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袖攥紧了手里的青布帕子,指节因为用力而泛白。她站在长信宫的宫门前,看着面前高耸的朱红宫墙,墙头上的琉璃瓦在初春的阳光下泛着冷冽的光。三天前,她还是浣衣局里一个整天泡在冷水里搓洗衣物的小宫女,如今却被调到了长信宫当差,伺候当今太后最疼爱的静和公主。
还愣着干什么快进去,要是让公主等急了,有你好果子吃!
管事嬷嬷李氏推了云袖一把,语气严厉。云袖一个趔趄,连忙稳住身形,低着头跟着李氏走进了长信宫。
长信宫远比浣衣局奢华,地面铺着光滑的汉白玉石板,廊柱上雕刻着精美的龙凤图案,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熏香。云袖不敢抬头,只能盯着自己的鞋尖,一步一步小心翼翼地往前走。
穿过几道回廊,她们来到了一间暖阁前。暖阁里传来一阵清脆的笑声,李氏停下脚步,对着里面恭敬地说道:启禀公主,新调来的宫女云袖已经带到。
让她进来吧。
一个娇俏的声音从里面传来。
云袖深吸一口气,推门走了进去。暖阁里暖意融融,一个穿着粉色宫装的少女正坐在窗边的软榻上,手里拿着一只逗鸟棒,逗着笼子里的金丝雀。少女约莫十二三岁的年纪,眉眼精致,皮肤白皙,正是静和公主。
奴婢云袖,参见公主,公主千岁千岁千千岁。
云袖按照规矩跪下磕头,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紧张。
静和公主放下逗鸟棒,目光落在云袖身上,上下打量了她一番,嘴角微微上扬:抬起头来让我看看。
云袖慢慢抬起头,眼神不敢与公主对视,只是微微垂着。静和公主看着她清秀的脸庞和那双干净的眼睛,点了点头:长得倒是还算周正,以后你就留在我身边伺候吧,负责给我研墨铺纸,还有照顾我的金丝雀。
是,奴婢遵旨。
云袖恭敬地回答。
原以为来到长信宫伺候公主,日子会比在浣衣局好过些,可云袖很快发现,这里的日子并没有她想象中那么轻松。长信宫里的老宫女们大多是跟着太后或者公主多年的老人,她们看不起云袖这个从浣衣局调过来的新人,经常故意刁难她。
负责掌管公主首饰的张嬷嬷,就常常找云袖的麻烦。有一次,公主让云袖去取一支赤金嵌红宝石的发簪,云袖按照张嬷嬷指的位置去找,却怎么也找不到。张嬷嬷见状,立刻大声嚷嚷起来:你这小蹄子,是不是故意把公主的发簪藏起来了这可是太后赏赐给公主的宝贝,要是找不回来,仔细你的皮!
云袖急得满头大汗,跪在地上一遍又一遍地翻找着首饰盒。旁边的宫女们都围过来看热闹,还时不时地议论几句,语气里满是嘲讽。就在云袖快要绝望的时候,她突然在首饰盒最底层的一个小抽屉里找到了那支发簪。原来,张嬷嬷根本就没有把发簪放在她所说的位置,而是故意指错了地方,就是为了看她出丑。
云袖拿着发簪,走到张嬷嬷面前,强忍着心里的委屈,轻声说:张嬷嬷,发簪找到了。
张嬷嬷接过发簪,看了一眼,冷哼一声:算你运气好,下次再这么毛手毛脚的,看我怎么收拾你。
云袖没有反驳,只是默默退到一边。她知道,在这深宫里,她没有任何背景,只能忍气吞声,做好自己的本分。
除了老宫女的刁难,静和公主也并非一直都那么好伺候。公主从小在太后的溺爱下长大,性子有些娇纵任性,稍有不顺心就会发脾气。有一次,云袖给公主研墨,不小心将一滴墨汁滴在了宣纸上,公主看到后,立刻把宣纸揉成一团扔在地上,对着云袖大声呵斥:你这没用的东西,连研墨都做不好,留你何用!
