握着那块冰冷刺骨的“心之彼岸”碎片,林见深在城中村的小屋里度过了几个不眠之夜。苏明镜的话语如同警钟,在他脑海里反复回响——“深蓝资本”、“思维傀儡”、“守墓人”、“危险的游戏”。那个废弃观测站的夜晚,彻底撕碎了世界温情的面纱,露出其后冰冷诡异的钢铁骨架。
然而,生活仍需继续。星图科技的入职通知,像是一条连接着“正常”世界的脆弱丝线,他必须抓住。更重要的是,一个念头在他心中疯长:那个袭击者思维碎片中提到的“深蓝”,与星图科技是否有关系?
那张将他引向碎片的星图,又是否藏着更深的指引?
他将碎片用软布包裹,深深藏匿起来,如同藏起一个灼热的秘密。左眉骨的疤痕安静地伏在那里,仿佛只是普通的旧伤。但林见深知道,有些东西一旦苏醒,就再也无法沉睡。
周一的早晨,阳光明媚,与林见深内心的阴霾形成鲜明对比。他再次站在星图科技那光可鉴人的大堂,身份已从忐忑的求职者变成了微不足道的新人员工。前台小姐的笑容标准而程序化,工牌上的“林大山”三个字依旧刺眼。
他被领到一片开阔的办公区。这里与他杂货铺的逼仄截然不同,充满未来感的银灰色调,无处不在的电子屏滚动着数据流,空气里弥漫着空调冷气、咖啡因和一种无形的、高压力的专注感。每个人都在快速敲击键盘,或对着耳麦低语,步履匆匆,眼神里交织着野心、焦虑与疲惫。
林见深下意识地微微集中精神,左眉骨传来极其细微的温热感。【观镜】能力如同无形的雷达轻轻扫过。他“听”不到完整的思绪,却能捕捉到弥漫在空气中的情绪碎片:

截止日期…快来不及了…】
【这次晋升必须拿下…】
【该死的算法又报错了…】
【好累…但不能停…】
这些碎片化的焦虑和压力如同无数绷紧的弦,在空气中嗡嗡作响,构成星图科技辉煌外表下的内在和弦。他立刻收敛了能力,在这种地方随意窥探,风险极高。
他的新上司,数据分析组的组长,是一个三十多岁、表情严肃、语速极快的男人。他将林见深带到一个工位前,递过来一沓资料。
“林大山是吧?欢迎加入‘曙光小组’。”组长指了指旁边几个同样埋头苦干的同事,“我们主要负责用户行为建模与分析。你的第一个任务,参与‘曙光项目’。”
他点开一个加密界面,复杂的代码和数据可视化图表呈现出来。
“这是公司今年的重点公益项目,‘用户自杀倾向预测模型’。”组长的语气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官方口吻,“通过分析用户在公开平台的言论、行为模式,利用AI算法提前识别出有潜在风险的个人,以便及时进行人文关怀和心理干预。很有社会价值。你负责优化这部分数据预处理和特征提取的算法,提高预测精度。”
“预测自杀倾向?人文关怀?”林见深愣了一下。这听起来无比正确且高尚,与他想象中的冰冷科技公司截然不同。一股微小的、或许是错觉的希望在他心中升起:也许星图科技并非“深蓝”的爪牙?
但他立刻压下了这丝天真。观测站的袭击、苏明镜的警告、还有那冰冷的“思维傀儡”,都无比真实。他接过任务,脸上露出符合新人身份的、略带紧张和跃跃欲试的表情:“好的,组长。我会尽力。”
工作并不轻松。海量的用户数据如同汪洋大海,充斥着噪音和无意义的信息。林见深埋首于代码和算法中,凭借扎实的专业基础和一股狠劲,很快上手。他确实在认真优化模型,这是他的职责,也可能真的帮助到一些人。
但潜意识里,那道来自“深蓝”的冰冷阴影从未散去。他利用一切权限,像一只谨慎的鼹鼠,开始在工作之余,悄无声息地挖掘“曙光项目”更深层的数据流向。
几天后的一个深夜,加班的人陆续离开,办公区只剩下他一人。屏幕的冷光映着他专注而略显疲惫的脸。他绕过了几层常规权限,追踪着那些被模型标记为“高风险”的数据流最终的归处。
流程似乎没有问题,数据流向几个合作的第三方心理咨询机构。但就在一条看似寻常的数据传输日志深处,他凭借一种近乎直觉的敏锐(或许是【观镜】能力带来的、对“异常”的高度敏感),发现了几条极其隐蔽的、跳转了多次的非正常访问路径和加密标签。这些标签像是寄生在正常数据上的幽灵,悄无声息地流向另一个截然不同的目的地。
林见深感到后背升起一股寒意。他深吸一口气,尝试追踪这些幽灵路径。阻力极大,对方的加密手段非常高明。他眉头紧锁,全部心神沉浸其中,手指在键盘上飞快跳动。
不知不觉间,或许是由于极度的专注和探索的欲望,他的【观镜】能力再次被轻微触动。左眉骨微微发热。这一次,他尝试将这种感知力不再投向“人”,而是投向眼前冰冷流动的数据本身!
