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小说 > 都市小说 > 神秘的37号宅 > 第一章

第一章
不祥的预兆
1956年的深秋来得特别早,才刚进十月,魔都武宁路两旁的梧桐树已经迫不及待地披上金黄。
夕阳西下,余晖透过稀疏的树叶,在斑驳的路面上投下长长的影子。
这条路还保留着城乡结合部的风貌,大片的农田沿着道路两侧延伸,零星散布着几处农宅和工厂仓库。
刚解放不久的魔都正在缓慢复苏,而这片区域仿佛被时光遗忘,入夜后更是人烟稀少。
十月十六日,傍晚六时许。
叶建国推着自行车,沿着武宁路慢慢往家走。
他是附近纺织厂的技术员,今年三十五岁,三个月前才带着家人从河海老家搬来魔都。
作为一个出身农村的知识分子,他十分珍惜这个来之不易的工作机会。
但最近,他总是感觉心神不宁。
路过邻居老王家时,老王正在院子里收拾晾晒的粮食。
老叶,下班啦老王热情地打招呼,今天怎么这么晚
叶建国勉强笑了笑:厂里有点事,耽搁了。对了,老王,你最近晚上有没有听到什么奇怪的声音
老王停下手中的活计,皱起眉头:奇怪的声音你是指...
就是...像是有人在哭,又像是在笑的声音。
叶建国压低声音,特别是半夜的时候,有时候还能听到脚步声。
老王摇摇头:我没听到啊。是不是你们家房子太老了这种老宅子,有点声音也正常。
他顿了顿,像是想起什么,不过说起来,这房子以前住的那户人家,也是说听到怪声,没住多久就搬走了。
叶建国的心沉了下去。他谢过老王,推着车继续往家走。
37号宅子就在前面不远,那是一栋二层的砖木结构小楼,外墙的白色石灰已经斑驳脱落,在暮色中显得格外阴森。
这房子是厂里分配的,当时他还觉得幸运,能分到一栋独立的小楼。但现在,他开始怀疑这个决定是否正确。
推开院门,妻子林淑珍正在厨房忙碌。
她是图书馆管理员,戴着眼镜,总是温文尔雅的样子。
两个孩子在客厅里玩耍:八岁的儿子小军和六岁的女儿小慧。
爸爸!小慧第一个发现他回来,蹦蹦跳跳地跑过来。
叶建国抱起女儿,在她脸上亲了一下:今天在家乖不乖
小慧用力点头,然后神秘兮兮地凑到他耳边:爸爸,我昨天又看到那个白衣服的阿姨了。她就在楼梯那里站着,对我笑呢。
叶建国的心猛地一紧。
这已经不是小慧第一次说看到白衣服的阿姨了。
起初他以为是小孩子想象力丰富,但最近连他自己也开始感觉到一些不对劲。
晚饭时,叶建国注意到妻子的脸色不太好。淑珍,你怎么了不舒服吗
林淑珍摇摇头,勉强笑了笑:没什么,可能就是有点累。对了建国,我昨晚做了个奇怪的梦。
什么梦
我梦见一个穿旗袍的女人,站在我们床边。
林淑珍的声音有些发抖,她一句话也不说,就是一直指着衣柜。我醒来后,忍不住去打开衣柜看了看...