云袖连忙跪在地上请罪:公主恕罪,奴婢不是故意的,求公主再给奴婢一次机会。
公主余怒未消,想要让人把云袖拖下去杖责。就在这时,太后身边的掌事太监刘公公正好路过,他看到这一幕,连忙上前劝道:公主息怒,不过是一点小事,何必动这么大的肝火。这小宫女看着也是个老实本分的,想必只是一时疏忽,就饶了她这一次吧。
静和公主一向敬重刘公公,听他这么说,脸色才稍微缓和了一些:既然刘公公为你求情,那我就饶了你这一次,下次再敢出错,定不饶你!
谢公主饶命,谢刘公公。
云袖感激地磕了个头。
刘公公对着云袖温和地笑了笑,转身离开了。云袖看着刘公公的背影,心里涌起一丝暖意。在这冰冷的皇宫里,这是第一次有人主动为她说话。
经历了这些事情后,云袖更加小心谨慎。她每天天不亮就起床,把公主的房间打扫得一尘不染,将公主的衣物首饰整理得井井有条。给公主研墨的时候,她会格外专注,生怕再出一点差错。照顾金丝雀时,她会仔细观察鸟儿的习性,按时喂食、换水、清理鸟笼,把金丝雀照顾得很好。
渐渐地,静和公主也发现了云袖的优点。云袖不仅做事认真仔细,而且心思细腻,总能察觉到公主的情绪变化。有一次,公主因为和太后闹了点别扭,一整天都闷闷不乐的。云袖看在眼里,她想起公主之前提过喜欢吃御膳房做的桂花糕,于是趁着去御膳房取点心的机会,特意请御厨做了一盘桂花糕,还在盘子里用桂花摆了一个小小的
和
字。
当云袖把桂花糕端到公主面前时,公主看到那个
和
字,愣了一下,随即明白了云袖的用意。她拿起一块桂花糕,尝了一口,脸上终于露出了笑容:云袖,你倒是有心了。
能让公主开心,是奴婢的本分。
云袖笑着说。
从那以后,静和公主对云袖越来越信任,很多事情都愿意交给云袖去做,甚至会和云袖分享一些自己的小秘密。长信宫里的宫女太监们看到公主对云袖的态度变了,也不敢再随意刁难她,张嬷嬷更是对她客气了不少。
云袖知道,这只是她在宫里站稳脚跟的第一步,想要真正在这深宫里立足,还需要更多的努力和机遇。
这年夏天,皇宫里要举办一场盛大的赏花宴,邀请了皇亲国戚和朝中大臣参加。太后和皇后都很重视这场宴会,长信宫作为太后常住的宫殿,自然也承担了不少筹备工作。
静和公主被太后安排负责宴会的花艺布置,她把这个任务交给了云袖。云袖知道这是一个重要的机会,她不敢有丝毫懈怠。为了做好花艺布置,她特意去请教了宫里专门负责园艺的老匠人,学习各种花卉的搭配技巧和摆放讲究。
她还根据宴会的主题和各个场地的特点,精心设计了不同的花艺方案。在宴会厅的主位后面,她用牡丹、芍药和月季搭建了一个巨大的花屏,象征着富贵吉祥;在回廊两侧,她摆放了一排排的荷花缸,里面种着盛开的荷花,还在缸边点缀了一些水草和小鱼,营造出一种清新雅致的氛围;在宾客休息的凉亭里,她则用茉莉、百合等香气浓郁的花卉,让凉亭里充满了淡淡的花香。
data-fanqie-type=pay_tag>
赏花宴当天,当宾客们走进皇宫,看到处处精致典雅的花艺布置时,都赞不绝口。太后和皇后也对静和公主的工作非常满意,太后还特意召见了云袖,对她说道:你这小宫女倒是有些本事,这些花艺布置得很合哀家的心意。
谢太后夸奖,这都是公主指导得好,奴婢只是做了一些分内之事。
云袖谦虚地回答。
太后看着云袖得体的言行,满意地点了点头:你这孩子不仅手巧,嘴也甜,以后要好好伺候公主。
