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答卷里的作文《我在这战斗的一年里》,很多人写成了“批斗大会”或“劳模报告”,空有激情,缺乏真情实感。
而一些写得真实、反思性的文章,反而让阅卷老师不敢打分,需要层层请示。
考试结束已经三天时间了,接下来就是对答案,给自己估出一个大概的分数,然后填报志愿。
现在可没有什么标准答案官方公布,对答案的途径就是考生与考生之间对一下,中学老师等等。
考试结束的第二天,杨悦就和杨旭对了一下数学和政治的答案。
但是,当和杨旭对了数学答案后,杨悦的脸上就挂上了微笑,因为不少自己拿不准的答案,和杨旭的是一样。
杨旭的实力,杨悦也是知道的,现在答案一样,至少证明,自己的数学考得还不错。
杨悦姐弟俩复习的时间可以说是比其他考生多了一年时间,而且,杨齐还想方设法的给找复习材料,并且,在杨悦的弱势科目——数学上,杨旭也是一直在指导,有时候就连杨齐也会帮着讲解几个题目,所以,杨悦在数学科目上得到一个好成绩,也不是什么难事。
这天,杨旭听说之前就读的高中,组织了考后的“师生见面会”,名义上是交流,实际上最重要的环节就是由老师来公布他们集体研究出的答案。
这也是考生们获取“准标准答案”的最可靠途径。
杨旭拉上杨悦一起去了。
校园里人头攒动,熟悉的红砖教学楼前拉起了“热烈欢迎77级考生返校”的横幅。
杨悦姐弟俩虽然已经毕业几年了,但因为两人是龙凤胎,杨旭的成绩一直都是年级前列,所以,不少老师还是记得姐弟俩的。
学校里,不仅仅有姐弟俩的学弟学妹,还有学长学姐,以及那些不是本学校毕业的考生。
一个教室里,坐满了年纪从十七八岁到三十多岁的考生,讲台上,老师正在对这一次高考的题目进行讲解。
“最后那道立体几何题,需要作两条辅助线”老师的声音有些沙哑,粉笔在黑板上画出清晰的轨迹。
杨悦突然发现自己的解题思路和老师完全一致,心脏砰砰直跳。
回家的路上,杨旭踩着自行车,突然说:“杨悦,你的估分大概是多少?”
“没加上作文的话,我估计只有两百二十分左右。”
“这个成绩已经不错了,刚刚我听旁边好几个人说了,他们的估分,也才二百分左右,甚至是还有不少都只是一百多分。”
“那你估了多少分?”
“我嘛,不算作文的话,也就是两百七八分,这次高考的题目不难,数学和理化没扣什么分,就是政治和语文扣了一点分。”
“你就嘚瑟吧。”
“我可不是嘚瑟,我说的是真的,估分两百七八还是在政治上,我压了几分。”
杨悦忍不住笑出声来,伸手拍了下弟弟的后背:“行了行了,知道你厉害,那你填报的志愿,能不能考上?”
“放心吧,百分之百可以考上,就等着录取通知书来就可以了,你呢,有把握不?”杨旭依旧还是信心满满的。
“我也没有十足的把我,应该有可能吧。”
十一月左右,考生在所在街道、单位或学校报名时,就必须同时填写《高等学校招生志愿表》,也就是在完全不知道考试难度、分数的情况下,考生需要预估自己的实力,并基于此来选择院校和专业。
这就像“盲猜”,风险极高。
一旦志愿填高了,考分不够,就直接落榜;志愿填低了,考了高分又会觉得“亏了”。
虽然允许填报多个志愿,但是院校会优先审阅所有第一志愿填报了本校且分数过线的考生档案,如果第一志愿录满了,就不会再看第二志愿的考生。
因此,第一志愿至关重要,如果第一志愿没录满,才会从第二志愿报考的学生中挑选。
就像是两个考生,甲的成绩是三百分,乙的成绩是两百八十分,甲的第二志愿和乙的第一志愿是相同的,如果甲的第一志愿没有录取,那么,院校会优先录取乙。
在院校录取前,还需要进行政审,考生的家庭出身、社会关系、个人表现,特别在“wg”中的表现,都会被严格审查。
政审不合格,分数再高也一票否决,这也是很多“老三届”考生心中永远的痛。
至于录取结果,那是通过邮局寄送纸质《录取通知书》到考生报名时填写的地址,等待通知书的过程极其煎熬,每天都会盼着邮递员的到来。
两人回到家了,王秀兰和沈若初就期许的看向两人。
“娘,嫂子,我估计得有个三百多分,杨悦也不差,你们就放心,等着录取通知书来就可以了。”杨旭一进院子就说道。
高考成绩是不知道具体分数的,只有通过录取通知来判断有没有考上。
恢复高考的第一年,招生工作时间紧、任务重,整个系统的目标是尽快把合格的学生招进来,而不是提供个性化的分数查询服务。
而且,现在一切都是手工操作,试卷批判、登记分数、统计排名是一项巨大的工程,没有计算机系统支持,为每个考生提供分数单在操作上不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