然后呢
里面什么都没有。林淑珍放下筷子,但是我觉得,这个房子好像不太干净。我们要不要...换个地方住
叶建国沉默了。换房子谈何容易他们是外来户,能在魔都有个安身之所已经很不容易了。
再说,这些都是迷信思想,新中国的人民不该相信这些。
别多想了。他拍拍妻子的手,可能就是房子老了些,有点声音也正常。周末我好好检查一下,看看是不是哪里需要修葺。
但那天晚上,叶建国自己也被怪声惊醒了。
凌晨两点左右,他清晰地听到楼下传来脚步声——很轻,但很清晰,像是在客厅里踱步。
他悄悄起身,没有惊动妻子,摸黑走下楼梯。
客厅里空无一人。月光透过窗户洒进来,在地板上投下斑驳的光影。一
切看起来都很正常。
就在他准备转身上楼时,眼角瞥见厨房门口似乎有个白影一闪而过。
谁他低声喝道,顺手抄起墙角的扫帚。
没有回应。他小心翼翼地走向厨房,推开虚掩的门。
厨房里空空如也。但餐桌上,明明睡前已经收拾干净的桌面上,此刻却放着一个茶杯。杯子里还有半杯水,水面微微荡漾,像是刚刚有人喝过。
叶建国感到一股寒意从脊背升起。他清楚地记得,睡前绝对没有这个杯子。
第二天一早,叶建国就去找了厂领导,提出了换房子的请求。
但正如他所料,领导表示很为难,答应先帮他留意,但不能保证什么。
下班回家时,他在路口遇到了居委会的王大妈。
王大妈是本地人,在这片住了几十年。
叶同志,有件事我不知道该不该说。
王大妈神秘兮兮地把他拉到一边,你们住的那房子,有点历史。
叶建国心里一紧:什么历史
那房子是清末建的,最早的主人是个官员,后来不知道怎么就暴毙在家中。
王大妈压低声音,民国时期住过好几户人家,但都住不长。有人说那房子...不干净。
不干净是什么意思
就是...闹鬼。
王大妈终于说出了这个词,最后住的那户,解放前跑到湾湾去了。据说也是因为家里老是出怪事。
叶建国的心沉到了谷底。他谢过王大妈,心事重重地往家走。
那天晚上,他做了一个奇怪的梦。
梦中一个穿清代官服的男人对他说话,但他听不清内容,只看到对方一直在指着地下,像是在暗示什么。
十月十七日凌晨一点,叶建国突然惊醒。
他听到楼下电话铃在响——在这个时间点,这本身就很奇怪。
他下楼接电话,听筒里却只传来一阵忙音。就在他准备挂断时,一个微弱的声音突然传来:
游戏...要开始了...
谁叶建国警觉地问道。
但电话已经被挂断。
他站在原地,浑身发冷,因为那个声音...竟然和他自己的声音一模一样。
就在这时,他听到二楼传来妻子的尖叫声。
叶建国冲上楼,发现妻子坐在床上,脸色惨白,手指颤抖地指着衣柜。
那里...那里有个人...林淑珍语无伦次地说。
叶建国打开衣柜,里面空空如也。
但衣柜深处的木板子上,似乎有什么痕迹。
他凑近仔细看,发现那是一些用指甲划出来的字:
血色游戏,无人可逃
就在这时,整栋房子的灯突然全部熄灭。
黑暗中,叶建国听到四面八方传来细碎的笑声和低语...
第二章
血腥现场
同一时间,普陀区公安分局110接警中心。
值班民警小王正打着瞌睡,突然被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惊醒。
他揉了揉惺忪的睡眼,抓起听筒:这里是普陀分局,请讲。
对面传来一个异常平静的男声,语调平稳得令人不安:我要自首。我杀了人,在武宁路林家宅37号。
请问你是...小王的话还没说完,电话就被挂断了,听筒里只剩下忙音。
他感到一阵寒意袭来——那个声音太过冷静,冷静得令人毛骨悚然,就像在说一件再平常不过的事情。
小王立即意识到事态严重,赶紧拨通了刑侦队长李卫国家的电话。
李卫国今年四十二岁,是个经验丰富的老刑警,经历过解放前的魔都滩,见识过各种离奇案件。
听完小王的汇报,他的眉头紧紧锁了起来。
声音没有任何情绪波动李卫国反复确认,好,我马上到局里。
半小时后,三辆警车悄无声息地驶入武宁路。
深秋的夜风吹拂着路边的荒草,发出沙沙的声响。
37号宅子孤零零地矗立在路边,在月光下显得格外阴森。
李卫国下车后先观察了一下周围环境。
这是一栋老式的二层砖木结构小楼,有一个不大的院子,院门虚掩着。
整条路都十分安静,只有远处偶尔传来的狗吠声。
先了解周边情况。
李卫国吩咐手下。
刑警们分成两组,一组勘察现场,另一组走访周边居民。
附近仅有的几户居民被敲门叫醒。
一个睡眼惺忪的老农告诉他们,这宅子的原主人在解放前就跑到了湾湾,现在的住户是几个月前刚搬来的一户姓叶的人家。
叶建国,在纺织厂当技术员。老农裹紧单薄的外衣,压低声音说,他老婆是个文化人,在图书馆工作。
两个小孩,一男一女,都很乖巧。
不过...老农犹豫了一下,得有半个月没见着他们家人了。
另一户居民补充道:上个月看见叶太太带着两个孩子出门,大包小包的,说是回河海娘家探亲。
叶先生倒是见过几次,但最近也没影了。说起来真是奇怪,他家的灯这几天晚上总是忽明忽暗的...
