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小说 > 都市小说 > 医学教授的北宋求生路 > 第8章 张郎中行难,太医院使暗窥

沈砚对李婆子提及的流言并未掉以轻心。第二日,他特意提前半个时辰收摊,与苏晚卿一道仔细检查了隔间和杂货铺的门窗,又叮嘱苏老汉近日多留意来往行人。
果然,第三日上午,一个穿着长衫、背着药箱的老者在杂货铺外徘徊许久,探头探脑地往隔间里看。苏晚卿认出那正是张郎中,立刻提高了警惕,主动上前招呼:“张郎中,您是来看病,还是买杂货?”
张郎中被撞破,脸上有些挂不住,哼了一声:“我路过看看,听说这里来了位‘神医’,倒要瞧瞧是何方神圣。”说着,他阴阳怪气地扫了一眼正在给孩童看诊的沈砚,“小小年纪,不知从哪学了些野路子,也敢妄称大夫,误人子弟!”
沈砚头也未抬,语气平静:“张郎中说笑了。医者仁心,能治病救人便是好的,何必分什么‘野路子’、‘正途’?总好过有些‘名医’,守着古方不肯变通,眼睁睁看着病人受苦吧。”
这话戳中了张郎中的痛处——前几日有个腹泻不止的病人,吃了他几副药都不见好,最后还是沈砚用简单的补液思路(让病人多喝加盐的米汤)给调理好了。张郎中脸色一阵青一阵白,甩袖道:“好!好得很!咱们走着瞧!”说完,愤愤然离去。
苏晚卿气得不轻:“这张郎中也太过分了!”
沈砚安抚道:“不必与他计较,让好我们自已的事即可。”
然而,张郎中的刁难只是开端。几日后,沈砚接到了来自“太医院”的传召。
太医院!那可是北宋最高级别的医疗机构,汇聚了全国最顶尖的御医。
来传召的是太医院的一个小吏,态度倨傲:“沈砚是吧?院使大人听闻你医术‘独到’,特命你明日巳时,去太医院一趟,演示你的‘医术’。”
苏晚卿听到“太医院”三个字,又惊又怕:“沈公子,这太医院……怕是不好应付吧?他们会不会为难你?”
沈砚心中也有疑虑。太医院为何突然注意到他一个市井大夫?是张郎中背后使了绊子,还是另有原因?但他知道,这次传召不能不去。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沈砚定了定神,“晚卿,帮我准备一下,把常用的器械和药材都带上。”
次日巳时,沈砚按照地址,来到了位于皇城附近的太医院。太医院建筑宏伟,药香与墨香交织,来往的御医和医官都身着统一的服饰,气度不凡。
小吏将他领到一间偏殿,殿内已坐了几位身着紫色或红色官服的御医,为首的是一位须发皆白、面容威严的老者,想必就是太医院使,王怀安。
“草民沈砚,见过院使大人,见过各位大人。”沈砚不卑不亢地行礼。
王怀安打量着沈砚,眼神锐利:“听闻你在市井之间,用一些‘新奇’的法子治病,颇有成效?”
“回大人,草民只是略懂些医术,运气好罢了。”
“运气?”王怀安冷笑一声,“本院使这里有个病人,久咳不愈,试过许多方子都没用,你若能治好,便算你有真本事。若是治不好……”他没再说下去,但语气中的警告意味十足。
很快,一个咳嗽不止的中年男子被带了进来。他面色萎黄,咳嗽时胸口起伏剧烈,每一次咳嗽都像是要把肺咳出来,痰液黏稠,带着血丝。
几位御医纷纷上前诊脉、看舌象,低声议论着,却都面露难色。
沈砚上前,先是仔细询问了病人的病史和饮食起居,又让他张嘴,用干净的布巾(他特意带来的消毒棉布)轻轻压下病人的舌头,观察咽喉部位。
“咽喉红肿,有滤泡增生,痰黏难咯。”沈砚心中有了判断,这症状类似现代的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伴有细菌感染。
他转向王怀安:“院使大人,草民需要烈酒、干净的布巾、镊子,还有几味药——桔梗、贝母、瓜蒌、鱼腥草、金银花。”
王怀安示意小吏去取。很快,东西都备齐了。
沈砚先用烈酒将镊子和布巾仔细消毒,然后对病人道:“请您忍耐一下,我帮您清理一下咽喉部位的痰液和分泌物,这样能让呼吸顺畅些。”
病人虽有疑虑,但咳得实在难受,便点了点头。
沈砚动作轻柔而迅速,用消毒后的镊子和布巾,小心地帮病人清理了咽喉处的黏稠痰液和一些增生的滤泡组织。这在现代是常见的护理操作,但在北宋,却看得几位御医目瞪口呆。
清理完毕,沈砚又用煎好的桔梗贝母汤(加了适量鱼腥草和金银花,增强清热化痰之力),让病人小口频服。
约莫一炷香的功夫,奇迹发生了。
病人的咳嗽明显减轻,呼吸也顺畅了许多,脸上露出了难以置信的神情:“好多了……真的好多了……不怎么咳了……”
几位御医纷纷围上前,再次为病人诊脉、看舌象,发现脉象平稳了不少,舌象也有所改善。
王怀安的脸色终于缓和了一些,但依旧严肃:“这只是暂时的缓解,后续疗效如何,还需观察。”
沈砚也不辩解,只是道:“草民的法子,或许粗陋,但求有效。若大人允许,草民愿留下药方,并告知后续调理之法。”
他写下药方,又详细说明了饮食禁忌和呼吸训练的要点(类似现代的呼吸操,帮助改善肺功能)。
王怀安接过药方,仔细看了看,又与几位御医低声商议了几句,才对沈砚道:“你先回去吧。若这病人后续恢复良好,本院使自会再找你。”
“草民告退。”沈砚行了一礼,转身离去。
走出太医院,沈砚才发现自已后背已被冷汗浸湿。太医院之行,看似只是一次医术考核,实则暗流涌动。王怀安的态度,几位御医的眼神,都透着探究和审视。
他隐隐觉得,太医院的关注,恐怕不只是因为他的“新奇医术”那么简单。这背后,或许牵扯着更深的朝堂势力,或是对民间“异术”的警惕。
汴梁城的水,比他想象的还要深。他这个“外来者”,想要在这风云诡谲的时代安稳求生,前路注定充记挑战。
但沈砚握紧了拳头。他有现代医学的知识,有冷静的头脑,更有在逆境中求生的韧性。无论前方有多少风雨,他都会一步一步,坚定地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