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杨齐来上楼后,就看到政工组的几个年轻人已经等在自己的办公室门口。
杨齐打开门,“快进来,看你们来得这么早,是不是已经有了什么好的想法?”
李华迫不及待地开口道:“杨副组长,我昨晚回去琢磨了一宿,想到一个新颖的形式——三句半!”
杨齐眼前一亮,“三句半,这个形式倒是挺新鲜。”
李华兴奋地解释,“我们可以把工厂的生产场景、工人精神都编进去,四个人表演,前三个人各说一句,最后一个人说半句收尾,既活泼又接地气。”
“最重要的是三句半形式简单,排练起来快,服装道具也简单,只要准备四套工作服,再配上其他的一点工具就行。”
其余几人也是赞同的点了点头,这一夜,他们虽然有了一点想法,但是和李华的相比,确实是差点意思。
杨齐说道:“好,李华,这个主意好,既然是你想出来的,那就由你牵头,自己挑人,其余人全力协助,不过内容一定要把握好,既要体现时代精神,又要展现咱们工人的风采。”
李华拍着胸脯保证,“杨副组长放心,到时候我可以请我表哥帮忙把关内容。“
“好,那就从今天开始排练吧,李华,这个任务就交给你了。”
当天下午,政工组的年轻人们就热火朝天地忙活起来。
李华伏在办公桌上奋笔疾书,时不时抬头和同事们讨论几句;小王翻着厚厚的生产记录,把精彩的事例都标注出来;赵小慧则跑去后勤处借工作服
下班前半个小时,初稿终于完成。
杨齐仔细审阅着剧本,不时提出修改意见:“这里可以再加点幽默元素这句要突出集体荣誉感”
“好的,杨副组长,我下去再调整一下。”
“嗯,对了,参演的人确定了吗?”
“已经确定了,我,小慧,还有红英和建民我们四个,其余人则是协助。”
“嗯,快下班了,你明天再改一下内容,就开始排练吧。”
排练从第二天就紧锣密鼓地开始了。
四个年轻人站在会议室里,李华打着快板,其他人配合着节奏表演。
刚开始时总是笑场,但几遍下来,节目已经初见雏形。
期间,李华特意去请了自己表哥来指导了两个小时。
一个星期后,节目已经排练得差不多了,但大家伙依旧在进行改良。
这天,龚建设来看了一下。
看完之后,龚建设不停的鼓掌,“不错,不错,小杨,你们的这个节目非常不错,短短一个星期就搞得有有模有样了,非常好。”
“组长,我也就是把任务布置下去,主要还是靠他们几个年轻人自己琢磨。”
“哈哈哈,小杨呀,你们做得都不错,我记你们一功,现在还有小半个月才到国庆,我看这个三句半已经练得差不多了,你看看能不能再琢磨出一个新节目出来。”
杨齐急忙吐苦水,“组长,这弄一个项目出来,就已经不容易了,再弄一个的话,一是怕时间不够,二是怕质量赶不上这个三句半呀!”
“你们多琢磨琢磨,有最好,没有也没事,不过我还是希望,你们能够再拿出一个节目来,我先走了,你们再商量一下。”龚建设说完,不给杨齐反驳的话,直接转身离开。
几人面面相觑,最终看向了杨齐。
杨齐叹了一口气,“李华,你们四人还是主要排练这个三句半,其他人就想一想,有没有其他的节目。”
杨齐的话音刚落,众人顿时陷入短暂思考中。
小王挠了挠头,试探性地说道:“要不咱们来个诗朗诵?我上学时参加过,简单又大气,上手也快,简单联系一下就可以了。”
“诗朗诵太常见了,去年工会汇演就有三个单位选了,而且感觉不够活泼,体现不出咱们工人的精气神。”
“我有个主意,咱们可以排个情景剧,就演咱们车间抢修设备的故事,去年轧钢厂的那台进口机床出故障时,李师傅带着大伙三天三夜没合眼”
“真实故事改编,又有教育意义,服装道具都是现成的,就穿咱们的工作服,工具用真家伙都行。”
最终,杨齐拍板说道:“行,那就先定下这个节目,今天大家再好好想一想,如果有更好的,那咱就排练更好的,没有的话,就这个。”
回到办公室里,杨齐想着节目的事情,嘴里不知不觉的哼唱起来。
“要不要抄一首歌呢?”杨齐思索起来,自己的记忆中,零零碎碎的有一些歌词,只是不知道是不是都已经被发布了。
想起就干,杨齐拿出纸笔,把这个脑海中的歌词都写出来。
杨齐的笔尖在纸上沙沙作响,一首首熟悉的旋律在他脑海中回荡,时而皱眉思索,时而会心一笑,将记忆中的歌词片段一一记录下来。
“这是《咱们工人有力量》的,这个是”杨齐一边自言自语道,一边把歌词划去。
最终,纸上只剩下半首《太阳最红,毛主席最亲》,以及大半首《鲜红的太阳永不落》的歌词。
看着手上的歌词,杨齐却是陷入了沉默,这两首歌他也不知道现在有没有被发布,如果发布了,那还好,直接放弃,但如果没有发布,那自己到底要不要拿出来。
一直到下班,杨齐都没有想好。
最终只是把歌词收好,现在就先下班,晚上好好想一想,明天再做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