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如墨,霍去病骑着雪色战马疾驰在通往长安的官道上。马蹄踏过路面的碎石,溅起细碎的尘土,冷风裹挟着寒意扑面而来,却丝毫未影响他的速度
——
他知道,武帝急召,定是关乎漠北战事的要紧事,每多耽误一刻,边境百姓便多一分危险。
战马奔行了两个时辰,长安的轮廓终于在远处的晨曦中显现。城墙上的守军见是霍去病归来,立刻打开城门,无需查验便放行
——
这位少年将军平定野狼谷埋伏的消息,已通过斥候提前传回长安,百姓们听闻后,都对他赞不绝口。
霍去病勒住马缰,翻身下马,牵着战马快步走向未央宫。此时宫门刚开,内侍们正忙着清扫庭院,见他身着银甲、神色匆匆,连忙上前引路:“校尉,陛下已在宣室殿等候您多时了,快随老奴来吧。”
跟着内侍穿过层层宫苑,宣室殿的朱红色大门渐渐映入眼帘。殿外的青铜仙鹤在晨光中泛着冷光,殿内传来武帝与卫青的议事声,语气中带着几分凝重。霍去病深吸一口气,整理了一下甲胄,迈步走入殿内。
“臣霍去病,叩见陛下!”
他跪地行礼,声音虽因连夜赶路有些沙哑,却依旧坚定。
武帝正坐在御案后翻阅奏疏,见他到来,立刻放下手中的竹简,笑道:“去病,快起来!一路辛苦,先喝杯热茶暖暖身子。”
卫青也起身走上前,拍了拍他的肩膀:“看你这模样,定是连夜赶来的吧?野狼谷一战打得漂亮,你为汉军立了大功!”
霍去病起身,接过内侍递来的热茶,抿了一口后,连忙道:“陛下,大将军,末将此次回来,不仅是为了汇报野狼谷战事,更有一事要向陛下禀报
——
匈奴左贤王在漠北集结兵力,似有大举进攻之意,我们需提前做好防备。”
武帝闻言,脸色微变,示意他继续说。霍去病便将匈奴首领的招供、漠北草原的动向,以及自己对后续战事的看法,一一详细禀报,最后说道:“陛下,臣以为,漠北之战不可急功近利。我们需先稳固边境防线,保护百姓安全,再派使者联络西域诸国,形成夹击之势,如此才能彻底平定匈奴。”
“护民为先,再谋战事?”
武帝沉吟片刻,眼中闪过一丝赞赏,“去病,你这想法与朕不谋而合。此前韩安国等人还劝朕速战速决,却忘了边民的安危。若百姓不安,纵使打赢了匈奴,又有何用?”
卫青也附和道:“陛下所言极是。去病此次在野狼谷,不仅破了匈奴的埋伏,还收服了一千余名匈奴降兵,劝降了匈奴首领,这便是‘仁心’的作用。若我们能将这种‘护民’的理念贯彻到底,漠北之战定能事半功倍。”
武帝点头,从御案上取出一份奏疏,递给霍去病:“这是朕昨夜让司马迁起草的《漠北护民方略》,里面详细写了如何加固边境防线、如何安置流民、如何与西域诸国联络。你看看,若有不妥之处,尽管提出。”
霍去病接过奏疏,仔细翻阅起来。只见上面不仅有具体的护民措施,还标注了各郡县的粮草储备、兵力分布,甚至连如何教边民耕作、如何防治疫病都有详细记载。他心中不禁对武帝的深谋远虑感到敬佩,连忙道:“陛下,这份方略考虑周全,臣无任何异议!只是……”
他顿了顿,继续道:“臣担心,仅凭汉军的力量,难以同时兼顾护民与作战。臣恳请陛下允许江湖盟的游侠参与边境防护
——
这些游侠熟悉地形,且多有侠义之心,若能加以规范,定能成为汉军的助力。”
武帝闻言,眉头微蹙:“游侠?你是说郭解那帮人?朕听说,郭解在野狼谷一战中,曾散布谣言挑拨军心,若让他们参与边境防护,恐生祸端。”
“陛下,郭解只是个例。”
霍去病连忙解释,“江湖中仍有许多心怀大义的游侠,他们不愿看到百姓受难,却苦于没有机会为国家效力。臣恳请陛下设立‘护民游侠营’,由官府统一管理,制定严明的规矩,让他们既能发挥所长,又不会扰乱军纪。”
卫青也上前劝说:“陛下,去病所言有理。游侠虽不受约束,但只要善加引导,便能成为护民的重要力量。臣愿举荐张骞负责此事,他熟悉江湖事务,定能将游侠营管理好。”
武帝思索片刻,终于点头:“好!朕就依你们所奏,设立‘护民游侠营’,由张骞任统领,归去病节制。但你们需记住,若有游侠敢违反规矩、欺压百姓,定要严惩不贷!”
