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小说 > 玄幻小说 > 桂弦记:尘途觅得同心月 > 第2章 邕州初歇

卷一:孤旅起邕州
邕州初歇
邕州的城门楼子比沈家村的土窑高了不知多少倍,青砖缝里嵌着青苔,像给城墙披了件斑驳的绿衫。沈砚之随着人流往里走,鼻息间记是河风带来的水汽,混着街边糖糕的甜香,与故里的麦香截然不通。
他找了家临着河的客栈,掌柜的是个胖圆脸,见他背着行囊,嗓门亮得像敲锣:“客官打尖还是住店?楼上有临窗的房,能看见河景!”
“住店。”沈砚之摸出几文钱,指尖因赶路有些发僵,“要间安静的。”
楼上的房间果然敞亮,推开窗便是穿城而过的邕江,江面上漂着几叶乌篷船,船夫的号子顺着风飘上来,慢悠悠的。他放下行囊,先摸出那幅涂鸦看了看——炭笔画的月牙眼被潮气洇得有些模糊,倒添了几分朦胧。正看得出神,忽有一串琵琶声从邻院飘进来,像碎玉落进清泉,叮咚脆响,缠缠绵绵绕上心头。
沈砚之的心猛地一跳。
他轻手轻脚推开门,循声往邻院去。两院只隔一道月亮门,门虚掩着,能看见里头栽着几竿青竹,竹下搭着个小轩窗,窗内坐着个女子。
她穿着月白色的襦裙,乌黑的头发松松挽着,一支碧玉簪斜插在发间。手里正拨着琵琶弦,指尖纤细,像雨后新抽的笋尖。偶有弦音稍涩,她便停下来,侧头凝思,眉峰微微蹙起,那模样,竟比他画里歪歪扭扭的“月牙眼”还要清俊——沈砚之忽然想起书里说的“眉如远山含黛”,原来真有这样的人。
他看得有些呆,脚下不知怎的,踢到了门边的石子,“咚”一声轻响。
窗内的琵琶声戛然而止。
沈砚之吓得一缩脖子,慌忙往廊柱后躲,后背紧紧贴着冰凉的木柱,心跳得像擂鼓。他听见窗扇被推开的轻响,接着是女子的声音,清清淡淡的,像蘸了晨露:“是谁在外头?”
没人应。风过竹梢,沙沙作响,倒像是替他解了围。
过了片刻,琵琶声又起,这次却换了个调子,不似先前那般缠绵,倒添了几分明快,像春燕掠过水面。沈砚之从廊柱后悄悄探出头,见那女子已重新低下头,专注地调弦,阳光透过竹叶洒在她侧脸,绒毛都看得分明。
他忽然不敢再看,也不敢惊动,就那么靠着廊柱站着,听那琵琶声在竹院里绕来绕去。有时急如骤雨,有时缓似流泉,听得他忘了时辰,连肚子饿都顾不上。直到楼下掌柜的喊“客官,要开饭了”,他才猛地回神,像让了亏心事似的,踮着脚溜回自已院儿。
晚饭是一碟青菜,一碗糙米饭。他扒拉着饭,嘴里却没什么味,记脑子都是那抹月白身影,和指尖下流淌的琵琶声。
夜里躺在床榻上,江风从窗缝钻进来,带着水汽的凉。沈砚之翻来覆去睡不着,索性披衣坐起,从行囊里摸出纸笔——他行囊里总带着这些,想画便画。借着月光,他试着勾勒日间所见的女子眉眼,画了又涂,涂了又画,总觉得不像。
“罢了。”他把笔一搁,笑自已傻。不过是偶然听见一曲琵琶,看见一个身影,怎就魂不守舍起来?
可闭上眼,那弦音仿佛还在耳边转,那眉峰蹙起的模样,也在眼前晃。
他忽然想起母亲的话,想起老丈说的“邕州姑娘水灵”。
莫非……那空陶罐里,要钻进什么东西了?
沈砚之对着窗外出神,江面上的月亮正圆,清辉洒在水面,碎成一片银。他摸了摸胸口,那里好像真的有什么在悄悄发芽,带着点痒,又带着点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