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那张如同花岗岩般坚毅的脸上,依旧是那副不苟言笑的严肃表情。
“现在,还不是庆祝的时候。”
他的声音沉稳,将那片沸腾的气氛,强行压了下去。
刚刚还沉浸在狂喜中的年轻工程师们,都是一愣。
郑建国环视着他们,那双深邃的眼睛里,没有任何责备,只有一种长辈对晚辈的,沉甸甸的期许。
“把眼泪擦干。”
“把腰杆挺直。”
“战斗,才刚刚开始。”
他的话不多,却像一盆冷水,浇醒了所有人。
是啊。
胜利了。
但敌人是谁,还没有完全揪出来。
这场胜利,能否转化为真正的成果,也还是未知数。
他们明白了郑建国的苦心。
所有人立刻收起了激动的情绪,迅速整理好仪容,重新站成了那道纪律严明的人墙。
虽然他们什么都没说。
但郑建国那双如同鹰隼般锐利的眼睛深处,一抹掩饰不住的,浓烈的赞许,已经说明了一切。
骚乱的人群渐渐散去。
许多来自亚非拉等国家的代表团成员,却没有立刻离开。
他们犹豫了片刻,最终,纷纷朝着华夏代表团的这个角落,走了过来。
为首的,是一位来自巴基斯坦的,留着浓密胡须的老者。
他走到郑建国面前,没有说太多客套话,只是伸出双手,紧紧握住了郑建国的手。
“郑先生,恭喜你们。”
他的声音里,带着一丝颤抖。
“你们,为我们所有发展中国家,都争了一口气!”
紧接着,是巴西的代表,埃及的代表,尼日利亚的代表
他们一个个走上前来。
他们的祝贺,不像西方人那样浮于表面。
他们的眼神里,带着一种发自内心的,混杂着敬佩,亲近,与感同身受的复杂情绪。
从航展开始时,那种带着同情与怜悯的疏远。
到此刻,这种几乎将华夏代表团视为自己人的,由衷的认同。
一场惊心动魄的技术反击战,在所有人都没预料到的情况下,收获了丰硕的外交成果。
当晚。
巴黎一家普通的中餐馆内,被华夏代表团包了下来。
压抑了整整一天的情绪,在踏进这个充满着家乡味道的地方后,终于彻底释放。
整个餐厅里,都回荡着年轻工程师们开怀的笑声和喧闹声。
郑建国没有阻止他们。
他知道,这些孩子们,需要这样一场彻底的宣泄。
酒过三巡。
郑建国端着一杯斟满了茅台的白瓷杯,站了起来。
喧闹的餐厅,瞬间安静。
所有人都放下了筷子,目光灼灼地看着这位带领他们打赢了这场硬仗的领路人。
郑建国的目光,缓缓扫过每一张年轻而兴奋的脸庞。
最后,他的目光,落在了李向东,苏晴,以及一直沉默地坐在角落里的陈岩身上。
“这一杯。”
郑建国举起酒杯,声音洪亮。
“我代表国家,代表代表团全体成员,敬我们这次行动的三位大功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