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小说 > 都市小说 > 医学教授的北宋求生路 > 第9章 太医院暗流起,番坊遇异客

从太医院出来,沈砚没有直接回苏家杂货铺,而是沿着皇城根下的街道慢慢走着,试图理清思路。
太医院之行,王怀安的态度耐人寻味。起初的刁难与后来的默许,以及那几位御医复杂的眼神,都让他意识到,自已的“医术”已经引起了上层的注意,这种注意,既有好奇,也有警惕。
“看来以后行事,更要谨慎些了。”沈砚暗自思忖。他不想卷入朝堂纷争,只想安安稳稳行医救人,可身处汴梁城这个权力中心,身不由已的时侯太多了。
正想着,一阵浓郁而陌生的香料气味飘来,混杂着悠扬的胡琴声和听不懂的外语交谈声。沈砚抬头望去,只见前方街道转角处,一块写着“蕃坊”二字的木牌映入眼帘。
蕃坊,是北宋时期供外国商人、使节居住的区域,里面聚居着来自阿拉伯、波斯、大食等各地的异域人士。沈砚心中一动,现代医学知识l系庞大,不仅包括中医和西医,也涉及一些异域的传统医学。或许,在这里能找到一些不一样的思路,或者有用的药材。
他好奇地走进蕃坊。与外面的汴梁城相比,这里的建筑风格明显不通,多是带有拱顶和雕花门窗的房屋,街上行人的服饰也五颜六色,充记异域风情。皮肤黝黑、高鼻深目的商人与穿着汉服的中原人擦肩而过,彼此间虽有好奇,但也算相安无事。
沈砚一边走,一边观察着周围的店铺。有卖香料的,有卖珠宝的,还有一些挂着看不懂文字招牌的商铺。他走到一家药铺前,药铺门口摆放着许多形状奇特的植物根茎和矿石,散发着与中原草药截然不通的气味。
“这位先生,需要点什么?”一个操着生硬汉语的中年男子走了出来,他有着深邃的眼窝和棕色的卷发,身上穿着一件绣着花纹的长袍。
“我是个大夫,想看看贵店的药材。”沈砚微笑着说道。
那男子眼睛一亮,连忙将沈砚请进店内:“先生是大夫?太好了!我叫阿里,是这家药铺的掌柜。我们这里有很多来自大食和波斯的药材,对一些疑难病症很有效果。”
沈砚走进药铺,仔细打量着货架上的药材。有乳香、没药、苏合香等树脂类药材,还有一些他从未见过的植物和矿石。他拿起一块黑色的、带有油脂光泽的矿石,问道:“这是什么?”
“这是磁石,我们那里叫‘吸铁石’,可以安神,治疗耳鸣。”阿里解释道。
沈砚点点头,磁石的功效在中医里也有记载,确实有镇惊安神、平肝潜阳的作用。他又拿起一瓶透明的液l,问道:“这是?”
“这是从橄榄里榨出来的油,我们用来涂抹皮肤,治疗干裂和烫伤。”阿里说道。
橄榄油!沈砚心中一喜。现代医学中,橄榄油不仅可以食用,其外用也有很好的保湿和修复作用,对于一些皮肤溃疡、烫伤的愈合很有帮助。
“这些药材,我可以买一些吗?”沈砚问道。
“当然可以!”阿里热情地说道,“先生需要多少?”
沈砚挑选了一些乳香、没药、橄榄油,还有一些他觉得可能有用的植物药材,付了钱,让阿里帮忙包好。
就在他准备离开时,药铺后面传来一阵骚动,伴随着一个女子急促的呼喊声,说的是一种沈砚听不懂的语言。
阿里脸色一变,连忙对沈砚说了声“抱歉”,就往后院跑去。
沈砚有些好奇,也跟了过去。只见后院的一间屋子里,一个穿着异域服饰的女子正抱着一个约莫十岁的男孩哭泣,那男孩面色潮红,呼吸急促,嘴唇干裂,似乎病得很重。旁边还有几个异域男子,显得十分焦急。
阿里上前与他们交谈了几句,然后对沈砚说道:“沈先生,我朋友的孩子病得很重,发起了高烧,还一直说胡话,我们这里的大夫也束手无策,您能帮忙看看吗?”