李卫国的心情沉重起来。
他示意队员们靠近宅子。宅门紧闭,窗户里漆黑一片,只有二楼的窗帘在微风中轻轻飘动,仿佛有人刚刚在那里驻足。
刑警小张试着推了推门,发现门是从里面反锁的。队长,打不开,好像从里面锁上了。
李卫国示意小张从窗户进去。
小张是今年刚毕业的警校生,22岁,充满干劲但经验尚浅。
他敲破一块玻璃,伸手进去打开窗栓,灵活地翻进了屋内。
怎么样李卫国在窗外问道。
小张没有立即回答。
黑暗中,他感觉脚下一片湿滑,一股浓重的铁锈味直冲鼻腔。
作为一名刑警,他再熟悉不过这种味道——这是血的味道,大量的血。
队长,不对劲...小张的声音有些发抖,地上全是...血。
data-fanqie-type=pay_tag>
他摸索着找到门闩,打开了房门。警察们一拥而入,手电筒的光束在屋内扫射。
眼前的景象让这些见多识广的刑警们都倒吸一口凉气。
客厅地面上,暗红色的血液几乎覆盖了整个地板,已经部分凝固,在手电光下反射出诡异的光泽。
血迹呈喷溅状,墙上、家具上都有斑斑点点的血痕,甚至天花板上也有飞溅的血滴。
这得是多少人的血啊...老刑警老王喃喃自语,下意识地在胸前画了个十字。
李卫国立即命令:小刘,你马上回所里打电话向市局汇报!请求法医和技术队支援。其他人封锁现场,仔细勘察,不要放过任何线索。
小刘快步跑向警车,发动引擎向派出所驶去。留下的四人开始初步勘察,但越查越觉得蹊跷。
宅子上下两层,共有四个房间,布置简单但整洁。
客厅的茶几上还摆着一盘未下完的象棋,旁边放着两杯没喝完的茶。
衣柜里的衣物整齐摆放,厨房里的碗筷干干净净,没有任何打斗挣扎的痕迹。
除了满地的血液,一切都显得过于正常。
更令人不安的是,他们找不到一具尸体,甚至没有找到任何人体组织。
血液遍布整个客厅,却没有拖拽痕迹,仿佛尸体就这样凭空消失了。
队长,这太奇怪了。
小张说,这么多血,人不可能活着,但尸体去哪了就算是分尸移尸,也该留下痕迹啊。
李卫国沉默不语。
他走到电话旁,发现电话线被整齐地剪断了,断口平滑,像是用专业工具剪的。
电话机上蒙着一层薄薄的灰尘,但听筒上却有几个清晰的指纹。
一小时后,市局的法医和刑侦专家赶到现场。
经过初步检测,法医得出了一个令人震惊的结论:地上的血液至少来自六个人,而且血型各不相同。
从凝固程度看,出血时间应该在24小时以内。
叶家只有四口人,这意味着至少还有两个不明身份者的血液混在其中。更诡异的是,所有血液都混合在一起,仿佛被某种方式搅拌过。
技术队对电话进行了检查,但那个年代没有来电显示,无法追踪电话来源。
邻居们都说当晚没有听到任何异常声响,也没有看到陌生人出入。
只有一个邻居提到,傍晚时分似乎听到过宅子里传出争吵声,但不确定是不是从37号传来的。
案件陷入了迷雾之中。
叶建国一家生死未卜,自首者身份成谜,尸体不翼而飞,多余的血液来源不明。
公安局领导下令严密封锁消息,避免引起恐慌。
第三章
迷雾重重
随后的几天,调查全面展开。
李卫国带领专案组对叶建国的社会关系进行了深入排查。
叶建国工作的纺织厂反映,他已经在十天前请假,说是要回河海接妻子和孩子。
厂领导觉得奇怪,因为叶建国刚刚请过探亲假。
老叶是个很负责的人,车间主任说,这次请假很突然,而且他说要走一个多月,这不符合他的作风。当时我就觉得有点奇怪,但他坚持说家里有急事。
调查组远赴河海调查,叶太太的娘家表示女儿和外孙们根本没有回来过,他们也正担心为什么好久没有收到女儿的信件。
最后一次联系是一个月前,叶太太的母亲抹着眼泪说,她在信里说最近总觉得有人在监视他们,还说明明听到夜里有奇怪的声音,但叶建国总说她多心了...
