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氏便东拉西扯说一番家常话,而后话锋转到婚事上。
“那傅氏虽然是个商户女,陪的嫁妆倒丰厚,要是大嫂这次没有丰厚的嫁妆,外人肯定要议论的。”
侯老夫人一听便懂,元氏筹不到银子又盯上裴氏的嫁妆。
按说这也是个办法,故此装听不见。
裴氏心里气坏了,毕竟自己父亲只是个千户,陪送的话也不会太丰厚。
她要不是看侯府比自己娘家富裕,当初也不会硬傍上有妻子的陆毓。
“弟妹的话不错,我也这么想过,可是爹爹远在边关,往京都运陪嫁物品可谓万里迢迢,途中遇见土匪打劫不是浪费了?”
元氏手帕掩嘴咯咯一笑:“可以折合成银子,将银票通过钱庄汇过来。”
侯老夫人听到此忙打住:“行了,裴丫头的娘家也不容易,给多少陪嫁自愿就好了,难不成咱们还逼着人家给吗?传出去不叫人笑话死”
元氏呐呐无言,又勉强坐一会儿走了。
裴氏回到房间里开哭,哭给陆毓看:“我爹爹边关打仗还不够辛苦的还操心我的嫁妆弟妹也太会想了,存心叫我在婆母跟前难堪。”
陆毓好言相劝:“弟妹也是着急,你别计较她,婚礼的费用我来解决,放心吧。”
自从谢长笙说要升他的官,陆毓胆子就壮起来。
反正一升官经济状况就缓解了,现在不妨出去借一点。
街上溜一圈后,陆毓拉不下脸跟亲朋好友开口,只能走进一家钱庄借印子钱。
傅丹君这边,叫兰芳清点了嫁妆。
至此,自己跟侯府在银钱上的纠葛,差不多结清了。
这日清早,仆人拿着信回来:“小姐,这是当铺掌柜送来的,说是小姐的家书。”
傅丹君欢喜,一眼看出信皮上的字迹是哥哥写的。
果不其然,哥哥在信中说通过当铺掌柜,得知了妹妹近况。一个月后会进京来看她,而且还给她添了小侄女,也会一起带来。
傅丹君喜极而泣,连忙将信念给兰芳听。
兰芳也高兴得哭:“太好了,咱们要团聚了。”
信一共有两页,一页写问候之语,另一页却提起乔一山,写了乔一山救妻子的经过,要傅丹君有机会的话,照顾一下乔一山。
傅丹君立即叫兰芳研墨,给哥哥写回信。
她将自己巧遇乔一山之事,详细地写了。至于跟侯府的恩怨,以及跟陆毓和离一事犹豫半天才写上,万分叮嘱不要为自己担心,自己现在一个人生活,过得很好。
第二天傅丹君带着兰芳出门寄信,顺便视察自家的店铺,顺路先到布衣店。
掌柜的看见傅丹君,满脸春风:“小姐既然来一趟,就选点料子带回去,反正是自家的东西。”
傅丹君观察到客流不错,笑着夸奖:“看得出来你很尽心,改天我请你吃饭。”
掌柜的受宠若惊:“不敢不敢。”
傅丹君又问:“哪种衣料卖得最好”
掌柜的赶紧指着柜台上的一匹料子说:“是这种云锦,连仓库里的都被人预订了,京都中其他店已经进不到货了,可见多受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