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强老妈抹着泪,不舍的说道:“到了地方,就”
“妈,别说了。”刘强心中不仅仅对林大柱父女俩有恨,对自己老妈也是有怨的,一个工作都没法弄来。
刘强甩开母亲的手,头也不回地踏上了绿皮火车。
车厢里挤满了和他一样被迫下乡的知青,有人低声啜泣,有人茫然四顾。
刘强找了个靠窗的位置坐下,透过模糊的玻璃看着站台上哭成泪人的母亲,心里翻涌着说不出的滋味。
第五天清晨,火车停在一个满是黄沙的小站。
刘强跟着人群下车时,看见月台上立着块斑驳的木牌,用红漆歪歪扭扭写着‘红旗公社’四个字。
现在,因为时局原因,不少公社,村子都改了名字,什么红旗公社,红星公社,向阳公社等等,这样又红又专的名字,在全国各地,不知道有多少。
同行的知青们个个灰头土脸,有人忍不住抱怨道:“这鬼地方连棵树都没有!”
远处传来一阵急促的哨声,一个皮肤黝黑的中年汉子挥舞着红旗喊道:“新来的知青都到这边集合!”
刘强等人在中年汉子的带领下,终于来到了红旗公社。
随后就是开始等着生产队的人来接。
半个小时后,刘强要下乡到的生产队的大队长赶着一辆马车终于来了。
“我叫王铁柱,是红旗公社第三生产大队的大队长,你们几个就是到我们生产队的知青,一会跟着我走。”中年汉子扯着嗓子喊道。
“从今天起,你们要记住三点:第一,服从安排;第二,别惹事;第三,别想着偷懒耍滑!”说完,目光扫过这群城里来的年轻人,如果不是政策要求,他是真心不愿意要这些城里的知青,干啥啥不行,吃啥啥不剩的,简直是浪费粮食。
刘强四人爬上吱呀作响的马车,车轮碾过干裂的黄土路,扬起漫天尘沙,知青们都捂着口鼻咳嗽,王铁柱倒是有些习惯了。
刘强的下乡生活也正式开始。
欢乐的时间总是过得极快,眨眼间暑假就过去了。
龙凤胎和杨旭舟已经开始上学。
在这期间,又发生了一件大事。
面对规模浩大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一些城市家庭开始寻找各种途径规避政策,其中最为普遍的便是‘因病留城’这一灰色手段。
最初,这确实是为真正患病青年提供的人性化政策空间,肺结核、心脏病等慢性病患者,凭借医院开具的诊断证明,可以在城里安心养病。
然而,随着时间推移,这项政策的善意逐渐被扭曲。
一些头脑灵活的人发现,只要能够获得一纸病历,就能让孩子免于下乡之苦。
于是,一场关于病历真伪的博弈悄然展开。
在各大医院的走廊里,开始出现神色紧张的家长,低声下气地向相熟的医生递烟、送礼,言辞闪烁地表达着‘开个证明’的请求。
起初,这样的行为还只是零星个案,但随着需求激增,以及一些人的欲望扩大,一个完整的产业链逐渐成型。
有人专门负责联系医院的‘关系户’,有人精通各类疾病的症状描述,甚至还有人研究各地知青办审核病历的松紧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