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当我打算喊爸爸一起,找个宁静之地安置妈妈骨灰时,却只寻到他留下的一封信。
信中,爸爸倾诉着内心的破碎,说需要独自舔舐伤口、自我疗愈。
读完信,我不禁泪目,因为我与他感同身受,同样渴望在孤独中梳理这千疮百孔的心情。
怀揣着复杂到极点的情绪,我来到警局,接过那承载着妈妈最后痕迹的骨灰盒。
手触碰到骨灰盒的瞬间,悲痛如潮水般再次将我淹没,但我知道,必须要向前看了。
之后,我决定去见李悦。
第一次申请探视,被无情拒绝,可我没有放弃,再次提出请求,终于,她同意了。
走进会见室,李悦的眼神满是懊悔与痛苦。
看到我手中的骨灰盒,她的身体猛地一颤。
我直直地看着她,一字一顿地问:
“李悦,你对害死自己的妈妈,可曾有过一丝后悔?”
她瞪大了眼睛,满脸的难以置信:
“你你都知道了?”
我缓缓打开骨灰盒,从中抓出一把骨灰,不是放在玻璃前,而是任由它在空气中飘散。
我看着骨灰随风消逝,平静地说:
“李悦,曾经以为这是你心心念念的,可如今我明白,这已不再是一种给予,而是彻底的告别。
妈妈的爱不是用来争夺和伤害的工具。”
李悦愣住了,眼中闪过一丝迷茫与顿悟。
从警局离开,阳光倾洒而下,我深深地吸了一口气,让温暖的气流充满胸腔。
尽管心底的伤痛宛如顽固的荆棘,时不时刺痛心房,但我清楚,生活的列车不会因伤痛而停驶。
回到家中,我将妈妈的遗物整理出来,那些旧照片、信件,每一件都勾起无数回忆。
我挑选了一些,制作成一本纪念册,其余的小心收藏。
我在心中与过去的痛苦回忆郑重道别。
随后的日子里,我报名参加了心理咨询课程,不仅帮助自己走出阴霾,还希望将来能帮助像我一样经历痛苦的人。
我开始学习绘画,用色彩和线条表达内心的情感,描绘对未来的憧憬。
每一笔,都是对过去的释怀,对新生的期许。
我知道,伤痛或许会如影随形,但我将带着这份经历赐予的坚韧。
如破土而出的新芽,向着阳光,奋力生长,在生活的画布上重新描绘属于自己的绚丽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