“臣遵旨!”
霍去病与卫青齐声领命。
武帝又与他们商议了一些具体的细节,包括游侠营的兵力调配、粮草供应、与汉军的协作方式等,直至午时才结束议事。临走前,武帝从御案下取出一枚鎏金兵符,递给霍去病:“去病,朕封你为票姚校尉,持此兵符,可调动边境五万兵马。你要记住,这兵符不仅是权力的象征,更是护民的责任。朕期待你早日平定漠北,让边民过上安稳日子。”
霍去病双手接过兵符,入手沉重,上面刻着的
“护民安邦”
四个字,似有千斤重。他跪地行礼,语气中满是坚定:“臣定不负陛下信任,不负天下百姓!若不能平定漠北、护得边民安宁,臣愿提头来见!”
武帝满意地点头,命人设宴款待霍去病与卫青。宴席上,武帝频频举杯,称赞霍去病的胆识与谋略,称他是
“大汉的栋梁之才”。卫青看着眼前的少年,心中满是欣慰
——
他知道,霍去病定能不辱使命,为大汉开创一个新的时代。
宴席结束后,霍去病离开未央宫,准备返回校尉府稍作休整,再前往边境主持游侠营的组建。刚走到宫门外,便见李敢押着郭解走来。郭解双手被绑,身上的便服已沾满尘土,神色憔悴,见霍去病走来,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
“校尉,”
李敢拱手道,“按您的吩咐,已将郭解押解至长安,等候发落。”
霍去病看着郭解,沉声道:“郭解,陛下已设立‘护民游侠营’,让心怀大义的游侠为国家效力。你本有机会成为其中一员,却因野心作祟,在军中散布谣言、挑拨军心。若你真心悔改,便随我前往边境,加入游侠营,用护民的行动来赎罪。若你不肯,便只能交由官府处置,按律定罪。”
郭解闻言,眼中闪过一丝希望,连忙道:“校尉,我愿悔改!我愿加入游侠营,为护民效力,只求能有一个赎罪的机会!”
霍去病点头:“好!我便再给你一次机会。但你要记住,若你再敢有任何异动,定不饶你!”
说罢,他命李敢为郭解松绑,让他随自己一同前往校尉府。路上,郭解看着长安街头熙熙攘攘的百姓,心中忽然有些后悔
——
若自己当初没有那么大的野心,而是真心护民,或许也能像霍去病一样,成为受人尊敬的英雄。
回到校尉府,霍去病将郭解交给王伯看管,叮嘱他
“不可让郭解随意离开府中,待游侠营组建完成后,再将他送去”。随后,他便开始整理行囊,准备前往边境
——
那里,有更重要的使命在等待着他。
王伯看着霍去病忙碌的身影,心中满是感慨。他走到书房,取出那本《赵氏枪谱》批注本,轻轻抚摸着封面上的
“仁”
字,喃喃道:“老爷,您看,校尉终于明白了您的心意。这漠北之战,定能打赢,边民也定能过上安稳日子。”
此时的霍去病,正站在府中的庭院里,望着远处的天空。阳光洒在他的银甲上,泛着耀眼的光芒。他知道,前方的道路依旧艰难,但只要坚守
“护民为战本”
的信念,定能克服一切困难,平定漠北,护得大汉山河安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