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小说 > 玄幻小说 > 破浪三十年 > 第70章  十年河东转河西

自从进入到九十年代,受市场经济冲击,国营单位的处境每况日下,像极了观云县的一句歇后语:秃噜舌头唤鸭子——一里不胜一里。
到1994年秋,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私人经营的店铺越来越多,产品花样越来越全,当年凭票才能买到的粮食、布、缝纫机、自行车、电视机等生活用品及肉等副食品的计划经济时代已成历史。
县里人口中的八大公司:百货公司、五交化公司、煤炭公司、糖业烟酒公司等都是国营单位,原来在这些单位上班的人,被人们非常羡慕地称为“端铁饭碗”,如今却连工资都没钱发,他们无奈地戏称:铁饭碗被钻了眼。
贾胜利是五交化公司的老职工,像他这个年龄的人已经习惯了吃大锅饭的安逸,如今单位发不上工资,只能被迫走向社会,自谋生路。
他们就像长期生活在笼子里的鸟,已经习惯了被喂食,忽然被放出去自行觅食,很难适应。
赵燕父母都退休了,她失去靠山,也没了优越感,单位发不上工资,只能靠卖零货赚些小钱,很没安全感。
同样日子不好过的还有原来跟郑自强在一起玩的郑虎、于斌,他们也都先后下岗,为了养家糊口只能另谋职业。
十年河东转河西,郑自强却抓住了改革开放的机遇,充分发挥了他敢闯敢拼的精神,从原来出身贫苦、只会做豆腐脑的少年,变成观云县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联金摩托城的大老板。
在腰包渐鼓后,郑自强不仅找到当老板的感觉,也比之前有了底气。
他给何美芝买了金戒指,还一次性给家里添齐了冰箱、彩电、洗衣机等家电。
那些家电一进门,何美芝的嘴便没合拢过,不是冲着那些家电和郑自强笑,就是东摸摸、西看看,嘴里一遍遍说着:“真好!”
但很快,她又开始心疼,嘴里不停念叨着:“买这么大个金戒指,得花不少钱呀!”
郑自强知道她会过日子,笑着说:“现在都流行戴金戒指!你跟我恁些年,也没给你买过啥像样的首饰,咱现在有钱,不能再让你跟着我受委屈!”
何美芝看着屋里新添的家电,又看了看郑自强刚帮她戴在手上的戒指,脸上又添愁容,“一次花恁多钱,咱啥时候能把房子盖起来啊?”
郑自强对此却很有自信,“这些电器都是咱手头上能用着的,能提高生活质量!咱摩托城的生意那么好,最多明年下半年,就能攒够盖房子的钱!你在家领好欣欣跟子荣,其他的事交给我!”
从那天起,何美芝终于过上让人羡慕的好日子。
她是个闲不住的人,以前做生意时就喜欢跟周边的邻居聊,如今把女儿送去幼儿园后没事做,便抱着子荣跟周围的亲戚、邻居走哪儿聊哪儿,大家背后都叫她“拉拉秧”。
有次,她把买的排骨放在锅里,用煤球炉烀汤,她抱着儿子出去买面条、青菜,谁知一路上遇到好几个熟人,她逢人便聊,完全忘了炉子上烀的排骨,等买好菜和面条回到家,还没进门就闻到焦糊味。
这事郑自强没怪她,也没跟亲戚、朋友说过,但何美芝却像个祥林嫂,把这事当成闲聊时的谈资,每次开口便是:“你不知道,上次我在炉子上烀着排骨汤去买菜,路上碰到几个熟人就多聊一会儿,回到家发现排骨都烀焦了!你说我咋恁迷啊,竟然忘了……”
郑自强干生意、打牌经常不回家吃饭,何美芝在家闲着没事就带着孩子去大哥家跟两个嫂子和姐姐何美凤一起打牌。
她大嫂有句口头禅:嫁汉嫁汉,穿衣吃饭。
她听多了也觉得有道理,花着郑自强开店赚的钱,开始心安理得。
有时候打牌三缺一,凑不够手,何美芝就抱着儿子去逛街,用她的话说:“不买东西,随便看看,开开眼界,也好知道现在流行啥。”
郑自强并不是每天都有酒场,有时候在外面吃够了,就想回家吃点家常菜,但一到家,却空无一人、冷锅冷灶,他想自己做点吃的,却发现冰箱里连根葱都没有!顿时感觉心里拔凉拔凉的。
他出去买了箱康师傅方便面回来,现烧热水,煮了两袋吃。
晚上直到九点多,何美芝才带着两个孩子回家,一到家就抱怨最近跟嫂子打牌手气太差,总是输多赢少,让郑自强再给点钱。
郑自强掏出皮夹子,从里面抽出三张百元纸币递给她,何美芝嫌少,笑着伸手夺过皮夹子,又从里面抽出两张,才满意地还给他。
郑自强忽然觉得她有些陌生,不再会过日子,家也越来越没家样!