这是一种全新的、未经思考的尝试。刹那间,眼前的代码和数据流仿佛不再是抽象的符号,而呈现出一种诡异的“质感”。正常的的数据流温暖而杂乱,如同熙攘的人群。而那些被加密的、异常的数据路径,则透出一股冰冷的、贪婪的、非人的“凝视感”。
“不对……”他心脏漏跳了一拍,“这绝不仅仅是预测和关怀!这些标签……像是在做标记,为某种……‘收割’做准备!”
一个可怕的词汇蹦入脑海。他仿佛能“看”到数据背后,有一双毫无感情的眼睛,正冷静地筛选着这些被标记的“高风险”用户,如同屠夫打量待宰的羔羊。
恐惧和愤怒交织。他想起小王同事那诡异的自杀和“蓝色彼岸花”的遗言。难道……
他咬紧牙关,调动起全部的计算能力和那玄妙的感知力,如同最精密的探针,小心翼翼地破解着异常路径的外层加密。汗水从他的额角滑落。
终于,屏障被撕开了一道微小的缝隙!他窥见到了一个加密数据库的冰山一角!里面的内容让他如坠冰窟:
那里存储的,远不止是心理评估数据!还包括了这些用户的详细财务信息、通讯记录、隐私癖好、社会关系……甚至还有一个可怕的标记字段:【可招募】、【可诱导】、【可清除】!
而在数据库的某个角落,一个熟悉的、冰冷的蓝色符号一闪而过——那符号的抽象线条,与他遭遇“思维傀儡”时感知到的、以及苏明镜提到的“深蓝资本”的标识,隐隐重合!
林见深猛地向后靠在椅背上,像是被抽空了所有力气。屏幕幽光闪烁,映照出他苍白的脸。巨大的恐惧攫住了他,他几乎能听到自己心脏狂跳的声音。
他第一时间想到的是曝光!但立刻否定了这个愚蠢的想法。证据不足,对手强大到超乎想象,他一旦行动,必然打草惊蛇,后果不堪设想。
“必须冷静……必须活下去,才能做点什么。”
他深呼吸,强迫自己镇定下来。多年的底层生活磨砺出的韧性在此刻发挥了作用。
他没有打草惊蛇,反而更加卖力地“优化”模型,甚至主动提出几个提升“效率”的建议,完美地扮演着一个渴望表现的新人。暗地里,他的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两件事上:
1.
摸清数据被窃取的完整路径和备份机制:他像幽灵一样在系统中穿梭,记录下每一个节点,每一次跳转。
2.
悄悄复制关键证据:他利用几个极其隐蔽的漏洞,将最关键的数据片段和路径信息加密压缩,分散存储在不同的匿名云端。
3.
设置隐蔽触发器:他在数据流的关键节点植入了一段极其精巧的代码。一旦对方大规模调用或转移这些异常的“标记”数据,他就会收到一个极其隐秘的警报。
这一切,必须在七天内完成。这是组长给出的初步优化期限,也是他给自己设定的安全时限。
七天,不眠不休。高压之下,他的技术和能力(包括那玄妙的【观镜】感知)以一种不可思议的速度融合、精进。他游走在数据的深渊边缘,如同在刀尖上跳舞,每一次操作都心惊肉跳,却又带着一种挑战巨兽的、病态的兴奋感。
第七天,他提交了“优化”后的代码,完美通过了测试。组长难得地露出了赞许的表情。
他的高效表现,甚至超出预期的模型优化率,被系统自动记录并生成报告。这份报告,经过层层汇总,最终以摘要形式,呈现在了一个更高层级的管理者面前。
与此同时,一直通过某种方式间接关注着“曙光项目”异常数据波动的苏明镜,也察觉到了数据流中一丝极其微小的、不寻常的“凝滞感”,她秀美的眉头微微蹙起,眼中的担忧更深了。
而在星图科技大厦的最顶层,一间可以俯瞰全城的奢华办公室里,墨玄——深蓝资本的实际掌控者,星图科技的幕后主人——正随意地翻看着一份内部简报。他的目光在“曙光项目效率显著提升”和“新入职数据分析师林大山”这几个字眼上停留了微不足道的一瞬。
嘴角,勾起一丝若有若无、兴趣盎然的弧度。
“一只……特别勤奋的工蚁?”他低声自语,指尖轻轻敲打着光滑的桌面,“还是……嗅到了蜜糖气味的老鼠?有意思。”
(第五章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