赏花宴结束后,云袖因为在花艺布置上的出色表现,被太后破格提拔为长信宫的掌事宫女,负责管理长信宫的宫女们。这对于一个入宫还不到两年的宫女来说,已经是非常难得的晋升机会了。
成为掌事宫女后,云袖并没有骄傲自满,反而更加严格地要求自己。她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宫女,合理地安排她们的工作,长信宫在她的管理下,变得更加井然有序。静和公主对她也更加信任,甚至在一些重要的事情上,会主动征求她的意见。
然而,宫廷里的权力斗争从未停止过。皇后一直想要拉拢静和公主,希望通过公主来影响太后的决策。她多次派人给静和公主送贵重的礼物,还邀请公主去她的坤宁宫做客,试图拉近和公主的关系。
静和公主年纪还小,对宫廷里的权力斗争不太了解,只觉得皇后待她很好,便有些心动。云袖看出了皇后的意图,她知道皇后和太后之间一直存在着矛盾,如果公主和皇后走得太近,很可能会卷入到这场权力斗争中,甚至会给长信宫带来麻烦。
于是,在一次只有她和公主两人的时候,云袖小心翼翼地对公主说:公主,皇后娘娘虽然待您很好,但您毕竟是太后娘娘一手带大的,太后娘娘对您的疼爱,是任何人都比不了的。而且宫里的事情复杂,您还是尽量不要和皇后娘娘走得太近,以免给太后娘娘和长信宫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静和公主愣了一下,她没有想到云袖会对她说这些话。她想了想,觉得云袖说得有道理,于是点了点头:云袖,还是你考虑得周全,我知道该怎么做了。
从那以后,静和公主就刻意和皇后保持了距离,皇后的拉拢计划也因此落空。太后很快就知道了这件事,她对云袖的识大体和忠心更加欣赏,也更加信任她了。
这年冬天,皇帝的身体突然变得越来越差,朝政大权逐渐落到了太后的手里。皇后和几位皇子都开始蠢蠢欲动,想要争夺皇位。宫廷里的气氛变得越来越紧张,到处都充满了阴谋和算计。
有一天,太后把云袖叫到面前,神色凝重地说:云袖,如今宫里的局势越来越复杂,哀家身边需要一个可靠的人。你跟着公主也有两年多了,哀家知道你是个聪明、忠心的孩子。哀家想让你帮哀家留意宫里的动静,有什么异常情况,及时向哀家汇报。
云袖心里一紧,她知道这是一个艰巨的任务,也意味着她将卷入到更加危险的权力斗争中。但她也明白,这是太后对她的信任,也是她在宫里进一步立足的机会。她郑重地跪在地上,说道:太后放心,奴婢定不辱使命,一定会尽心尽力为太后效力。
从那以后,云袖除了照顾静和公主,还多了一项秘密任务
——
为太后收集宫里的情报。她利用自己掌管长信宫宫女、经常出入各个宫殿的便利,小心翼翼地观察着宫里每个人的言行举止,留意着各种异常情况。
她发现,大皇子和皇后走得很近,两人经常私下里见面,似乎在密谋着什么。二皇子则拉拢了几位朝中大臣,在朝堂上不断扩大自己的势力。三皇子年纪还小,性格懦弱,对皇位没有什么野心,一直保持着中立。
云袖把这些情况一一汇报给太后。太后听后,心里有了数,开始暗中布局,巩固自己的权力,同时也为静和公主的未来做打算。
有一次,云袖在给皇后请安的路上,无意间听到皇后和大皇子的亲信在密谋,想要在太后的汤药里下毒,嫁祸给二皇子,借此除掉太后和二皇子,让大皇子顺利登上皇位。
云袖吓得浑身发抖,她知道这件事非同小可,一旦成功,后果不堪设想。她立刻假装什么都没听到,加快脚步回到长信宫,把这件事告诉了太后。
