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宗棠前脚刚走,胡雪岩(皓轩版)后脚就钻回了书房,对着那幅巨大的江南丝产区地图和洋行势力分布图摩拳擦掌。
“靠山稳了,粮草足了,是时候搞点副业…啊呸,是开辟第二战场了!”他搓着手,眼睛放光,“生丝大战,这可是重头戏!原主输得裤衩都不剩,老子可不能重蹈覆辙!”
他深知,原时空的失败,关键在于信息不对称和资金链断裂。洋行仗着掌握国际行情和电报通讯,经常联手压价,中国商人如同盲人摸象,被动挨打。
“得给他们造个信息茧房!”胡雪岩嘿嘿一笑,脑子里冒出个损…啊不,是绝妙的主意。
他立刻叫来心腹手下,开始布置一项绝密任务——“谣言扩散计划”。
“阿福,你带几个人,扮成茶客,去上海租界那些洋行买办常去的茶馆、酒楼,散播消息,就说…嗯,意大利今年气候异常,桑树大面积冻死,生丝预计减产五成!”
“小七,你去宁波港,找那些跑远洋的船员喝酒,套近乎,然后‘无意中’透露,听说苏伊士运河那边最近不太平,有海盗出没,船期可能大面积延误!”
“老马,你路子野,想办法让《申报》和《字林西报》的记者‘偶然’听到些风声,写几篇语焉不详、但暗示欧洲生丝需求暴增、价格即将飞涨的‘分析文章’!”
手下们听得目瞪口呆:“东家…这…这不是造谣吗?”
“什么造谣!”胡雪岩义正辞严,“这叫…战略性信息投放!商业心理战!懂不懂?再说了,万一…万一有一半是真的呢?”(他心里补充:根据历史走势,欧洲需求今年确实会涨,我只是提前并且夸大了那么一点点…)
于是,几条真假掺半、来源莫测的消息,通过不同渠道,悄然在上海的洋商圈子里流传开来。
起初,怡和、旗昌等大洋行的经理们对此嗤之以鼻,认为是无稽之谈。然而,随着“消息”越传越广,细节越来越“真实”(都是胡雪岩根据原主记忆和现代知识精心编造的),甚至他们自己的华人买办也开始私下打听确认时,一种不安的情绪开始蔓延。
难道…远东的信息真的滞后了?欧洲本土真的发生了我们不知道的变化?
就在洋行经理们将信将疑、开始派人紧急联系本土确认时,胡雪岩开始了第二步——亲自下场,混淆视听。
他选了个风和日丽的日子,邀请了几位关系还算不错的华商丝行老板,在西湖的画舫上饮茶“赏景”。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胡雪岩看似无意地叹了口气:“诸位,最近这生丝行情,有点看不透啊。”
一位姓钱的老板接话:“是啊,胡先生,听说洋行最近报价有点犹豫,是不是他们听到什么风声了?”
胡雪岩高深莫测地摇摇头,压低了声音:“风声?我倒是听到点…不一样的。我家有个远房亲戚,在伦敦给一个爵士当管家,前些日子来信说……”他故意顿了顿,吊足胃口,“说英国那边几个大的丝绸厂,最近接了个军方的大单子,量非常大!正在全球疯狂扫货呢!价格…听说已经比咱们这儿高了三成!”
“三成?!”几位老板惊呼出声,眼睛都亮了。
“嘘…小声点!”胡雪岩做了个噤声的手势,“这事还没传开,洋行那边估计也刚得到消息,正捂着不说,想压价吃进呢!你们说,咱们是不是得…早做打算?”
他这话半真半假(英国军方订单子虚乌有,但欧洲需求上涨是真),配合之前散布的“谣言”,杀伤力巨大。
几位老板顿时坐不住了,心思活络起来。是啊!怪不得洋行最近举动怪异!原来是想瞒着我们吃独食!
胡雪岩看着他们的反应,心里暗笑,又添了一把火:“不瞒诸位,我最近手头正好有一笔闲钱,左大帅那边的款项回笼了。我打算…趁消息没完全传开,先吃进一批好丝囤着。等洋行反应过来,价格早就飞上天了!”
他这话既是炫耀实力(看,我跟左大帅做生意,现金流充足),也是抛出一个诱饵。
果然,几位老板彻底心动了。跟着胡雪岩有肉吃!这是杭州商界的共识!
“胡先生,您看…咱们能不能…一起?”钱老板小心翼翼地问。
胡雪岩故作沉吟,半晌才道:“都是老朋友了,有钱一起赚嘛!这样,你们有多少资金,报个数给我。我牵头,咱们成立个…‘生丝兴业公会’!统一采购,统一议价,利润按出资比例分!怎么样?”
“兴业公会”?这就是未来“生丝联盟”的雏形!
胡雪岩打算用现代“产业基金”的模式,把散户资金集中起来,形成合力,避免被洋行各个击破。
几位老板大喜过望,纷纷表态愿意加入。
送走这些未来盟友,胡雪岩心情大好。但他知道,光靠忽悠国内同行还不够,还得给洋行来个“精准打击”。
几天后,他备了份厚礼,亲自拜访了英国汇丰银行上海分行的经理史密斯(John
Smith)。汇丰是当时远东最大的外资银行,许多洋行的流动资金都依赖它。
胡雪岩没有直接谈生丝,而是以“咨询西征军费跨境结算业务”为名,与史密斯相谈甚欢。谈话间,他“不经意”地透露:“最近听说欧洲生丝市场火爆,利率恐怕要涨吧?史密斯先生,您说我现在若是从贵行贷一笔款子,囤一批生丝,等价格涨了再抛,是不是笔好买卖?”
史密斯是个精明的银行家,对市场风向极其敏感。他早就听到了那些传言,此刻经胡雪岩这个“深得左宗棠信任、消息灵通”的大商人“确认”,心中疑虑又消了几分,反而觉得这是个重要信号。
送走胡雪岩后,史密斯立刻吩咐手下:“收紧对怡和、旗昌等洋行的生丝收购专项短期贷款的审批,提高利率!另外…查一下我们自己的头寸,或许…我们也可以小规模介入生丝市场。”
银行一收紧银根,洋行顿时感到压力倍增!收购资金成本上升,而货源似乎又变得紧张(因为胡雪岩的“公会”开始悄悄扫货),传言越来越像真的……
怡和洋行的经理约翰逊(John
Johnson)焦头烂额,一边催促伦敦总部核实消息,一边又怕错过行情,最终咬牙决定:“提高报价!先抢一批货再说!不能让别人占了先机!”
就这样,在胡雪岩精心编织的“信息茧房”和心理攻势下,洋行们自己把自己逼进了不得不提价收购的境地!
而胡雪岩,则躲在幕后,通过“兴业公会”,以低于洋行新报价的成本,悄然吸纳着优质生丝,囤积在早已准备好的、分散在各地的秘密仓库中。
“嘿嘿,恐慌吧!焦虑吧!自己吓自己才是最可怕的!”
胡雪岩看着各地传回的、显示收购顺利的密报,得意地哼起了小调,“等你们发现真相,老子仓库都堆满了!到时候,定价权…可就不在你们手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