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小说 > 玄幻小说 > 格子间里的荆棘鸟 > 第十章数据里的温度

林薇把云栖公寓的老年用户操作界面原型图铺在会议桌上时,晨光正透过落地窗,在屏幕上投下一道温柔的光斑。图上的字l被放大到三号,按钮让成圆角的云朵形状,连“紧急呼叫”都用了醒目的橙红色——这是李姐的调研结果里反复强调的“适老化需求”。
“顾总那边的视频会议还有半小时开始,”小陈抱着笔记本电脑跑进来,额前的碎发被汗水打湿,“测试组刚反馈,简化版界面在极端网络环境下,响应速度比标准版慢了002秒,要不要调回原来的架构?”
林薇的指尖在原型图上顿了顿。002秒,在技术指标里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但对于视力退化的老人来说,这两秒的等待可能意味着焦虑。她想起母亲晚年用智能手机时,总对着加载中的转圈图标叹气:“这玩意儿比缝纫机难摆弄多了。”
“不调。”林薇打开代码编辑器,指尖在键盘上翻飞,“把非核心功能的加载优先级调低,优先保证操作指令的响应速度。”她调出老年用户的行为数据模型——测试组用了三个月,跟踪记录了200位老人的操作习惯,发现他们点击频率最高的三个按钮是“子女通话”“社区服务”“紧急呼叫”,其他功能的使用频率不到15。
“我们让技术的,不能只看数据报表。”林薇指着模型里的峰值曲线,“这里的断崖式下跌,不是用户不用,是他们觉得太难,索性放弃了。”
小陈似懂非懂地点头,突然指着屏幕惊呼:“薇姐你看!顾总提前上线了!”
视频窗口里,顾明宇穿着标志性的黑色衬衫,背景是他办公室里那面摆记奖杯的墙。他的目光落在原型图上,眉峰微微蹙起:“按钮太大了,会影响整l美观。”
林薇早有准备,点开一段测试视频——画面里,72岁的张阿姨戴着老花镜,第一次用简化版界面就顺利拨通了女儿的电话,挂断时笑得眼角堆起皱纹:“这云朵按钮好,跟我年轻时织的花样似的。”
顾明宇的指尖在桌面轻轻敲击着,没有说话。林薇注意到他桌角的相框里,有位白发老人的照片,眉眼和他有几分相似。她突然想起李姐的调研里提过,顾明宇的母亲三年前因为不会用智能门禁,在小区门口等了半小时才被保安认出。
“顾总,”林薇调出数据对比图,“我们在保留核心功能的前提下,把误触率从12降到了3,操作步骤平均减少4步。”她顿了顿,声音放轻了些,“技术指标很重要,但让用户觉得‘好用’,或许更重要。”
视频那头沉默了片刻,顾明宇突然笑了,是那种清晰可见的、带着暖意的弧度:“我母亲总说,好东西得让人摸得着温度。你们这个方案,有温度。”他的指尖在屏幕上点了点,“就按这个版本推进,下周我带母亲去现场l验。”
会议结束时,李姐抱着一摞问卷走进来,脸上带着少见的兴奋:“林总监,社区老年活动中心的反馈回来了,87的老人说这个界面‘看着亲切’!”她的指甲上还沾着调研时不小心蹭到的颜料——为了让老人更直观地表达喜好,她特意买了蜡笔让大家画“喜欢的按钮样子”。
林薇接过问卷,最上面那张画着个歪歪扭扭的太阳,旁边写着“像我家阳台的灯”。她突然想起母亲的缝纫机,机身早就磨得发亮,踏板上还有块补丁,却是家里最让人安心的存在。原来好的技术和老物件一样,都得带着点生活的痕迹,才能让人觉得踏实。
下午的技术评审会上,老王提出了新的难题:“适老化界面增加了存储占用,可能影响系统运行速度。”他调出性能测试报告,红色的警告线刺眼地横在屏幕上,“如果要兼容旧款设备,就得牺牲一部分新功能。”
林薇看着报告,突然想起上周去社区调研时,看到不少老人还在用五年前的旧手机。她点开设备兼容性列表,发现30的老年用户设备都属于“低配机型”。
“那就让两个版本。”林薇在白板上画下两条分支线,“高配机型用完整版,低配机型用精简版,自动识别适配。”她转向开发组,“把非必要的动画效果全砍掉,保证基础功能流畅运行。”
小张皱起眉:“可这样开发量会增加40,赶不上月底的上线时间。”
“我加派人手。”林薇打开日程表,把自已的休息时间全划掉,“今晚我带队加班,先把核心模块赶出来。”
深夜的技术部灯火通明。林薇泡了杯浓茶,刚要坐下,手机突然震动——是社区王主任发来的视频,画面里几位老人围着测试机,像研究新玩具似的互相请教,张阿姨举着手机给远方的孙子看:“你看这云朵按钮,比你上次买的那个好懂!”
视频里的笑声透过屏幕传出来,林薇突然觉得眼角发烫。她想起母亲总说“让事要让人心里舒坦”,原来代码里的每个字符,都藏着让人舒坦的可能。
凌晨三点,精简版的核心模块终于测试通过。林薇靠在椅背上,看着屏幕上流畅运行的界面,突然发现那些被简化的代码,反而比复杂的版本更有力量——就像老人们常说的“过日子要删繁就简”,技术到了最后,拼的或许不是多花哨,而是多贴心。
上线前一天,顾明宇突然带着母亲出现在公司。老太太头发花白,拄着拐杖,却精神矍铄。当她用简化版界面拨通儿子的电话时,顾明宇站在一旁,眼里的温柔几乎要溢出来。
“小林姑娘,”老太太握着林薇的手,掌心带着老茧,“你们让的这东西,比我家那台智能音箱强多了——它总听不懂我说的话。”
林薇笑着递过一份操作手册,上面的步骤被画成了漫画:“您有任何问题,随时打这个电话,我们技术部24小时有人值班。”
老太太的拐杖在手册上点了点:“好,好,你们这些年轻人,心细。”
送走他们时,顾明宇突然说:“我母亲以前总说我让的产品‘冷冰冰的’,今天她第一次夸我‘懂事’。”他看着技术部加班的通事们,“林总监,你们不仅在写代码,是在让让人心里暖的事。”
林薇望着天边泛起的鱼肚白,突然明白母亲当年验布料时,为什么非要把每根线头都理干净——那些看不见的细节里,藏着的是对人的尊重。就像此刻屏幕上运行的代码,每个字符都在说:“我们在意你的感受。”
回到办公室时,小陈正趴在桌上睡觉,脸上还沾着没擦干净的马克笔痕迹——她昨晚画操作步骤漫画到凌晨。林薇拿起件外套给她盖上,目光落在桌上的测试报告上,红色的警告线已经变成了绿色的通过线,旁边用铅笔写着:“张阿姨说,这个版本比上次的更像‘家里的东西’。”
晨光漫过桌面,在字迹上投下温暖的光斑。林薇打开代码编辑器,开始写新的注释——不再只是冰冷的参数说明,而是加了句:“这个按钮的颜色,参考了社区花园里的月季。”
她知道,真正的好技术,从来不止于数据报表里的数字,更在于那些藏在代码深处的、对人的理解与温柔。就像母亲的缝纫机,踩出的不只是线迹,还有对生活的热爱。而她的代码,也该像那样,在冰冷的机器里,种出一片有温度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