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层层政审,四九城工业大学给杨卫东正式的外调函。
杨卫东到公社的派出所办理户口迁移证,同时,到公社的粮管所办理粮食关系转移证明。
大队长为杨卫东开具了身份证明,用于购买车票和沿途所需。
所有的手续办好,已经是几天之后,在大家的欢送下,杨卫东踏上了前往四九城的路途。
四九城,杨家,虽然知道杨卫东近期要来四九城读书,但根本不知道杨卫东具体的到达时间,毕竟这封信也就是快一个月前就写的了,根本就没法去车站接。
满脸疲惫的杨卫东背着简单的行李,站在四九城火车站的月台上,望着熙熙攘攘的人群,心中既兴奋又忐忑,深吸一口气,按照信上的地址,一路打听,朝天桥胡同走去。
虽然是农村出身,但家里的条件不错,而且现在杨卫东身上穿着的是新衣服,看起来除了黑一点,和四九城居民没什么差别。
天快黑了,杨卫东这才走到天桥胡同,然后按照门牌号找。
在杨卫东走进十三号院子时,正好碰上去厕所的孙大爷。
“小伙子,你到我们院子里是要找谁?”
“嗯,大爷,我找杨齐。”
“哦,是找杨副组长呀,行,我送你进去,他们家应该正吃着饭呢。”
“好,谢谢大爷。”
“没事,不用客气,小孩子你找杨副组长是有什么事?”
杨卫东对孙大爷没什么戒备心,直接说道:“我是他侄子。”
“他侄子?”孙大爷立即想到,看来杨副组长又弄到工作了,把老家的人又喊了一个。
走进穿堂,孙大爷就喊道:“杨副组长,杨副组长,你侄子来了。”
正在吃饭的一家人听到喊声,杨齐放下碗筷,从堂屋里走出来。
“叔。”杨卫东看到杨齐,高兴的喊了一声。
“卫东?”虽然几年没见,但杨卫东的相貌变化不是很大。
“嗯。”
“杨副组长,你们家里人聊,我就先回去了。”
“行,多谢了。”
堂屋里听到声音的杨富贵几人,都走了出来。
“爹,娘,卫东来了。”杨齐给老爹老娘介绍道。
杨卫东是五八年出世的,那个时候,杨齐一家已经来到四九城有三年了,所以,杨富贵夫妇俩还是第一次见到这个侄孙。
“是卫东呀,快进屋,咱们吃了饭再聊。”
杨卫东跟着走进堂屋,看到桌上摆着的白面馒头和肉,鸡蛋,还是不由咽了咽口水。
虽然了来的时候,杨满福给不少钱,但杨卫东上为了省钱,一路上都是啃着干粮过来的。
而且平时家里虽然吃得不错,但肉也是不是经常见到的。
“快坐下吃饭。”杨富贵招呼道,转头对儿媳妇说,“小诺,再添副碗筷。”
“我去吧。”杨齐说完,先去拿了一副碗筷,然后又去厨房烧了一锅水,一会好给杨卫东洗澡。
杨卫东拘谨地坐在下首,杨齐给他夹了个馒头:“路上辛苦了,多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