他本想说何美芝几句,但两个孩子都在,他并不想当着孩子们的面跟她吵架。
一天傍晚,郑自强从摩托城出来,他想到好久没跟姐夫在一起喝酒,就给许志远打了电话,说一会儿买两个卤菜去他家喝酒。
郑自强在卤菜摊上刚买好两个卤菜,许志远也拎着卤菜走过来,对他说:“我买过了,你别买重了。”
郑自强笑着说:“我已经付过钱了。”
两人一边往回走,一边说着话。
路过商厦门口时,他们看到那里围了很多人,郑自强好奇地往那边看了眼,他惊奇地发现:大表哥贾胜利正被一个穿风衣、戴墨镜的年轻男人拽着衣领,旁边还停着一辆旧三轮车。
他不知发生了啥事,赶紧走过去,许志远也跟着过去。
贾胜利一脸无助,看到郑自强走过来,像见到救星,大声喊着,“自强!”
风衣男回头一看是郑自强,立刻把手松开了,“强子,你认识他。”
“他是我大表哥。”
“啊?”风衣男被惊得目瞪口呆。
郑自强不解地问:“你们俩这是……”
“我哪知道是咱老表呢?误会!我有事先走了。”风衣男尴尬地笑笑,撂下一句话,匆忙离去。
郑自强连忙问贾胜利:“他没打你吧?”
“没有,得亏你来了。”
郑自强看着那辆有些破旧的三轮车,诧异地问道:“你从哪儿弄的破三轮?”
贾胜利叹息一声,无奈地说:“都怨我没本事,单位两个月没发工资了,我又不会干别的,你嫂子就给我买了辆二手三轮,让我推三轮车,孬好也能赚点吃饭钱。”
在观云县城,但凡推三轮的,在外人眼中都是最底层的,鲜少有人看得起。
郑自强看着表哥颓废的样子,又听到这话,心里难受,眼眶也不由得湿润了,“你吃饭没?”
“没有,一会儿就回去吃。”
贾胜利边说边调转三轮车的车头准备离开。
许志远见郑自强心疼大表哥为了生计沦落到这地步,到了吃饭的点还没能吃上口热饭,忙说:“胜利哥,正好我们买了卤菜,你累一天了,跟我们一块到家喝点酒,解解乏。”
“管!我好久没吃卤菜了!”
贾胜利也不跟许志远客气,直接推着三轮车跟他们一起去了许家。
到家后,郑晓红给他们拿来杯筷,让他们喝酒,她带着盼盼去厨房吃。
三人举起酒杯共同干了一个,贾胜利一大口酒下肚,放下酒杯就开始夹猪头肉,嚼得满嘴流油,开始边吃边说。
“我有个同事,也跟我一样下岗了推三轮。他告诉我,在火车站接活能多要钱,只要听坐三轮的人说话是外地口音,就多要钱……”
郑自强笑着说:“看来干哪行都有门道,都得靠总结经验才能多赚钱。”
贾胜利哭丧着脸,苦笑了一下,“白提了,我可让他给缺(坑)毁了!”
许志远诧异地问:“咋回事?”
“我就是按他说的做的,刚才差点没挨打!”
见他情绪有些激动,许志远赶紧指了指桌上的菜,“胜利哥,你吃点菜再说。”
贾胜利又夹了块猪头肉,有滋有味地嚼完后,讲起刚才在商厦门口发生的事。
“我在火车站等活,看到从出站口出来个戴墨镜、穿风衣的年轻人,他用外地口音说要去商厦路口,也没问多少钱,就上车了。一路上,他坐在三轮车上翘着二郎腿吸烟,我看他不像本地人,就在城里多绕了几圈……”
许志远不解地问:“你为啥要多绕呢?”
