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秋后的雾岛,雾气里多了几分凉意。林野的旧自行车筐里,除了“死信”和牛皮纸信封,还多了条薄围巾——是阿雾用旧毛线织的,浅灰色,边缘绣着小小的灯塔图案,裹在脖子上,连风都变得温柔起来。
这天傍晚,林野送完信回到雾巷,远远就看见灯塔下围了几个人——有东巷的王奶奶,西巷的年轻画家,还有拿着满分试卷的小星。阿雾站在中间,手里捧着一沓新的牛皮纸信封,脸上带着浅淡的笑。
“你们怎么来了?”林野推着自行车走过去,小星立刻跑过来,举着一张画:“林野叔叔!我画了灯塔和星星,想贴在信封上,给妈妈寄新的信!”
王奶奶也笑着开口:“我在家晒了新的菊花茶,想装在信封里,让老伴也尝尝今年的新茶。”年轻画家则递过一张画纸,上面是雾岛的晨雾:“我想寄给未来的自己,告诉TA现在的雾岛有多美,别忘记初心。”
林野看着大家手里的东西,心里突然涌上一股暖流。他看向阿雾,阿雾眼里闪着光:“我跟大家说,下次雾软的时候,我们可以一起送信,把大家的思念都交给雾。”
“好啊!”林野立刻点头,转身从自行车筐里拿出母亲留下的旧邮包,“我这邮包,以后就是‘思念邮包’,专门装大家的信。”
接下来的几天,雾巷的灯塔变得热闹起来。小星每天放学都会来,在信封上画满星星和灯塔;王奶奶带来了晒干的菊花和亲手写的信,字里行间都是家常;年轻画家则把雾岛的四季画在信封上,说要让未来的自己记住每一刻的美好。林野和阿雾忙着帮大家整理信封,在上面标注送信的“雾时”——小星的信要等星光雾软,王奶奶的信要等菊花香飘进雾里,画家的信则要等晨雾最清的时候。
终于等到雾软的那天,天还没亮,灯塔下就聚满了人。小星穿着新校服,手里攥着给妈妈的信;王奶奶抱着装着菊花茶的信封,眼里满是期待;年轻画家背着画板,想记录下送信的瞬间。林野和阿雾站在最前面,手里捧着装满信封的“思念邮包”。
“雾来了。”阿雾轻声说。众人抬头,看见浅白的雾气从巷口飘来,像温柔的手,轻轻裹住每一个人。林野先拿出小星的信,递给她:“来,自己把信交给雾吧。”
小星踮起脚尖,把信轻轻放进雾里,小声说:“妈妈,我又考了满分,我很想你。”信被雾气托着,慢慢往上飘,信封上的星星图案亮了起来,顺着星光的方向,飞向天空。
接着是王奶奶的信,她颤巍巍地把信放进雾里,眼里含着泪:“老头子,尝尝今年的新茶,我在雾岛很好。”信带着淡淡的菊花香,飘向东巷的方向,像是要回到他们曾经住过的老房子。
年轻画家的信最后送出去,他把信放进雾里时,还把画的雾岛晨雾贴在信封上:“未来的我,别忘记现在的热爱,别忘记雾岛的美。”信飘向海边,和初升的朝阳缠在一起,像一幅流动的画。
众人站在雾里,看着信慢慢消失,脸上都带着释然的笑。小星拉着林野的手:“林野叔叔,妈妈肯定收到信了对不对?”林野点点头,摸了摸她的头:“嗯,妈妈收到了,她一定很开心。”
那天中午,大家在灯塔下煮了饺子——是王奶奶带来的馅料,小星帮忙包的,形状歪歪扭扭,却格外香。阿雾看着热闹的场景,突然对林野说:“我们把灯塔改成‘思念驿站’吧,让大家有地方写信,有地方等雾送信。”
林野愣了愣,随即笑了:“好啊,我们还要在门口挂个牌子,写着‘雾软时,信必达’。”
众人听到,都纷纷附和。王奶奶说要帮忙缝桌布,年轻画家说要画壁画,小星则说要每天来帮忙整理信封。阳光透过雾气,落在每个人的脸上,温暖又明亮。
傍晚,林野和阿雾站在灯塔门口,看着大家忙碌的身影——王奶奶在缝蓝白相间的桌布,上面绣着老榕树;年轻画家在墙上画雾岛的四季,从晨雾到星光;小星则在窗台上摆上自己画的画,全是灯塔和星星。
“以后,这里就是雾岛的‘家’了。”阿雾靠在林野肩上,轻声说。林野点点头,手里握着母亲留下的灯塔邮票,心里满是踏实。他知道,母亲让他来雾岛,不只是为了找到宁静,更是为了让他找到新的归宿,找到守护思念的意义。
雾又慢慢变浓了,灯塔的橘色灯光亮了起来,照在“思念驿站”的牌子上,照在大家忙碌的身影上,也照在林野和阿雾的脸上。他们知道,以后的雾岛,会有更多的思念在这里汇聚,会有更多的信从这里出发,但他们会一直守在这里,守着灯塔,守着雾,守着每一份牵挂,让每一个来到雾岛的人,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思念归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