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那你还是首都人呀!”
“哪里人都一样,有则,你呢?”
“我是冀省人,今年二十岁。”
“现在咱们宿舍才来了我们三个,不知道其他几人什么时候来。”
三天的报到时间截止,宿舍里的八个人也终于来齐了。
其中,年龄最大的赫然是来自黑省的顾卫国,今年已经二十八岁,正是传说中的“老三届”。最年轻的是来自闽省的范志强,刚满十八岁,是应届高中毕业生。
八个人虽然来自天南海北,年龄跨越度也有十岁之多,但很快就熟络起来,晚上熄灯后还兴致勃勃地聊到深夜。
开学典礼上,校长慷慨激昂的讲话让杨旭热血沸腾。
开学典礼,不仅是一个简单的仪式,更是一个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事件。
时隔十年,华清大学再次迎来通过高考到来的学生,这是恢复高考后的第一届新生,承载着无数人的期望与梦想。
开学典礼对于这一届的考生而言,不仅仅是大学生活的开始,更是个人命运和国家命运的转折点,标志着“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时代重新到来。
开学典礼结束后,就是各班回教室,开班会。
来到教室里,杨旭一眼看去,三十来号人,女性只有区区五人。
一名带着眼镜的中年男子走进教室里,看向下面坐着的三十来人,笑道:“各位同学大家好,我是你们的班主任,崔文,很高兴能够在华清大学的教室里见到大家,也欢迎你们的到来好了,接下来大家就认识一下,我开始点名,点到的,就上台做一个自我介绍。”
“代玮。”
“到。”一个二十四五的青年站起来。
“这个姓不常见呀,好了,代玮同学,上台来自我介绍一下吧。”
“好的,崔老师。”代玮走上台,“大家好,我叫代玮,来自陕省,喜欢看书,希望以后能够和各位同学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接下来,崔文老师一个个的点名。
“苏明浩。”见没人回答,崔文老师继续念道:“苏明浩。”
“崔老师,我们宿舍还有一个人没有来,应该就是苏明浩。”一个男生站起来说道。
“没来报道吗?还是怎么了?”崔文呢喃道,“好了,咱们继续,杨旭。”
新生迟到,学校早就做好了准备,毕竟好不容易考上了大学,怎么会不上了。
现在,国家的交通基础设施非常落后,火车班次少、速度慢长途汽车覆盖面有限,许多学生来自偏远农村或山区,需要辗转多次,路途花费几天甚至一周都很正常,一旦某个环节延误,就必然迟到。
新生需要办理户口迁移和粮油关系转移,这套手续非常繁琐,在任何一个小环节卡住,都可能耽误时间。
而且,上学期间,虽然学校发放补贴,但去学校的路费需学生自己解决,筹措路费、购置基本生活用品对于许多贫困家庭来说是一笔巨大的开销,可能需要更多时间准备。
当然,学校也不会因为晚到几天就拒之门外或严厉批评,老师们深知这批学生求学的艰难和不易,首要任务是安抚学生焦虑的情绪,欢迎他们最终顺利到校。
会有专人负责为晚到学生“开绿灯”,快速补办所有入学手续:登记注册、分配宿舍、发放校徽、学生证、饭菜票等,一切以让学生尽快安顿下来、融入集体为目标。
所以,对于迟到的苏明浩,崔文老师也只是想着等他赶来就行。
“到。”杨旭走上讲台,“大家伙,我叫杨旭,我算是四九城人,但是我的老家在滇省,不过我没有去过老家,大家以后如果想在四九城到处逛一逛,可以找我。”
不一会,全班的自我介绍就结束了。
“好,现在咱们开始选班委,有人毛遂自荐吗?”
现在的人都比较腼腆,但也也有外向的,崔文老师的话刚刚落下,就有人站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