盏中的泡沫渐渐消弭,只剩下已经完全化开的解药。
窗外阳光的映衬下,盏中水面映衬着沈枝意略带回忆的目光。
她好似清晰的回忆起了
前日经过花丛那一段路时,福公公曾抬起了衣袖。
只不过,当时他走在前面带路,沈枝意并未看清他的动作。
现在回想起来,对方当时很有可能就是在掩面屏息,避开花香的干扰。
既然此事是太皇太后亲自吩咐的,那么她身边的管事公公定然知晓其中缘由。
将此事的细节分列清楚后,沈枝意方才松了口气。
看来太皇太后这一关,她暂且是过了。
无论是因为她对经书一事的了解,还是因为她编撰的那个锦衣老者的故事
至少在此后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太皇太后都不会对她下手。
沈枝意一边想着,一边将碗盏中的茶水倒在手绢上,将其搁置在一旁的桌子上等待风干。
在此过程中,她不由得开始想起了自己几日后进宫时的场面。
此刻距离太皇太后的寿宴还有不到五日半的时间。
到时候,文武百官必定都会到携带家眷到场。
皇上也会亲自出面操办。
沈枝意深知皇上的脾性。
所以当日出场宴席时,她需要尽力控制住自己的表现。
既不能太出彩,又不能表现的让人毫无记忆点。
毕竟她此后还需常在宫内走动,与其中某些人必不可少的打交道。
这般想着,沈枝意盯着那方被解药浸透的手绢,陷入了沉思。
另一边,沈府的一处偏院中,裴莺时喜不自胜的望向周氏,满脸期待。
“娘,您说的可是真的?”
“宫宴那日,女儿真的能跟着您和爹同去?”
周氏看了她一眼,笑着回道:“当然能去。”
“宫宴开始前三日,宫内的管事便会派人将请帖分发到各府,府中嫡系家眷皆可前去。”
“先前未带你去是因为你不在我们身边。”
“现在你好不容易回了神府,便安心的做这嫡女。”
“我自然不会瞒着你,故意不让你去。”
再次听闻这确认之语,裴莺时连连点头。
“多谢爹娘!”
“莺时一定会好好表现,不为沈府丢脸。”
像是忽然想到了什么似的,她语气一顿,小心翼翼的开口。
“只是”
“只是莺时自边关而来,随身带来的衣物只有那么几件。”
“怕是有些上不了台面。”
周氏听出了对方的话中之意,轻叹一声。
“你前些年受的苦多,娘当时没能在你身边照拂,心中也甚觉遗憾。”
“如今看到你安然回府,自然是要多弥补些关怀。”
“回了自家不必不好意思开口。想要什么样式的衣物,你尽管向府中的管事提便是。”
“娘现在便去将他唤来,再派几个女使为你量身。”
“这样一来,三日内便可让城中的制衣铺子加紧赶制几身得体的衣裙。”
“做好的衣裙定会赶在赴宴前送到你房中,供你挑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