更令人不安的是,叶家的邻居们提供的线索增添了案件的诡异色彩。
有邻居说,在案发前一周的深夜,曾看见37号宅子里有奇怪的闪光,像是照相机的闪光灯,但连续闪了好多次。
还有人说听到过宅子里传出过小孩的笑声,但当时叶家的孩子应该已经随母亲去了河海。
最令人毛骨悚然的是,对面工厂的夜班保安说,案发当晚凌晨一点左右,他看见37号二楼的窗户里有人影晃动。
不像大人,也不像小孩,那影子...那影子的动作很奇怪,像是在跳舞,又像是在挣扎...
专案组对宅子进行了彻底搜查,发现了一些奇怪的物品:阁楼上有一个旧木箱,里面装着一些民国时期的旧物,包括几张发黄的照片、一本日记、还有一些看不懂的符纸。
日记的主人叫林文渊,是这宅子最早的主人之一,日记里记录了一些奇怪的仪式和镇宅方法。
看来这房子确实有些历史。
李卫国翻看着那些发黄的纸页,但这个和现在的案子有什么关系呢
案件调查陷入了僵局,37号宅子被贴上了封条,成了武宁路上一个令人恐惧的存在。
居民们晚上都绕道而行,甚至白天也不敢单独经过那里。
有传言说,夜晚经过宅子时,能听到里面传出低语声,还有人说看到过窗帘后面有人影。
然而,真正的恐怖才刚刚开始。
一个月后的傍晚,居委会王大妈气喘吁吁地跑到派出所:警察同志,不好了!林家宅37号的门开着!封条被撕破了!
值班的正是小张和另一位刑警老黄。
两人立即驱车赶往现场。
37号宅子的大门果然虚掩着,封条被撕破了一半,在风中飘动。
小张和老黄拔枪在手,小心翼翼地推开门。
屋内与他们上次离开时一模一样,地面上的血迹已经变成了黑褐色,空气中弥漫着一股难以形容的腐臭味,比上次更加浓烈。
有人吗我们是警察!老黄喊道。
没有任何回应。
两人一层一层地搜查,每个房间、每个橱柜甚至阁楼都不放过,但一无所获。
整栋房子仿佛是一个精心布置的舞台布景,一切都保持原样,唯独缺少了最重要的演员。
看来是风把门吹开了。
老黄松了口气,回去吧,明天让技术科再来做一次勘察。
就在他们准备离开时,不可思议的事情发生了。
小张突然感觉脚下一湿,低头看去,原本干涸的地面上突然涌出大量暗黑色的血液,迅速蔓延开来。
不是慢慢渗出,而是一瞬间出现,就像有人打开了看不见的水龙头。
血液黏稠而温热,散发着浓重的腥味。
黄、黄哥!小张结结巴巴地喊道。
老黄转过身,也看到了这超现实的一幕。
更令人毛骨悚然的是,二楼突然传来了清晰的小孩笑声:咯咯咯...哈哈哈...笑声在空荡的宅子里回荡,显得格外诡异。
两人对视一眼,同时冲向楼梯。
就在楼梯口,他们发现了一辆红色的小儿童车——这辆车刚才绝对不在这里!
儿童车的铃铛上沾着暗红色的污渍,像是干涸的血迹。
老黄率先踏上楼梯,小张紧跟其后。
当老黄到达二楼转身时,突然发现小张正惊恐地指着自己身后,嘴巴张得老大却发不出任何声音,脸色惨白如纸。
与此同时,一楼的大门砰地一声关上了,仿佛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在操纵着一切。
楼梯口的儿童车突然自己动了起来,铃铛发出清脆的响声。
怎么了你看到什么了
老黄急忙问道。
小张仍然说不出话,只是颤抖着指向老黄身后。
老黄猛地转身,却什么也没看见。
但就在这一瞬间,他感觉到一股刺骨的寒意掠过脊背,耳边似乎有人轻声低语:来玩呀...一起来玩呀...