“问他多要钱呀!”贾胜利回答地很干脆,“刚到商厦门口,他突然喊‘停’,我停下三轮车,问他要八块钱,他不给,还抓住我的衣服领子,用咱本地脏话骂我,还要打我!”
郑自强点着一支烟吸着,似笑非笑地看着贾胜利。
许志远耐不住好奇,便直接开口问,“本来摊多少钱?”
贾胜利一听,不好意思地挠挠头,“一块钱。”
许志远沉默,看向郑自强,郑自强笑着说:“难怪人家要打你,差价也太大了!你这不是讹人吗?”
贾胜利正色道:“你俩不知道,我同事说了,干我们这行都这样,谁要是能多要的不多要,别人都说他憨!”
郑自强诧异地看着他,“那你多要,人家就能给吗?”
这一说,贾胜利顿时来劲了,“外地人都会给,不都说出门三分瞎吗?人在外地都不敢惹事,都是任人讹!”
郑自强立刻想到他在星汉被当地推三轮的多要钱的那一幕。
他想告诉大表哥这样做不对,但清楚他挣钱也不容易,话到嘴边还是没说。
许志远也想到去学丝网印刷的路上被讹,心里顿时起了波澜,端起酒杯自己喝了一口。
贾胜利没在意他俩表情的微妙变化,说着话还不忘用筷子再次夹起一块卤鸡,肆无忌惮地大口吃着。
许志远看郑自强一口接一口地吸烟,就劝他喝酒、吃菜。
贾胜利吃饱喝足后,心满意足地走了,郑自强也跟他一起离开。
他们走后,许志远洗漱,郑晓红招呼盼盼,直到躺在床上,才有功夫聊聊。
郑晓红感慨道:“大表哥以前在五交化上班,当年年轻人能在那样的单位上班,找对象都好找!谁能想到他能混成今天这样?”
许志远也跟着一声叹息,“谁说不是呢?咱县那八大公司,如今基本上都倒闭了!”
郑晓红看了他一眼,“我听说表嫂前几年又托关系又请客送礼,才把她的工作关系调到五交化,这才几年,就发不上工资了!她真是心高命薄,刚摸到盖的(被子)头,天就亮了!”
许志远点点头,“他好像是57年的,跟表嫂都是生在困难时期,长在动乱年代,该学知识的年纪没学到知识,人到中年又赶上改革开放,生不逢时啊!”
郑晓红却不这么想,“其实还是怪他自己,他要是能提前几年干生意,钱都该赚到手了!多好的创业机会,是他安于现状,没抓住。”
许志远对此有不同的看法,“也能理解,大表哥人到中年,家里还有两个孩子,处处要花钱,单位发不上工资,做生意缺少本钱,没思路,也没胆量!但凡有一点办法,他也不至于推三轮。”
郑晓红本以为许志远会对大表哥讹人这事有看法,听他这么一分析,忽然很同情他,又联想起自己,不由得红了眼眶。
“其实我上高中那会儿,邻居没少劝我爸让我退学帮家里干活,认为女孩早晚要嫁人,上学没用!但我爸却坚持砸锅卖铁都要供我上学!说到底还是我命好,摊上好父母。”
许志远深有同感,“其实我上学那会儿也没学到啥,但我知道生在普通家庭,只有上大学才能改变命运!但我文化课底子太差,复读四年才考上!能让孩子复读四年的家庭不多,我真的很感谢爸妈!”
“是该感恩。”
“其实现在社会上最吃香的就是像自强这样敢闯敢干的人。”
“自强是赶上了好时代,要不是改革开放,国家政策好,允许私人干生意,他也没有今天。”
“他能走到这一步,也离不开他的努力跟坚持。”
“做事就得像你跟自强一样踏实,一步一个脚印!投机取巧到底不长久。”
两人你一言他一语地说了一会儿,郑晓红打起了哈欠。
许志远拍了拍她的胳膊,“不早了,快睡吧。”
灯熄灭了,房间里一片寂静,只有均匀的呼吸声,不被生活所累的两人很快进入甜美的梦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