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小说 > 都市小说 > 小寡妇与糙汉 > 第96章
天刚蒙蒙亮,几个早起挑水的妇人聚在井边,压低了嗓门,眼神却像淬了毒的针,不住地往村东头的“兰记”绣坊瞟。
“听说了吗?‘兰记’那些好布,都是沈氏从南边来的货郎手里偷的!”
“何止!我三姑家的表侄在镇上当差,说她跟黑风寨的山匪都有勾结,那些山匪抢来的东西,都经她的手洗干净了!”
唾沫星子横飞,恶意像藤蔓一样疯狂滋长,试图将那座刚刚焕发生机的小小绣坊彻底绞杀。
绣坊内,十个姐妹早已没了往日的笑语,一个个面色惨白,围着沈桂兰,仿佛她是惊涛骇浪中唯一的定海神针。
“桂兰姐,这可怎么办?偷盗、勾结山匪,这罪名要是坐实了,我们......我们都要被抓去砍头的!”一个胆小的姑娘已是泣不成声。
沈桂兰却异常平静,她乌黑的眸子扫过每一张惊惶的脸,声音不大,却字字清晰,带着一股安抚人心的力量:“慌什么?他们不敢动我们的货,抢不过我们的生意,就只能往我们身上泼脏水。既然他们污我们的人,那咱们就让他们看看我们的账。”
她转向角落里一个畏畏缩缩的少年,陈阿弟。
他是村里为数不多识字的,被沈桂兰请来管账,此刻正吓得脸色发青。
“阿弟,”沈桂兰的声音温和了些,“把我们开张三日来所有的收支,一笔一笔,清清楚楚地誊抄下来。咱们做十册,给李家村和附近六个村的里正都送去,就叫《兰记日录》。”
陈阿弟哆嗦着嘴唇:“桂兰姐,这......这不是把我们的底都露给别人看了吗?而且......而且会得罪死锦云行的钱掌柜,他会报复的!”
沈桂兰走过去,宽厚的手掌重重拍在他的肩膀上,那力道让他瞬间挺直了腰杆。
“阿弟,你记住,你认识的每一个字,都是你的武器。人心为什么会信谣言?因为账本不清不楚。当我们的账本像太阳一样透明,那些躲在阴沟里的谣言,自己就塌了。”
半日功夫,《兰记日录》十册工工整整地摆在了桌上。
沈桂兰没有假手于人,亲自带着册子,第一个就去了隔壁王家村。
王家村老里正正坐在村口大槐树下吧嗒着旱烟,见沈桂兰来了,浑浊的眼睛里满是审视。
沈桂兰不卑不亢,打开册子,当着聚集过来的村民,朗声念道:“三月十七,晴。收王家村赵大娘家土布三十尺,每尺六文,实付一百八十文,赵大娘画押收据在此。”
她将一张按着鲜红指印的收据递过去。
老里正接过,凑近了仔细看,又对照着账册,半晌,他用力点了点头,对着众人道:“没错!这账,比我家那混小子记的还清楚!每一笔都对得上!”
一石激起千层浪。
沈桂兰的《兰记日录》像长了翅膀,迅速飞遍七个村落。
那些原本半信半疑的村民,在看到自己或邻居的名字、布匹数量、收到的铜板数都一笔不差地记录在册时,所有的疑虑都烟消云散。
谣言,不攻自破。
锦云行内,钱如海气得将一个上好的青瓷茶杯狠狠摔在地上,碎片溅了张三一脸。
“废物!一群废物!连个女人的名声都搞不臭!”他指着张三的鼻子怒斥,“我不管你用什么法子,去!把她那该死的账本给我偷来!我就不信她的账真有那么干净!偷来,我们再造个假账,看她怎么死!”
当晚,张三如一只阴沟里的老鼠,借着夜色潜入了“兰记”绣坊。
他轻车熟路地避开巡夜的顾长山,翻箱倒柜,却发现屋里空空如也,除了布匹和针线,最重要的账册竟不见踪影。
他急得满头大汗,最后在墙角发现一个冰冷的铁匣子,上面挂着一把沉甸甸的大锁。
他知道,真正的账册肯定就在里面。
正当他束手无策之际,一抬头,却见墙上竟用钉子挂着几页纸。
他凑近一看,正是《兰记日录》的底稿,上面详细记录着各村的供货人姓名和数量,是一份《供货清单》。
张三心想,拿不到真账,拿这个回去也能交差,便一把扯下,揣进怀里溜了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