太后听后,脸色大变,她没想到皇后和大皇子竟然如此大胆,敢做出这样的事情。她立刻召集了自己的心腹大臣和太监,商量对策。最后,他们决定将计就计,在皇后派人给太后送汤药的时候,当场抓住凶手,揭穿皇后和大皇子的阴谋。
当天晚上,皇后果然派人给太后送来了汤药。就在送药的太监准备把汤药递给太后的时候,太后的心腹太监突然冲了出来,一把夺过汤药,交给了旁边的太医。太医当场对汤药进行了检验,发现里面果然含有剧毒。
太后大怒,下令将送药的太监抓起来严刑拷打。在酷刑面前,太监很快就招认了是皇后和大皇子指使他这么做的。太后立刻让人把皇后和大皇子软禁了起来,并将他们的阴谋告诉了皇帝。
皇帝听后,气得吐血,病情更加严重了。他下令废除了皇后的封号,将大皇子贬为庶人,流放边疆。二皇子虽然没有参与阴谋,但也因为野心太大,被太后剥夺了部分权力,留在宫里反省。
经过这件事,太后在宫里的权力更加稳固了,而云袖也因为及时提供了重要情报,立下了大功,被太后提拔为尚宫局的司计,负责掌管宫里的财政收支。这是宫女所能达到的最高职位之一,云袖也成为了宫里最有权势的宫女之一。
成为司计后,云袖更加忙碌了。她不仅要掌管宫里的财政,还要协助太后处理一些宫廷事务。她凭借着自己的聪明才智和认真负责的态度,把每一件事情都处理得井井有条,深得太后的信任和赏识。
静和公主看到云袖取得的成就,也为她感到高兴。她经常去找云袖聊天,两人的关系依旧像以前一样亲密。
这年春天,皇帝的病情越来越严重,已经到了弥留之际。太后在皇帝身边日夜守候,云袖也一直陪伴在太后身边,帮她处理各种事务,照顾她的饮食起居。
一天晚上,皇帝突然清醒了过来,他看着太后,虚弱地说:太后,朕知道自己快要不行了。朕死后,希望你能辅佐年幼的太子登基,好好治理这个国家。
太后点了点头,泪水顺着脸颊流了下来:陛下放心,哀家一定会尽全力辅佐太子,不辜负陛下的期望。
皇帝又看了看站在旁边的云袖,对太后说:这个宫女不错,聪明、忠心,以后你身边有什么事情,可以多让她帮你分担。
太后擦了擦眼泪,说:陛下放心,哀家会重用她的。
几天后,皇帝驾崩了。太子在太后的辅佐下,顺利登基,成为了新的皇帝。太后被尊为太皇太后,继续掌管朝政。
新皇帝登基后,按照太皇太后的旨意,册封云袖为正五品尚宫,负责统领尚宫局,管理宫里所有的宫女。这是前所未有的荣誉,云袖也成为了大启王朝历史上第一位被册封为尚宫的宫女。
册封大典那天,云袖穿着华丽的宫装,站在巍峨的宫殿里,接受着文武百官和宫女太监们的朝拜。她看着眼前的一切,想起了自己刚入宫时的情景,想起了在浣衣局的艰辛,想起了在长信宫的努力,想起了一路走来遇到的种种困难和机遇。
她知道,自己能有今天的成就,离不开太皇太后的信任和提拔,离不开静和公主的支持和帮助,更离不开自己多年来的努力和坚持。
典礼结束后,云袖来到了长信宫,看望已经成为长公主的静和。静和看着她,笑着说:云袖,恭喜你,你终于实现了自己的目标。
云袖拉着静和的手,轻声说:公主,没有你的支持和帮助,就没有我的今天。以后,我会继续留在宫里,辅佐太皇太后,也会一直陪伴在你身边,保护你。
静和点了点头,眼里满是欣慰。
从那以后,云袖就留在了皇宫里,辅佐太皇太后处理朝政,管理宫廷事务。她凭借着自己的智慧和能力,帮助太皇太后稳定了朝局,为大启王朝的繁荣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
