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李头踉踉跄跄地下了台,台下的人更加紧张了。
接下来,又有几个人被点名上台,有的痛哭流涕地控诉过去,有的则像老李头一样被人揭发,场面一片混乱。
人群中,一道身影正紧紧攥着衣角,脸色发白,想到解放前自己父亲在镇上开过杂货铺,虽算不上地主,但也算小有资产,此刻缩在人群最后,显然是不愿被点名。
段主任的目光在人群中扫视,最终停留在这道瑟瑟发抖的身影上,“你来说说吧!”
那人被段主任点名,浑身一颤,在众人注视下缓缓站起身,他叫王大发,是胡同里出了名的老实人,平日里沉默寡言,此刻更是紧张得说不出话来。
“王大发同志,别紧张,说说你家的经历。”段主任语气缓和了些,但眼神依旧锐利。
王大发咽了咽口水,结结巴巴道:“我、我家以前在镇上有个小铺子,卖些杂货”
“哦?那可不简单啊。”段主任打断他,“雇了几个伙计?剥削过多少劳苦大众?”
这话一出,王大发额头顿时冒出冷汗,慌忙解释:“就、就我爹一个人经营,连伙计都请不起”
人群中突然跳出来一个尖嘴猴腮的年轻人,“胡说,我爷爷说过,王家铺子当年在镇上可是数一数二的!”
王德发急得直跺脚,转头一看,居然是自己的小老乡,而且自己一直以来,对他一家也还算照顾,没想到呀,第一个要害自己的,居然是他,“那是解放前的事了,后来、后来”
段主任步步紧逼,“后来怎么了?是不是把财产都藏起来了?”
王大发连连摆手,急忙解释道:“不是,不是,建放后,我爹就把杂货铺关了,到四九城当了工人。”
“好,你今天下去后,写一份材料,交到街道办来。”
随即,段主任又点名了今天晚上的最后一人,李大爷发言时,这位经历过清末民国的老人声泪俱下地讲述着旧社会的苦难,说到动情处,台下不少老人也跟着抹眼泪。
“我十岁就给地主放牛,吃不饱饭,穿不暖,冬天赤脚踩在冰上”李大爷颤抖着掀起裤腿,露出腿上狰狞的伤疤,“这就是被地主用鞭子抽的!”
这真实的伤痕比任何说教都更有说服力。
段主任抓住时机,高声说道:“同志们,这就是血淋淋的阶级压迫!我们要永远记住,是谁让我们过上了好日子!”
会议结束后,杨齐带着杨旭回家,不过,后续像这样的会议,肯定会经常开展。
令杨齐没想到的是,钢铁厂很快也开展了忆苦思甜活动。
除了组织老工人讲述旧社会的悲惨经历,如地主剥削、压迫外,还在广播上播放《不忘阶级苦》,歌词描述旧社会的苦难,“天上布满星,月牙亮晶晶,生产队里开大会,诉苦把冤伸”。
最主要的就是吃忆苦饭,用野菜、粗糠等制作,象征着旧社会的贫困生活,参与者需吃下以示不忘阶级苦。
杨齐等作为钢铁厂的领导,自然是要起到一个带头作用,即使再剌嗓子,也要把碗里的忆苦饭吃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