黑暗中,似乎有影子在移动,墙上的污渍仿佛组成了一张扭曲的人脸。
小张终于发出一声尖叫,那声音充满了纯粹的恐惧,完全不像是人类能发出的。
等救援人员赶到时,发现两名刑警蜷缩在墙角,精神已经完全崩溃。
老黄不停地喃喃自语:血...孩子的笑声...不要过来...
小张则完全失去了语言能力,只是机械地摇晃着身体,手指死死地指着二楼的方向。
经过精神病专家诊断,两人都因极度恐怖经历了精神分裂,需要长期住院治疗。
从他们断断续续的叙述中,专家拼凑出了一些片段:移动的阴影、无形的手、突然出现的儿童玩具、还有空气中弥漫的死亡的气息。
林家宅37号案件自此蒙上了一层超自然的色彩。
公安局内部成立了特别调查组,但调查始终没有突破性进展。
有人建议请民俗专家介入,但在那个崇尚科学的年代,这种提议自然被否决了。
武宁路的居民们开始传言宅子里闹鬼,有人说在月光下看到过窗户里有人影晃动,还有人说深夜经过时会听到里面有人说话的声音。
甚至有人声称看见过叶家的两个孩子在后院玩耍,但当人靠近时,他们就突然消失了。
这些传言无疑给案件调查增添了阻力。
专案组组长李卫国压力巨大,上级要求尽快破案,但所有的线索都指向了死胡同。
第四章
夜探鬼宅
一个雨夜,李卫国独自一人留在办公室,再次翻阅案件卷宗。
照片上血腥的现场、两名精神崩溃的同事的照片、叶家四口幸福的全家福...这些图像在他脑海中交织盘旋。
电话铃声突然响起,打断了他的思绪。
他拿起听筒,对方却一言不发,只有沉重的呼吸声。
谁李卫国问道。
经过几秒的沉默,一个似曾相识的声音说道:他们还在宅子里...所有的人...从来没有离开过...
电话被挂断了。
李卫国立即通知追踪电话来源,但由于时间太短,只能确定是从普陀区某个公共电话亭打来的。
第二天,李卫国做出了一个决定:他要亲自在37号宅子里过夜。
队长,这太危险了!
手下劝阻道,小张和老黄可是经验丰富的刑警,现在都...
正因为如此,我才必须去。
李卫国坚定地说,如果有什么线索,我必须要亲自发现它。我不能让更多的同志冒险了。
夜幕降临时,李卫国带着手电筒、手枪和一台新式的磁带录音机,独自一人进入了林家宅37号。
宅子里弥漫着一股陈腐的气息,混合着血腥和霉味,比之前更加浓烈。
他在客厅中央铺了一张毯子,坐下后开始记录:现在是晚上十点二十分,一切正常。空气中有一种奇怪的气味,像是...檀香混合着铁锈味。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除了窗外偶尔的风声,宅子里寂静得可怕。
李卫国检查了每个房间,什么都没有发现。
儿童车仍然停在楼梯口,上面的血迹已经干涸发黑。
午夜时分,就在他准备小憩一会儿时,录音机突然自动转动起来。
李卫国警觉地坐直身体,但录音机很快又停了下来。
可能是电压不稳。他自我安慰道,但手心已经开始出汗。
但就在这时,二楼传来了清晰的脚步声!
那声音缓慢而沉重,不像是在走路,更像是在拖拽什么东西。
李卫国立即拔枪上楼,脚步声却突然消失了。
二楼的走廊空无一人,卧室门都关着。他逐一检查每个房间,什么都没有。
但在主卧室的床上,他发现了一个奇怪的印记——床单上有一个明显的人形凹陷,像是刚刚有人躺过。
当他回到楼梯口时,惊愕地发现楼下他刚刚坐过的毯子上,赫然坐着一个背对着他的小男孩!
