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小说 > 玄幻小说 > 射雕之铁骨书生 > 第4章 灵光乍现

连续几日,周铁匠总见冯默风坐在干草堆上发愣,要么盯着腿上的伤口皱眉,要么对着炉边的废铁出神,连往日里偶尔问起的打铁技巧,都少了些兴致。
这日清晨,周铁匠把驴车拴好,转身从墙角抄起一根粗木拐杖,走到冯默风跟前:“老闷在铺子里也不是事儿,我扶你出去走走,晒晒太阳。”
冯默风愣了愣,低头看了看自已的左腿——木板还没拆,走动时仍需借力,可连日憋在狭小的铁匠铺里,胸口的闷意确实难散。
他撑着木拐杖站起来,周铁匠赶紧伸手扶住他的胳膊,两人一左一右,慢慢往山坳外的田埂挪去。
晨光正好,风里带着新翻泥土的腥气,路边的狗尾草摇着毛茸茸的穗子,几只白蝴蝶在油菜花田里飞。
冯默风深吸一口气,连日因伤口和钱发愁的郁结,竟散了些。
他低头看着脚下的田埂,泥土湿润松软,偶尔能看见农夫留下的脚印,比城里的青石板路,多了几分活气。
“前面就是张村的地,这几天农忙,村里人都在犁地呢。”
周铁匠指着不远处的农田,语气里带着几分羡慕,“去年收成好,今年村里人都盼着再丰收。”
冯默风顺着他指的方向望去,只见几片农田里,几个农夫正牵着牛,扶着犁在地里走。
那犁的模样很是熟悉——犁身弯曲,犁铧是铁制的,却只有巴掌大,牛走得慢,农夫扶着犁把,额头上的汗顺着脸颊往下淌,每走一步都要使劲往前推。
“那是……曲辕犁?”冯默风忽然开口,声音里带着点不确定。
周铁匠愣了愣:“你也认识?这犁还是前些年从城里传过来的,比以前的直辕犁省些力气,村里人都爱用。”
冯默风的目光紧紧盯着那曲辕犁,脑子里忽然翻涌出前世看过的《中国古代农业史》——书里说,曲辕犁是唐代改进的农具,虽比直辕犁灵活,却仍有缺陷:犁铧面积小,翻土浅,需要反复犁两次才能深耕;犁把没有省力的弧度,农夫扶着走久了,胳膊容易酸;还有犁底的滑木,磨损快,用不了多久就得换。
他忽然想起,书里还提过一种宋代民间改良的曲辕犁,在原有的基础上加宽了犁铧,让翻土更深;把犁把改成了弧形,贴合人手发力的角度,能省三成力气;还在犁底加了块可拆卸的铁衬,减少滑木的磨损。
当时他看的时侯,还觉得古人的智慧厉害,没成想现在竟能亲眼见到原型,还赶上了农忙时节——农夫们正愁犁地慢,要是能打出改良版的犁,肯定有人愿意买!
“周伯!”冯默风忽然激动起来,抓住周铁匠的胳膊,差点忘了腿上的疼,“咱们能打犁!改良过的曲辕犁,比现在的好用,农忙时节,村里人肯定愿意买,这样咱们就能挣钱了!”
周铁匠被他突如其来的激动吓了一跳,赶紧扶住他:“你慢着点,腿还没好呢!改良犁?怎么改?我打了这么多年铁,也就打过普通的犁铧,没改过犁的样子啊。”
冯默风定了定神,指着田里的曲辕犁,一条一条说:“您看,现在的犁铧太小,翻土浅,咱们把犁铧加宽两指,再把边缘磨得锋利些,这样牛走一遍,就能翻出深土,不用反复犁;还有那犁把,现在是直的,农夫扶着得使劲往前顶,咱们改成弧形,像弓似的,贴合胳膊的发力方向,走久了也不累;犁底的滑木老磨坏,咱们加一块薄铁板,用铆钉固定,磨坏了能拆下来换,不用整个换犁底——这样改下来,犁地又快又省力,农忙时,谁家不想多快好省地把活干完?”
他说得条理清晰,眼里闪着光——这些不仅是历史书里的知识,更是他前世学过的“人机工程学”,不管是农具还是机械,核心都是“省力、高效”。
周铁匠顺着他指的方向看去,仔细琢磨着他的话:加宽犁铧,是多费点铁,可不难打;改犁把的弧度,就是把木头烤软了弯成型,也不是难事;加块铁板,更是简单的锻打活计。
“这法子……倒真可行?”
周铁匠有些心动,他打了一辈子农具,最知道农夫的需求——农忙时争分夺秒,要是真有省力的犁,就算贵些,村里人也愿意掏银子。
“可行!”冯默风点头,语气肯定,“您想,现在正是犁地的时节,要是咱们能打出一两台改良犁,拿到田里给农夫们试试,他们见着好用,肯定会来订。
到时侯,咱们既能挣到钱,我也能买草药治腿,一举两得!”
周铁匠看着冯默风激动的样子,又看了看田里忙碌的农夫,心里的算盘打得噼啪响:改良犁的材料,铺子里还有些废铁,不够再去镇上买些;工艺也不复杂,他琢磨琢磨就能上手;最关键的是,冯默风这娃虽小,却懂些门道,上次说锤柄的弧度,就很在理,这次改良犁的主意,说不定真能成。
“好!那咱们就试试!”周铁匠拍了拍冯默风的肩膀,脸上露出了连日来第一个真切的笑,“咱们先回铺子,你把改良的样子画出来,我看看怎么下料。”
冯默风心里一阵欢喜,连日的愁云仿佛被这突如其来的灵光吹散了。
他扶着拐杖,脚步都轻快了些,连腿上的痛感都淡了几分。两人往回走时,风里的油菜花香气似乎更浓了,田埂上的脚印,也像是变成了通往希望的路。
冯默风忽然想起,以前在桃花岛时,师父黄药师曾说“格物致知,万物皆可改良”,那时他不懂,如今在这田埂边,看着普通的曲辕犁,倒真明白了几分——所谓智慧,从来不是只有武功和奇门,能让农夫省力,能让日子好过,也是一种本事。
回到铁匠铺,周铁匠赶紧找出一张粗糙的草纸,又磨了块炭笔,递给冯默风:“你把犁的样子画出来,哪里要改,标清楚。”
冯默风接过炭笔,虽然手腕还嫩,却凭着记忆和理科知识,一笔一笔画起来——犁铧的宽度、犁把的弧度、犁底铁板的大小,都标得清清楚楚。
周铁匠凑在旁边看,越看越点头:“这么一改,确实比原来的好用!咱们先打一台试试,要是成了,这生意就稳了!”
冯默风放下炭笔,看着纸上的改良犁图样,心里忽然踏实了许多。
他摸了摸腿上的伤口,想着很快就能买草药,很快就能好起来,眼里的光,比炉子里的火苗还要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