她再也不是那个初入宫时胆小怯懦的小宫女了,而是成为了一个手握重权、深受敬重的尚宫。她用自己的经历,书写了一段从底层宫女逆袭成为宫廷高管的传奇故事,也让人们看到了,在这冰冷的皇宫里,只要有梦想、有毅力、有智慧,即使是一个平凡的宫女,也能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朱墙玉阶路。
多年后,当云袖回首往事时,她依然会想起刚入宫时的那个清晨,想起自己站在长信宫门前,看着朱红宫墙时的那份迷茫和期待。她知道,那段经历,是她一生中最宝贵的财富,也是她不断前进的动力。而她,也会带着这份动力,继续在这条充满挑战和荣耀的道路上走下去,为大启王朝的未来,为宫里的安宁,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
新帝登基已满一年,宫里的秩序渐渐稳定,可尚宫局的事务却愈发繁杂。这日清晨,云袖刚踏入尚宫局的院门,就见司言司的掌司林姑姑领着两个面色慌张的小宫女候在廊下。
尚宫大人,您可算来了。
林姑姑快步上前,声音里带着急意,昨夜储秀宫新来的两个宫女私自溜出宫墙,被禁军抓了现行,如今还关在慎刑司呢。
云袖脚步一顿,眉头微蹙。储秀宫的宫女皆是为新帝选秀做准备,规矩比寻常宫女更严,竟有人敢私逃宫墙。她接过林姑姑递来的卷宗,指尖划过纸上
思乡心切
四个字,沉声道:备轿,去慎刑司。
慎刑司的院落透着一股森冷之气,两个小宫女正跪在地上,单薄的衣衫上沾着尘土,脸上满是泪痕。见云袖进来,她们连忙磕头:尚宫大人饶命,我们只是想家,不是故意违反宫规的。
云袖蹲下身,目光落在她们冻得发红的手背上,轻声问:你们家乡在何处入宫前,家里可有亲人
左边的宫女抽泣着答:奴婢家在江南苏州,家里还有年迈的爹娘。入宫三个月,连一封家书都没寄回去,实在放心不下。
右边的宫女也跟着点头:奴婢是山西人,哥哥去年参军去了边关,不知如今是死是活。
云袖沉默片刻,起身对慎刑司的管事太监说:她们虽违反宫规,但情有可原,且未造成严重后果,暂且免去杖责,罚去浣衣局劳作三个月,以儆效尤。
管事太监面露难色:尚宫大人,私自逃宫按律当杖责三十,若是从轻发落,恐难服众啊。
宫规是为了约束行为,而非苛待宫人。
云袖语气坚定,她们既是想家,那便允她们每月写一封家书,由尚宫局统一送往宫外。往后各宫宫女,凡入宫满三个月,皆可享此待遇。
此事很快传遍后宫,宫女们私下里都称云袖体恤下人。可没过几日,太皇太后就把云袖召到了慈宁宫。
哀家听说,你给逃宫的宫女减了刑罚,还让所有宫女都能寄家书
太皇太后坐在软榻上,手里捏着一串佛珠,语气听不出喜怒。
云袖恭敬地跪下:回太皇太后,此事属实。宫女亦是爹娘生养,远离家乡入宫当差,心中难免思念。允她们寄家书,既能安其心,也能让她们更尽心地伺候主子。至于减罚,是因她们初犯且无恶意,若严惩,恐寒了其他宫女的心。
太皇太后抬眼看向云袖,眸中闪过一丝赞许:你考虑得倒周全。只是宫里规矩繁多,你既要体恤下人,也要守住底线,莫要让旁人抓住把柄。
奴婢明白。
云袖叩首道。
从慈宁宫出来,云袖刚回到尚宫局,就接到了长公主静和的帖子,邀她今晚去长信宫赴宴。傍晚时分,云袖如约而至,长信宫里早已摆好了精致的点心和茶水。
