聚热小说 > 都市小说 > 重生之巅:预见未来,掌控风云 > 第9章 研发原型,语音交互初成功

车刚停稳,我盯着手机屏幕上那个乱码文件夹,指尖在转发键上悬停了半秒,终究还是按下了确认。技术部的回执弹出时,窗外夜色已浓得化不开。司机从后视镜里看了我一眼,我没作声,只将冲锋衣的拉链缓缓拉到下巴,挡住冷风,也挡住欲言又止的沉默。
实验室的灯是冷白色的,像一层薄霜铺在空气中,照得人头脑格外清明。苏映雪已经到了,高马尾一丝不苟地束起,露出光洁的额头。机械键盘安静地摆在桌角,屏幕上的语音波形图跳跃起伏,像一群躁动不安的小虫,在寂静中划出细碎而密集的轨迹。
“你来了。”她没抬头,声音清冷,“音频脱敏处理完成了。频谱图导入模型后触发了三十七个异常节点,像是某种加密协议,但结构又和我们见过的任何一种都不一样。”
我摘下耳麦,轻轻搁在桌面上,发出一声几不可闻的轻响。“先放一边吧。”我说,“今晚的目标只有一个——让‘灵犀’听懂东北人说‘干哈呢你’。”
她抬眼瞥了我一下,嘴角微微压了压,似笑非笑:“你还记得上次测试吗?它把‘我想吃锅包肉’识别成‘我要过马路’。”
“记得。”我走到白板前,拿起记号笔,笔尖落在板面的一瞬,留下一道清晰的蓝线,“那时侯它连川普都说成了外语。但现在不一样了。”我顿了顿,目光扫过她的眼睛,“我们有两样别人没有的东西——一个是前世从未公开的情绪建模法,另一个……”我缓缓写下几个参数,“是你写的声调补偿算法。”
她站起身,抱臂靠在桌边,眉心微蹙:“你想用情绪数据反向训练语音模型?林昭,那东西还没验证过稳定性,万一系统崩溃——”
“那就让它崩溃一次。”我转身继续书写,字迹坚定,“人说话从来不只是音节的堆叠,还有语气、停顿、呼吸的节奏。我们过去太依赖语料库,反而忘了最真实的人味儿。现在,把情绪波动当作信号增强器,试试看。”
她盯着那些数字看了足足十秒,忽然伸手抓过鼠标,指尖敲下第一行代码:“给我十分钟。”
时间在键盘的敲击声中悄然流逝。凌晨一点十七分,第三次迭代完成。测试集覆盖十二种方言与混合口音,综合准确率最终定格在834。
不算高,但比白天提升了近二十个百分点。
“噪音样本太多。”苏映雪揉了揉发酸的眼角,“尤其是那段五岁小孩的录音,模型反复把‘妈妈’听成‘麻麻’,甚至一度判定有人在念经。”
我忍不住笑出声:“下次加个选项:是否正在诵读《金刚经》。”
她翻了个白眼,却没忍住嘴角上扬。那笑声很轻,却在空旷的实验室里格外清晰,像冬夜里冰面裂开一道细缝,透出底下流动的暖意。
就在这时,系统界面突然跳出一行字:
【检测到人生修正契机:帮助团队突破技术瓶颈,阻止项目停滞】
【奖励源点+200】
视野右下角的数字跳动了一下,从530跃至730。
我低头看着掌心,默默调出兑换菜单。指尖缓缓滑过几项未来科技选项,最终停在“未来语音训练框架v30”。确认兑换的瞬间,耳边仿佛响起一声低语:
“你正在改写世界。”
三十分钟倒计时启动。
我迅速将框架的核心参数抄在白板上,故意打乱顺序,又添了几行看似复杂的推导式,像是某种深奥的数学证明。“这是我一个老朋友给的压缩算法,”我说,“他说这玩意儿能让梯度下降像坐滑梯。”
苏映雪走过来,盯着白板看了许久,眉头越皱越紧。“这个正则化项……收敛速度不对劲。按这种结构,损失函数应该在第120轮就趋近于零?”
