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的几天,林小雨一直在想方设法,看看有谁能够帮助自己不下乡。
但一连几天,没一个人能够帮助林小雨。
这天,知青办办事员的到来,让林小雨彻底陷入了绝望。
“林小雨同志,这是你的下乡通知书,下周一必须到知青办报到。”办事员面无表情地将一张盖着红章的纸递到她面前。
林小雨颤抖着接过通知书,上面的字迹像刀子一样扎进她的眼睛:黑省大兴安岭地区。
林小雨听说过那里,冬天零下四十度,住的是地窝子,干的是伐木的重活。
“同志,能不能再宽限几天?我”
办事员打断林小雨的话,“不行,不准时报到,就是抗拒上山下乡运动,后果你自己清楚!”
送走办事员后,林小雨瘫坐在门槛上。
随着时间来到开学季,杨家又有人去上高中了,就是杨谦。
杨谦现在十八岁,去读两年高中,正好赶上高考恢复,到时候参加高考。
天桥胡同里,今年初中毕业的不少,又找不到工作,如果没法去读高中,那就只能去下乡了,所以,不少邻居都来杨家了。
推荐去读高中不是什么大事,杨富贵也就顺手帮忙推荐了几个。
不过,有几个混小子,杨富贵是连看都不看。
这天杨齐下班回来,杨富贵就递给杨齐两封信,“你看看,是你大伯和大队长从老家寄过来的,说是卫东要来四九城读工农兵大学。”
“工农兵大学?我先看看。”
杨齐先看了大伯的信,又看大队长的信。
原来,在个把月前,公社分到了一个工农兵大学的名额,公社主任就把大队长喊到公社里了。
一个公社通常可能获得一到二个名额,有些规模小或非重点的公社可能甚至没有独立名额,需要与其他公社竞争,能获得三个或以上名额的公社属于极少数情况,通常是那些全国闻名的大型先进模范公社。
杨齐老家所在的公社,不是什么大型公社,甚至是比较小,每年也就一个工农兵大学的名额,前几年是根本轮不上下河村。
“杨队长,咱们公社今年唯一的工农兵大学名额,我准备给你们村。”公社主任张有为说道。
“啊?”大队长一下子没反应过来,这好事会落在他们村里,是不是有什么特殊要求?
“而且这个名额是四九城工农兵大学的。”张有为继续说道。
“张主任,我想知道这个名额今年为什么给咱们村?”
“呵呵呵,杨队长,你也不要多想,我听说你们村里的杨富贵一家是在四九城工作,还是不小的领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