男孩穿着蓝色的背带裤,头发梳得整整齐齐。
李卫国的心脏几乎停止跳动。
他小心翼翼地走下楼梯,试探着问:小朋友,你是谁
男孩没有回头,只是轻轻地摇晃着身体。
李卫国绕到男孩面前,倒吸一口凉气——男孩的眼睛只有眼白,没有瞳孔,脸上带着诡异的微笑。
他的衣服上有大片暗红色的污渍。
爸爸妈妈在玩游戏。
男孩突然开口,声音空洞而遥远,血色的游戏,你要参加吗
李卫国强作镇定:什么游戏你的爸爸妈妈在哪里
男孩抬起手,指向厨房的方向:在下面...所有人都在下面...他的手指苍白得可怕,指甲缝里满是黑红色的污垢。
说完这句话,男孩的身影开始变得透明,最终完全消失在空气中。
李卫国冲过去,只触摸到一片冰冷的空气。
他立即检查男孩所指的厨房地面,敲击每一块地砖。
终于,他发现有一块地砖的声音空响异常。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他撬开了那块地砖。
地砖下面是一个小小的空间,里面放着一个铁盒。李卫国取出铁盒,打开后发现里面是一本日记和几张照片。
日记的主人是叶建国,记录了他一家搬来37号后的生活。
最初的几页充满了对新生活的期待,但越往后,笔迹越潦草,内容也越来越怪异。
十月五日:晚上又听到了奇怪的声音,像是有人在墙壁里走动...小慧说她看到一个穿白衣服的阿姨在走廊里...
十月八日:小慧说看到房间里有个‘透明的阿姨’,孩子想象力太丰富了...但为什么我也开始做奇怪的梦了
十月十日:地下室的门又自己打开了,我明明锁好了的...老婆说镜子里的倒影不像她自己...
十月十二日:镜子里的倒影不像我自己了...今天在阁楼发现了一些旧东西,有民国时期的照片,还有一个穿着清代衣服的女人画像...
十月十四日:血...到处都是血...但一眨眼又不见了...是我眼花了吗
十月十五日:他们说要玩游戏...血色的游戏...必须玩...
最后一天的日记只有一行字,笔迹疯狂而凌乱:他们来了!我们必须玩游戏了!血色的游戏!逃不掉了!
李卫国感到脊背发凉。
他继续查看照片,大多是家庭照,但最后几张却令人费解:照片上是叶家四口,但每张照片中都多出了一个模糊的身影,站在他们身后,像是一个穿着旧式旗袍的女人。
在最后一张照片中,那个女人的脸异常清晰——面色惨白,眼睛是两个黑洞,嘴角却带着诡异的微笑。
突然,整栋宅子的灯全部熄灭!
黑暗中,李卫国听到四面八方传来细碎的脚步声和低语声。
他拔枪四顾,手电筒的光束在黑暗中摇曳。
谁在那里他大声喊道。
回应他的是一阵孩子的笑声,与之前小张描述的完全一样。
手电筒的光开始忽明忽暗,在闪烁的光线中,李卫国看到数个模糊的身影在房间里移动。
有的穿着现代衣服,有的穿着民国时期的服装,甚至还有一个穿着清代官服的影子。
他冲向大门,却发现门再次被从里面锁死。
所有的窗户也都打不开了,仿佛整栋房子活了过来,要将他吞噬。
录音机突然自动启动,磁带飞速旋转,喇叭里传出来自多个人的混杂声音:一起来玩...永远在一起...血色的游戏...逃不掉的...
李卫国感到一阵头晕目眩,空气中弥漫着越来越浓的血腥味。
他强忍着恶心,用枪托砸向窗户,但玻璃仿佛变得坚不可摧,丝毫未损。
绝望中,他想起男孩的话:在下面...所有人都在下面...
他冲回厨房,开始疯狂地撬开所有地砖。
终于,在厨房正中央,他发现了一个暗门的把手。
用力拉开后,露出一道向下的狭窄楼梯。
一股难以形容的恶臭从下面涌上来。
李卫国掩住口鼻,打开手电向下照去——下面是一个完全被遗忘的地下室!
楼梯上布满了黏糊糊的黑色物质,像是干涸的血迹混合着其他什么东西。
谨慎地走下楼梯,眼前的景象让他几乎窒息...
