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那台二手冰柜早就不够用了,尤其是批量做点心后,原料和成品都得冷藏,不然天热容易坏。
她挑了台中等大小的新冰柜,送货上门的时候,李承明正在店里整理那些老物件。
“这下够用了。”
李承明帮着师傅把冰柜抬进后厨,擦了擦汗。
“我把安唐的布料都挪到吧台最左边了,腾出的地方正好放你的点心盒。”
林晚看着那台锃亮的新冰柜,心里踏实了不少。
“以后做多少都能放得下了。”
她打开冰柜试了试制冷,冷气呼呼地冒出来,把刚做好的曲奇放进去时,还带着淡淡的黄油香。
傍晚七点半,熟悉的风声如期而至。
林晚拉开门,外面排队的村民们正在小声议论。
“听说赈灾粮真分到村里了?”
一个老汉拄着拐杖,往前面挪了挪。
“分是分了,就那么点。”排在他前面的汉子叹了口气,“俺家四口人,分到一捧小米,半袋红薯干,够喝两顿稀粥的。”
“俺家更惨,就分到五斤糙米,里面还掺着点沙子。”旁边的妇人接话,声音里带着委屈,“里正说‘有总比没有强’,可这沙子怎么吃?”
林晚给他们装水的手顿了顿,想起商人说的
“皇帝亲笔批的,优先给灾民”,心里有点不是滋味。
看来再好的旨意,到了下面也得打折扣。
“好歹有口吃的。”老汉安慰道,“前年大旱,连树皮都扒光了,现在能有糙米就不错了。”
他从怀里掏出三枚铜钱,“给俺来罐水。”
林晚给他把水罐装满:“慢点,别撒了。”
“还是姑娘你心善。”老汉接过东西,颤巍巍地说,“要不是你这店,俺们早饿死了。当官的?他们哪管俺们死活。”
这话一出,周围的村民都跟着点头。
“就是,赈灾粮下来两天了,里正才慢悠悠地分,听说他自己家囤了好几袋白面。”
“王大人更别说了,前儿个还让管家去镇上买肉,说要给京里来的督查接风。”
“也就林姑娘,天天守着这店,有水有甜饼,换东西也实在,从不坑人。”
林晚听着这些话,心里有点复杂。
她从没想过当什么“救星”,只是想守住自己的店,顺便帮衬一把,却没成想成了村民们的指望。
她转身冲了杯清茶,递给旁边一个咳嗽的大婶。
“喝点热的,润润嗓子。”
大婶接过杯子,眼圈有点红:“谢谢姑娘,你比那些当官的强多了。”
吧台上的贡品点心已经打包好,五盒酥香饼,三盒沙琪玛,都用红绳系着,看着倒有几分体面。
林晚摸了摸盒子,冰凉的纸面上印着现代花纹,不知道那位督查看到会是什么表情。
石头和柱子吃饱喝足,蹦蹦跳跳地回家了,临走时说明天还来,要告诉林晚姐姐村里的新鲜事。
林晚笑着挥手,看着他们的身影消失在夜色里,心里松快了些。
不管赈灾粮多与少,不管官老爷们怎么折腾,日子总得过下去。
她守着这店,做好自己的水和点心,能帮一个是一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