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晚笑着点头,继续给排队的村民装水、冲甜浆。
来换水的人不少,大多是熟面孔,有人用三枚铜钱换一罐水,有人用半袋刚筛好的小米换两杯甜浆。
偶尔有人会问起时疫的情况,听到“药够了”的消息,都松了口气。
约莫过了半个时辰,门口传来沉重的脚步声。
柱领着个头发花白的老汉走了进来。
老汉穿着件打满补丁的短褂,手里捧着两个粗陶碗,碗沿不规整,底部还有点歪,一看就是手工捏的。
“林姑娘,这就是老石匠。”王大柱介绍道,“俺跟他一说,他就把做好的碗带来了。”
老石匠把陶碗放在吧台上,没好气地瞪了王大柱一眼。
“俺前几天就试烧了两个,没裂,就是丑了点。想着让你先看看行不行,结果左等右等不见你人影,俺还以为你不想要了,就没再做。”
王大柱讪笑着挠头。
林晚拿起陶碗,指尖触到碗壁上凹凸的泥土纹路,手感扎实。
她翻过来看看碗底,虽然歪了点,却很稳,放在吧台上不会晃。
“不丑,这样才像老物件。”她笑着说,“我就喜欢这种手工做的。”
老石匠愣了一下,显然没料到会被夸,脸上的怒气消了点,有点不好意思地轻咳一声。
“俺这还是第一次做这么小的碗,平时都凿磨盘、打石臼。黏土太干,不好捏,下次多加点井水和泥,能捏得圆些。”
“不用太圆。”
林晚把陶碗小心翼翼地放进提前准备好的纸盒里。
“就保持这样就行,越自然越好。你看,这样的碗,每两个我用三罐水加五块芝麻酥香饼换,你觉得怎么样?”
老石匠眼睛亮了亮,三罐水够他喝两天了,酥香饼更是稀罕物,他孙子上次还跟他念叨过想吃。
他赶紧点头。
“行!俺明天再做八个,晚上给你送来,保证跟这两个一样结实。”
“不用急。”林晚给他倒了杯热可可,“你慢慢做,别累着,要是黏土不够,就跟王大柱说,让他帮你找。”
老石匠接过热可可,双手有点发颤,小口抿了一口,甜香滑进喉咙,浑身都暖和了。
他活了大半辈子,还是第一次喝这么好喝的东西,忍不住又多喝了两口。
王大柱在旁边看着,笑着说。
“老石匠,你要是做得好,林姑娘以后还会跟你换,到时候你孙子就能天天吃甜饼了。”
老石匠点点头,脸上露出难得的笑,小心翼翼地把剩下的热可可喝完,又把空杯子还给林晚。
拿起林晚给的两罐水,跟王大柱一起走了。
走之前还不忘回头说:“俺明天肯定准时来!”
看着他们的背影,林晚心里踏实了不少,陶碗的事总算有了着落。
她把装陶碗的纸盒放在吧台最里面,又拿出手机,给民宿老板发了条微信。
“粗陶碗找到了,手工做的,很有特色。”
民宿老板很快回复。
“太好了!多少钱一个?我要十个,要是好看,以后还跟你订。”
林晚笑着回复:“一百块一个,保证你满意。”
放下手机,她继续给排队的村民装水。
店里的人渐渐多了起来。
本地村民和流民分开站着,虽然还有点生分,但没再像之前那样剑拔弩张。
大概是时疫好转的消息传开,人心也安定了些。
林晚正给一个老汉装水,眼角余光瞥见门口站着两个瘦小的身影。
是流民二牛,身边还跟着个扎着羊角辫的小姑娘,估摸着五六岁,怯生生地躲在他身后,小手紧紧攥着他的衣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