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小屹舟满月后,四九城的天气就开始慢慢变冷。
这天晚上,杨齐正哄着小家伙睡觉,对一旁的沈若初说道:“若初,我准备今天晚上去看看奶奶,告诉她这个好消息。”
沈若初微微一愣,然后点了点头,“好,你小心一点。”
“放心吧。”
晚上十一点多,小家伙又哭闹了一次,杨齐把儿子哄睡着后,就准备出门。
出了四合院后,快到奶奶住处后,杨齐身上多了一个背篮,里面是一些物资。
“奶奶,若初一个月前生了个大胖小子,母子平安,名字叫杨屹舟。”
“好,太好了。”老太太激动的说道,“你等一下,我给你拿一件东西。”
老太太说完,就从枕头下面摸出一个布包,从中取出一块做工精致的玉观音,递给杨齐。
“当初若初出世后,他父亲就已经安排人打了这块玉观音,就是为若初的孩子准备的,现在正好交给你。”
杨齐接过玉观音,变凉的手感,便知道,这玉珍贵无比,“好,奶奶。”
“小齐,你早点回去,不要常来看我这个老婆子。”老太太慈祥的笑着说道。
“没事,奶奶,我都是半夜过来,不会有人知道的。”
“听奶奶的,我在这里有你留着的钱票和粮食,过得很好,不用你们担心。”
杨齐和老太太聊了几句后,就被老太太赶走,临走前,杨齐除了粮食外,又留下了一些钱票。
第二天,杨齐提前下班回到家了,正抱着儿子呢,孙大爷上门了。
“小杨,晚上开会哈!”
“行,知道了。”
四合院里已经有一段时间没有开会了,不过这一次开会的原因,杨齐已经知道。
今年全国的粮食产量比之去年,增加了不少,部分城市开始小幅上调口粮定量,四九城作为首都,肯定是首当其冲的。
吃了饭后,龙凤胎就拿着板凳,跟着杨齐一起去开会了。
现在晚上虽然已经有点冷,但还不用穿棉衣。
很快,院里的住户就到齐了,毕竟就这么几家。
“今天把大家伙召集起来,是有一个好消息要宣布,根据上级领导的指示,城镇居民的定量粮上调两成。”孙大爷直接宣布了这个好消息。
院子里先是一安静,然后众人就开始了议论纷纷。
“太好了,口粮终于上涨了。”
“是呀,这两年以来,咱家一直都吃个五六分饱。”
“两成,虽然不多,也就几斤的量,但也够吃几天了,太好了。”
“这下可好了,咱们总算能多吃几顿饱饭了。”
“是啊,不过还是要精打细算。”
孙大爷敲了敲桌子,示意大家安静:“除了粮食定量上调,街道还决定给每户发两张工业券,可以换些日用品。”
这个消息又引起一阵欢呼。
“正好我家暖水瓶坏了,这下可算能换个新的了。”
“我准备买个陶瓷盆,我家的漏水了。”
在众人欣喜中,今天的的全院大会也就正式结束。
杨齐带着两个小家伙回家后,对于定量粮增加两成,倒是没什么特别的感觉。
不过,定量粮增加,也意味着国内的情况好了不少,这也让杨齐心中欣慰了不少。
如果是一般的农村姑娘,就像是王忠的媳妇,根本不可能得到四九城的户口,但沈若初不一样。
当初杨齐和沈若初结婚的时候,杨齐虽然还只是一个科长,但杨富贵也就是副厂长,对于沈若初的户口,转到钢铁厂名下,也是非常轻松的。
当初在街道办办手续的时候,徐胜利甚至还问过杨齐,要不要把徐小川的户口转到街道办,不过最后还是被杨齐拒绝了。
仅仅只是凭借空间每天刷出的物资,一个月下来,不仅能够养活一家人,杨齐还能够存下不少物资。
但是,两成定量粮,对于四九城的一半居民,是天大的好消息。
晚上,哄着半夜醒来的小屹川睡下后,杨齐准备去鸽子市看看。
杨齐拉着空间里的米面各一百斤,去见了李爷。
果不其然,鸽子市里的粮食价格,也已经再次下降了。
“杨兄弟可真是及时雨,最近我正好需要一批细粮,就是量有点少,你看能不能多给我弄一些回来?”
“李哥,真是不好意思,我现在就这些粮食,全部给你拉来了。”
“行吧,有这两百斤细粮,已经很好了。”
“李哥,现在鸽子市的粮食价格怎么样?”
李爷吐着烟圈,说道:“比上个月又跌了两毛,我给你算一下钱。”
“行。”
拿着钱,杨齐就告辞离开,不过,杨齐并没有立即离开鸽子市,而是准备在鸽子市到处看看。
现在鸽子市卖东西的人也多了不少。
杨齐转了一圈,也买了一点东西,二十个鸡蛋。
杨齐拎着鸡蛋正准备离开时,突然听到熟悉的声音,那人佝偻着背,正跟摊贩低声讨价还价。
此人是钢铁厂第二车间的林主任,不过杨齐没有喊对方,直接就离开了鸽子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