“他就是这么说的。”
她猛地抬头,目光锐利如刀:“这种架构至少领先业界五年!你是从哪——”
“别问来源。”我打断她,语气平静却不容置疑,“信我一次。”
她沉默了几秒,终于转身回到工位。“我重新配置训练环境。”
接下来的十八小时,仿佛被塞进一条高速运转的时空隧道。团队分成三班轮换,服务器全速运行,冷却风扇的嗡鸣在走廊里回荡。我在控制台前喝了四杯黑咖啡,耳朵里始终塞着耳麦,听着系统倒计时滴答作响,像心跳,又像命运的脚步。
还剩七分钟时,新模型终于部署完成。
测试开始前,苏映雪站在主控台前,深吸一口气,手指搭在回车键上,微微发紧。“这次要是再失败,我就把键盘扔进江里。”
“那我得提前买个防水袋。”我说。
她没理我,直接按下运行键。
第一句:“侬好啊,阿拉是上海宁。”
识别结果:您好,我是上海人。准确。
第二句:“咋整的呗?这破车又熄火了!”
识别结果:怎么办?这辆车又熄火了。准确。
第三句混杂粤语和英语:“我想订feesir,唔该。”
识别结果:我想订火锅,谢谢。准确。
第七条最难——一段五岁小孩背诗的录音,发音含糊,背景还有狗叫。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呃……狗狗汪汪。”
识别结果: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附加标注:环境音检测到中型犬吠叫,建议开启儿童模式降噪。
准确率出炉:927。
实验室先是陷入一片死寂,紧接着不知谁拍了下手,掌声如潮水般炸开。有人吹起口哨,有人激动地把帽子抛向天花板,笑声与欢呼在冷白色的灯光下交织升腾。
苏映雪没动。她盯着屏幕刷新的数据,手指无意识地松了又握,握了又松。然后摘下眼镜,用袖口轻轻擦了擦镜片,再缓缓戴上,仿佛要确认这不是幻觉。
“我们……”她声音很轻,像是怕惊醒什么沉睡的巨兽,“真的让到了。”
我看向窗外,东方天际已透出一抹灰白,城市仍在酣眠,楼宇轮廓在晨雾中若隐若现。但我知道,有些东西已经醒了。
“这只是开始。”我说。
她转头看我,眼中映着屏幕的微光:“下一步是什么?”
“公测。”我拿起平板,站起身,“今天上午九点,召开产品上线会议。我要让所有人知道,什么叫听得懂人话的ai。”
她点点头,忽然想起什么:“对了,昨晚那个音频……频谱图最后解析出一段隐藏序列,像是坐标,又像是密码。技术部说等你批示。”
我脚步一顿。
十二点。
等你。
那些画面一闪而过——午夜的低语、模糊的哼唱、陌生又熟悉的旋律——又被我强行压下。
“先封存。”我说,“现在最重要的是‘灵犀’。”
我走出实验室,电梯门合上前,听见她在后面喊:“林昭!”
我回头。
她抱着手臂站在原地,眼神锐利如刃:“下次别再说什么硅谷老友了。那种算法,全世界没人写得出来——除了你。”
电梯开始下坠。
我靠着冰冷的金属壁,闭上眼,短暂地放空自已。
系统界面无声闪烁:【模块已回收】
源点余额:530
耳麦归于沉寂。
走出地下三层时,晨光正透过玻璃幕墙斜洒进来,像一层薄金铺在地面。前台小姑娘笑着打招呼:“林总早!”
我点头示意,快步走向行政楼。
拐过走廊转角,一个清洁工推着保洁车缓缓经过,收音机里正放着许轻轻的新歌片段。
旋律响起的刹那,我脚步微微一滞。
那调子,竟与午夜音频里的哼唱,在某一瞬完全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