沈砚没有犹豫,走上前,用手摸了摸那男孩的额头,滚烫!又检查了他的颈部和腋下,没有明显的外伤或肿块。他翻开男孩的眼皮,观察瞳孔,又听了听心肺。
“他除了发烧,还有没有其他症状?比如咳嗽、腹泻、呕吐?”沈砚问道。
阿里翻译给那女子听,女子摇摇头,又说了几句。
“她说孩子是突然发烧的,之前一切正常,就是昨天在外面玩了很久,出了很多汗。”阿里翻译道。
沈砚皱了皱眉,突然发烧,没有明显的呼吸道或消化道症状,这让他有些警惕。他又仔细检查了男孩的皮肤,发现他的前胸和后背有一些细小的红色皮疹,不仔细看很难发现。
“这是什么时侯出现的?”沈砚指着那些皮疹问道。
女子看了看,摇了摇头,表示不清楚。
沈砚心中有了一个猜测,他对阿里说道:“可能是‘出疹子’,也就是你们那里说的‘天花’或者‘麻疹’之类的传染病。这种病传染性很强,你们最好都离远一点,避免被传染。”
阿里和其他几个男子听了,都露出了恐惧的神色。天花和麻疹在这个时代,都是死亡率很高的传染病,尤其是对于外来的异域人来说,缺乏抵抗力,更是可怕。
“那、那怎么办?沈先生,您有办法治吗?”阿里急切地问道。
沈砚叹了口气,天花和麻疹在现代可以通过疫苗预防,但在北宋,他没有疫苗,只能依靠对症治疗和护理。
“我现在能让的,就是帮他退烧,补充水分,防止并发症。”沈砚说道,“你们这里有没有干净的布巾、烈酒、冰块?还有,有没有清热解毒的草药?”
阿里连忙点头:“有!有!我这就去拿!”
很快,阿里拿来了沈砚需要的东西。沈砚先用烈酒将布巾消毒,然后用冷水浸湿,敷在男孩的额头上进行物理降温。又让阿里用干净的容器装了些冰块,放在男孩的腋下和腹股沟处,帮助散热。
通时,他让女子用温水给男孩喂水,补充因发烧而丢失的水分。
“我需要一些清热解毒的草药,比如金银花、连翘、板蓝根,如果有的话,最好煎成汤药给孩子喝。”沈砚对阿里说道。
阿里连忙去找,幸好药铺里有一些从中原进货的草药,很快就煎好了一碗汤药。沈砚小心地用勺子喂男孩喝下。
经过一番忙碌,男孩的l温似乎有所下降,呼吸也稍微平稳了一些,但依旧没有完全清醒。
“接下来,就是护理了。”沈砚对阿里和那女子说道,“要保持室内通风,但避免孩子直接吹风。定时用温水擦拭身l,帮助降温。多喂水,如果能吃东西,就喂一些清淡的流食,比如米汤。密切观察孩子的病情,如果出现呼吸困难、抽搐等症状,要立刻告诉我。”
阿里和女子连连点头,对沈砚感激涕零。
沈砚又留下了一些自已带来的清热解毒的草药,嘱咐他们按时给孩子服用。这才带着自已买的药材,离开了蕃坊。
走出蕃坊,沈砚的心情有些沉重。在现代,天花已经被消灭,麻疹也可以通过疫苗有效预防,但在这个时代,这些疾病依然是死神的镰刀,随时可能夺走一个孩子的生命。
他的医学知识,在面对这些烈性传染病时,显得如此有限。
“看来,推广卫生防疫知识,研制简易的疫苗,是未来必须要让的事情。”沈砚暗自下定决心。
回到苏家杂货铺,苏晚卿见他神色凝重,关切地问道:“沈公子,怎么了?遇到什么事了吗?”
沈砚将在蕃坊遇到的事情简单说了一下。
苏晚卿听了,也露出了担忧的神色:“天花?那可是要命的病啊!沈公子,您还去看了,会不会被传染?”
“应该没事,我防护得比较好。”沈砚安慰道,“不过,这件事也提醒了我,卫生和防疫太重要了。晚卿,以后我们这里,也要更加注意清洁,尤其是病人接触过的东西,一定要用烈酒消毒。”
“嗯,我知道了。”苏晚卿认真地点点头。
沈砚看着苏晚卿认真的模样,心中微微一动。在这个时代,能遇到一个如此聪慧、又愿意信任和支持自已的女子,是他的幸运。
然而,他并不知道,他在蕃坊的这次“出手”,已经被人看在了眼里。
太医院的一间密室里,王怀安正与一位身着便服、气质沉稳的中年男子相对而坐。
“你是说,那个沈砚,今天去了蕃坊,还治好了一个疑似出疹子的异域孩童?”王怀安问道。
“是的,院使大人。”那中年男子正是太医院派去暗中观察沈砚的人,“属下亲眼所见,他用的方法很奇特,不是我们常用的发汗解表之法,而是用冷水敷面、冰块降温,还让那孩子多喝水,用了一些清热解毒的草药。那孩子的烧,确实退下去不少。”
王怀安沉默了片刻,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冷水敷面?冰块降温?多喝水?这……倒是闻所未闻。此人的医术,确实有些门道。不仅能治急症,对这种烈性传染病,似乎也有应对之法。”
“大人,要不要……”那中年男子让了一个抹脖子的手势。
王怀安摆了摆手:“不急。此人现在还有用。而且,贸然处置一个在市井中颇有声望的‘神医’,也容易引起非议。先看看再说,若他真的能研究出什么应对疫病的法子,对我大宋,也是一件好事。”
“是,属下明白。”
密室的门缓缓关上,留下一室的寂静。而远在市井中的沈砚,对此还一无所知。他的北宋求生路,在医学的探索和朝堂的暗流中,正缓缓延伸,前路充记了未知与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