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九城的雪越来越大,距离除夕也是越来越近。
就在杨悦姐弟俩期待的等着录取通知书上门的时候,家里几个读书的,也陆陆续续放寒假了。
这天,杨齐下班回来,就看到杨卫东也已经放假了。
吃了饭,杨齐就朝杨卫东说道:“卫东,今年过年就不回去了?”
“嗯,叔,只有半年就毕业了,这次就不回去了,我已经写信寄回去了。”
杨齐点了点头,继续问道:“毕业后你是想留在四九城工作,还是回老家?”
杨卫东读的是工农兵大学,讲究的是哪里来回哪里去,也可以理解为,毕业后就回去建设家乡,但也有个例,比如四九城这边就可以把杨卫东留在四九城工作。
“叔,我也还在犹豫。”
之前杨齐就和杨卫东说过,毕业后如果想留在四九城,那么杨齐会帮忙解决。
杨卫东学的就是机械制造专业,如果愿意的话,杨齐也能够帮其留在四九城,留在四九城,不管是发展前景还是生活条件都比老家好上不少。
“卫东,之前我和你说过,到底是回老家,还是留在四九城,你自己就可以决定,我的建议是留在四九城,进入工业部工作上没问题的,最差也能够进入一个大厂,但是,如果回老家的话,你看看县城里就那么几家工厂,你根本没什么发挥的空间,而且四九城无论是教育还是经济,都不是老家可以比的,你认真考虑一下。”
在学校的时候,杨卫东听同学说起过,想要留在四九城有多难,他们一个班几十个人,其中有一半不是四九城人,这一半人中,可能就只有成绩最优秀的你们一两个人有机会留在四九城。
但是现在,只要是,自己开口,叔就能够帮助留在四九城,而且还是直接进入工业部这样的重要部门。
“叔,我明白您的意思,其实这些天我也一直在想这个问题,老家确实条件有限,但”
杨齐放下茶杯,耐心地等着他的下文。
“但是我爷奶、爹娘他们都在老家,而且,我这个工农兵大学的名额,也是老家的组织给我,他们也希望我能够回去,给老家做一点贡献。”
杨悦在一旁忍不住插话:“卫东,你可要想清楚啊,四九城的机会多难得,多少人想要留在四九城工作还没有机会呢!”
杨齐欣慰的点了点头,“卫东,如果只是大伯他们的话,把他们都接来四九城也没问题的,你还是慎重考虑一下。”
杨满福就杨栓子一个孩子,孙辈的话有杨卫东,以及小孙子杨卫北,一家子来四九城,也不是不可以。
杨卫东犹豫了一下,还是说道:“叔,我还是回去吧。”
本来,杨卫东还是有点犹豫不决,但现在和杨齐聊了一下,更加坚定了杨齐卫东回去信念。
杨悦还想再劝劝这个侄子,却是被杨齐拉住了,“好了,那就回去,不过因为你的专业是机械制造,以现在老家县里的情况,根本就是没有什么用武之地,去市里可能会好一点,到时候我打听一下,看看市里有什么样的工厂合适。”
市里距离县里不会太远,如果到市里工作,也是不错。
“好,叔我听你的。”
这时,一旁的杨旭竖起了大拇指,“卫东,好样的,我支持你。”
今年的除夕,杨齐在给大伯,徐胜利,杨欢几家送去肉的时候,依旧是邀请付老来家里过年。
当然,李老家里自然也是送去了一份。
这一年中,付老工作繁忙,但还是会在空闲的时候,带上一点小礼物,来杨齐家里坐坐。
对于杨齐的两个孩子,杨旭舟和杨攸宁,付老非常喜欢,如果当初家人没有那么无情、决绝,自己的孙子也差不多是这么大了。
这一次面对杨齐的邀请,付老没有丝毫的犹豫,“行,那我等除夕那天早上就去你家里。”
“好嘞,大伯。”
除夕这天清晨,四九城笼罩在一片银装素裹中。
杨旭舟和杨攸宁几个年龄,小的,穿着崭新的棉袄,在院子里踩着积雪玩耍,清脆的笑声回荡在四合院里。
厨房里,杨悦正帮着母亲准备年夜饭的食材,案板上堆满了猪肉、白菜、粉条,灶台上炖着的老母鸡汤咕嘟咕嘟冒着热气。
“妈,今年咱们包三鲜馅的饺子吧,付爷爷最爱吃三鲜馅的饺子。”杨攸宁突然跑进厨房里说道。
“好,正在包呢!”
上午十点,付老如约而至,穿着一件藏青色的棉袄,手里拎着两瓶茅台和几个红纸包。
“付爷爷!”杨攸宁欢呼着扑上去。
付老慈爱地摸摸小丫头的头,从口袋里掏出一个红包:“来,这是给你的压岁钱,拿着。”
“谢谢付爷爷。”
这一次,付老准备的红包不少,杨家这一大家子中没有结婚的小辈都得到了一个红包,而且,付老每个月的工资不低,但家里又只有他一个人,平时根本没什么地方花钱,所以,这一次付老的红包里,都是一张大团结。
杨齐从堂屋里迎出来:“大伯,快进屋暖和暖和。”
“好。”
付老还是挺喜欢和杨富贵几人聊天的,虽然几兄弟文化程度不高的,但付老也是在下河村生活了十年时间,总是有聊不完的话题。
饭桌上,二十多道菜摆得满满当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