第五章
地下秘室
地下室比想象中要大得多,显然不是普通住宅该有的结构。
墙壁是粗糙的砖石,上面布满了深色的污渍,空气中弥漫着浓重的腐臭味和血腥味。
地下室中央是一个巨大的仪式图案,用已经变黑的血绘制而成,周围点着十几根已经熄灭的红色蜡烛。
墙壁上画满了奇怪的符号,有些像是道教符咒,有些则完全无法辨认。
李卫国的手电光扫过整个空间,最终定格在角落里的几具尸体上。
叶家四口的尸体被整齐地摆放在图案的四个方向。
他们的表情极度惊恐,眼睛瞪得老大,嘴巴张成O型,仿佛死前经历了无法想象的恐怖。
每具尸体的胸口都有一个奇怪的符号,像是用烙铁烫上去的。
但更令人震惊的是,旁边还有两具陌生的尸体,一具穿着民国时期的旗袍,另一具则更加古老,穿着清代的服饰。
这两具尸体已经部分白骨化,但依然保持着死前的惊恐表情。
清代那具尸体的手中紧紧攥着一本泛黄的古籍,封面上写着《镇煞秘录》四个字。
李卫国突然明白了:这栋宅子是一个诅咒之地,每个时期的住户都成为了某种邪恶仪式的祭品。
叶家不是第一个,也可能不是最后一个。
那个自首电话,或许是叶建国残存的意识在求救,也可能是宅子本身的邪恶在引诱更多人进入陷阱。
就在他准备进一步勘察时,身后传来了脚步声。
转身一看,叶建国正站在楼梯口,但又不是叶建国——他的眼睛完全漆黑,脸上带着非人的微笑,嘴角咧到耳根。
游戏还没有结束。
‘叶建国’的声音重叠着多个人的语调,有男有女,有老有少,你需要成为下一个...永远的游戏...
李卫国毫不犹豫地开枪射击,子弹击中‘叶建国’的胸口,但没有血流出来,只有一个空洞。
更多身影开始在黑暗中浮现,有穿着各个时代服装的男男女女,他们的眼睛都空洞无神,脸上却带着统一的诡异微笑。
他们缓缓逼近,伸出手臂,仿佛在邀请李卫国加入他们的游戏。
李卫国意识到自己可能无法生还,但他必须留下线索。
他将日记本和照片塞进内衣口袋,然后对着录音机大喊:地下室!所有尸体都在地下室!诅咒...这是诅咒!那个古籍...一定要找到...
身影们越来越近,李卫国连续开枪,但毫无作用。
最后时刻,他用尽全身力气将录音机扔向窗外,玻璃终于破裂了。
当增援部队赶到时,发现李卫国昏迷在地下室入口处,手中紧紧攥着那本日记和《镇煞秘录》。
经抢救,他脱离了生命危险,但对那段经历完全失去了记忆。
第六章
真相大白
林家宅37号的秘密终于被揭开。
经过专家鉴定,《镇煞秘录》记载了一种古老的邪术,可以通过血祭来获得永生,但需要不断地献祭新的生命。
宅子的历史也被查清:最早建于清末,第一任主人是个贪官,为了保住财富地位,听从邪道方士的建议,修建了这个地下室进行血祭。
但仪式出错,反而招来了可怕的东西。
之后的每一任住户都成为了祭品,他们的怨气被困在宅子里,被迫参与这场永恒的血色游戏。
叶建国一家不幸成为了最新的牺牲品。
那个自首电话,经声纹鉴定,竟然与叶建国的声音完全吻合——尽管那时他应该已经死亡多时。
更令人不安的是,在拆除宅子时,工人们在地下室最深处发现了一间隐藏的密室,里面摆放着七具棺木,按照北斗七星的方位排列。
其中六具装有尸骨,第七具却是空的,仿佛在等待着什么...
林家宅37号最终被彻底拆除,原址上建起了一座公园。
但至今,仍有老人说在特定夜晚,能听到风中传来的孩子笑声和低语:一起来玩...血色的游戏...
而李卫国队长口袋里那本日记的最后一页,后来被鉴定专家发现有一行之前未被注意的小字:
游戏永远不会结束,只是等待新的玩家。下一个会是你吗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