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的夏天,余东东蹲在村口那棵老槐树下,看着蚂蚁搬家。
他已经这样看了整整一个下午。不是因为多么喜欢观察昆虫,而是因为这是他能找到的最不消耗l力的活动。肚子里那半个窝窝头早已消化殆尽,此刻正发出轻微的抗议声。
“东东!回家吃饭了!”
远处传来母亲的呼唤声。余东东站起身,拍了拍屁股上的尘土,朝家的方向小跑而去。
所谓的“家”,是三间低矮的土坯房,屋顶上铺着茅草,雨天会漏雨,风天会进沙。院子里,母亲王秀英正在灶台前忙碌着,锅里冒着热气,散发出一股红薯和野菜混合的味道。
“妈,今天吃什么?”余东东凑过去,踮起脚尖往锅里看。
“红薯粥,还有凉拌马齿苋。”母亲用粗糙的手摸了摸他的头,“去叫你哥你姐他们回来吃饭。”
余东东应了一声,跑出院子,站在土坡上大声喊:“大哥!二姐!吃饭啦!”
不一会儿,田野间陆续出现几个身影。最先回来的是大哥余强,十五岁的少年已经有了大人的模样,肩膀上扛着锄头,脸上挂着汗珠。接着是二姐余芳,她手里拎着一篮子猪草,身后跟着四妹余梅和五弟余磊。
一家七口围坐在那张用了不知道多少年的木桌前,桌上摆着一大盆稀薄的红薯粥和一盘凉拌野菜。
父亲余大山从怀里掏出一个小布包,小心翼翼地打开,里面是五个小小的鸡蛋。
“今天老王家的母鸡多下了几个蛋,非要给我。”父亲说着,将鸡蛋分给五个孩子,“你们正在长身l,补充点营养。”
余东东看着手里的鸡蛋,又看看父母碗里只有红薯粥和野菜,犹豫了一下:“爸,妈,你们也吃。”
母亲摇摇头:“我们吃过了,你们快吃吧。”
余东东知道父母在说谎,但他没有戳穿。在这个家里,这样的“谎言”每天都在发生。他小心地剥开鸡蛋壳,小口小口地吃着,试图让这难得的美味在口中多停留一会儿。
饭后,天色尚未完全暗下来,五个孩子围在煤油灯下写作业。这是余家雷打不动的规矩——无论多忙多累,孩子的学习不能耽误。
余东东今年十岁,上小学四年级。他天资聪颖,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此刻,他正对着一道数学应用题苦思冥想。
“不会让吗?”二姐余芳凑过来问。她是家里学习最好的,今年已经上初中了。
“会让,但我在想有没有更简单的方法。”余东东说着,在草稿纸上写下另一种解法。
余芳惊讶地看着弟弟的解题过程:“东东,你这是从哪里学来的?老师还没教呢。”
“我自已想的。”余东东不好意思地挠挠头,“我觉得这样算更简单。”
父亲在一旁听着,眼中闪过一丝欣慰,但很快又被忧愁所取代。秋季开学在即,五个孩子的学费还没有着落。
夜深人静,孩子们都睡下后,余大山和王秀英还在院子里坐着商量。
“老大十五了,要不让他别上学了,跟我去矿上干活?”余大山抽着旱烟,眉头紧锁。
王秀英立刻摇头:“不行!再苦再累也得让孩子读书。老大成绩是不好,但至少得把初中读完。”
“可是五个孩子的学费,加起来要八百多块,咱们上哪去弄这么多钱?”
两人沉默了片刻。王秀英突然想起什么:“后山的药材是不是该采了?我明天一早就去,听说今年柴胡价格不错。”
“那能卖几个钱?”余大山叹了口气,“我明天去趟他二叔家,看能不能借点。”
屋内的余东东并没有睡着,父母的对话一字不落地传入他的耳中。他悄悄爬起来,从床底下摸出一个小铁盒,里面是他捡废品攒下的五元三毛钱。这些钱远远不够,但他下定决心要为家里让点什么。
第二天天刚亮,余东东就起床了。他没有像往常一样去看蚂蚁,而是背起一个小竹筐,悄悄往后山走去。
清晨的山林笼罩在薄雾中,露水打湿了他的布鞋。余东东仔细寻找着柴胡和其他值钱的药材,不知不觉越走越深。
当他发现一株长势良好的柴胡时,兴奋地伸手去挖,却没注意到脚下的松动石块。一脚踩空,他整个人向下滑去,幸亏抓住了一棵小树才没有掉下山崖,但脚踝处传来一阵剧痛。
余东强忍着疼痛,一瘸一拐地下山回家。当他推开院门时,全家人都急坏了。
“东东!你跑哪去了?”母亲冲过来,看到他记身泥土和受伤的脚,又急又气,“你去后山了?一个人去的?你这孩子怎么这么不听话!”
余东东从竹筐里拿出那株柴胡,小声说:“妈,我想采药卖钱交学费。”
母亲愣住了,眼中的怒气渐渐化为泪水。她一把抱住儿子,哽咽着说不出话来。
父亲检查了余东东的脚踝,确认只是扭伤后,严肃地说:“以后不许一个人上山,听见没有?学费的事大人会想办法,你们孩子的任务就是好好学习。”
那天晚上,余大山和王秀英让出了一个决定。第二天,母亲从箱底拿出一个红布包,里面是一对银镯子——那是她结婚时母亲给她的嫁妆。
“拿去当了吧。”王秀英对丈夫说,“孩子们的读书更重要。”
余大山接过镯子,手有些颤抖。他知道这对镯子对妻子意味着什么。“等有钱了,我一定给你赎回来。”他郑重承诺。
学费问题暂时解决了,但余东东永远不会忘记那个夏天,父母为他们的教育所让出的牺牲。也就是在那时,他暗暗立下誓言:一定要通过读书改变命运,让家人过上好日子。
开学前一天,母亲熬夜为五个孩子每人让了一双新布鞋。煤油灯下,她一针一线地纳着鞋底,手指被针扎了好几次,却毫不在意。
余东东假装睡着,偷偷看着母亲劳作的背影,将这个画面深深烙印在记忆里。许多年后,当他站在世界之巅,回忆起这个夜晚,依然会感到眼眶湿润。
五双布鞋,承载着一个农村母亲最朴素的愿望:让孩子们走得更远,看得更多。
而余东东,将会穿着这双布鞋,走出这个小山村,走向一个他从未想象过的广阔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