静和公主拉着云袖的手,坐在窗边的软榻上,轻声说:云袖,我听说你最近在尚宫局推行了不少新规矩,宫里的宫女都很感激你。
云袖笑了笑:不过是做了些分内之事。公主今日邀我来,想必不只是为了说这些吧
静和公主脸上的笑容淡了些,叹了口气:我是想跟你说,最近有几位大臣的夫人入宫拜访,都向我打听尚宫局的事,还想让我帮忙,把她们家里的侄女安排进尚宫局当差。
云袖心中一凛,明白这是朝堂势力想渗透后宫。她沉思片刻,对静和公主说:公主,尚宫局选宫女有严格的流程,需经过考核和筛选,若仅凭关系就能进来,不仅会坏了规矩,还会让真正有能力的宫女寒心。您下次再遇到这种事,就说尚宫局的事务由奴婢负责,让她们直接来找奴婢。
静和公主点了点头:我也是这么想的,可她们毕竟是大臣的夫人,我也不好直接拒绝。有你这句话,我就放心了。
几日后,果然有一位大臣的夫人来到尚宫局,想要让自己的侄女进入司计司当差。云袖客气地接待了她,拿出司计司的考核标准,对她说:夫人,司计司负责掌管宫里的财政收支,需要精通算术和账目,您的侄女若想进来,需先通过考核,达到标准才能录用。
大臣夫人脸色有些难看,语气带着一丝不满:尚宫大人,我家侄女也是读过书的,算术也算不错,难道还需要考核吗
规矩面前,人人平等。
云袖语气平静却坚定,若是因为夫人的关系,就免去考核,那其他想进司计司的宫女,岂不是都要心生不满还请夫人体谅。
大臣夫人见云袖态度坚决,知道再纠缠下去也没用,只好悻悻地离开了。
此事过后,云袖更加注重尚宫局的制度建设。她重新修订了宫女考核和晋升的流程,明确了各部门的职责和权限,还设立了举报机制,若有宫女或太监违反规矩,任何人都可以举报。
在云袖的管理下,尚宫局变得更加井然有序,宫女们的积极性也更高了。太皇太后得知后,对云袖更加信任,甚至把一些后宫的事务也交给云袖处理。
这年冬天,宫里爆发了一场流感,不少宫女和太监都病倒了。尚宫局的宫女也有不少人感染,一时间人手短缺。云袖亲自带着尚宫局的人,去各宫看望生病的宫女,还让人熬了预防流感的汤药,分发给宫里的每个人。
她还特意让人在尚宫局的院子里搭了一个棚子,作为临时的医疗点,邀请太医院的太医来为生病的宫女诊治。在云袖的努力下,这场流感很快就得到了控制,宫里的秩序也恢复了正常。
流感过后,太皇太后在慈宁宫召见了云袖,对她说:云袖,这次流感,多亏了你及时应对,才没造成更大的影响。哀家看你不仅有能力管理尚宫局,还能处理后宫的事务,以后后宫的大小事宜,你就多帮哀家分担一些吧。
云袖恭敬地跪下:谢太皇太后信任,奴婢定不辱使命。
从那以后,云袖不仅掌管着尚宫局,还协助太皇太后处理后宫的事务。她凭借着自己的智慧和能力,把后宫管理得井井有条,赢得了宫里上下的敬重。
闲暇之余,云袖偶尔会回到浣衣局,看看那里的老宫女和太监。浣衣局的管事嬷嬷看到云袖,总会感慨地说:云袖尚宫,您真是我们浣衣局出来的骄傲啊。
云袖看着浣衣局里熟悉的场景,想起自己刚入宫时的样子,心中充满了感慨。她知道,自己能有今天的成就,离不开一路走来的努力和坚持,更离不开太皇太后和静和公主的信任与支持。
在这深宫里,权力和荣耀的背后,是无尽的责任和挑战。但云袖并不畏惧,她会带着这份责任和信任,继续在这条朱墙玉阶路上走下去,守护好宫里的安宁,为大启王朝的繁荣稳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