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又双叒叕搞砸了!饭碗要丢!
李工,你自己来看看!这就是你负责的第七批育苗全军覆没!连水花都没给我剩下几朵!
养殖车间主任赵胖子唾沫星子几乎喷到李海洋脸上,手指头都快戳进观察窗里了。玻璃那头,养殖池水微微浑浊,水面上漂浮着一层细密的、令人绝望的白沫——那是又一次失败的明证。
李海洋,名字里带海又带洋,却是个名副其实的养鱼废柴。入职海洋渔业科技公司三年,经手的项目就没一个成的,淡水鱼养不活,海水鱼养不大,堪称行业冥灯。
他推了推厚厚的眼镜,脸色苍白,嘴唇嗫嚅着:主任,我…我是严格按照流程来的,水温、盐度、饵料配比都没问题啊……
没问题没问题鱼能死光光!赵胖子气得脸上的横肉直抖,公司不是慈善机构!养不出鱼就是浪费资源!李海洋,我告诉你,这是最后一次机会!总部的张总监下午就来视察,点名要看你这个‘高材生’的成果!你现在给我变出鱼来!
李海洋脑袋嗡嗡作响,失魂落魄地回到空荡荡的实验室。窗外是公司巨大的logo和远处蔚蓝的海岸线,讽刺至极。他热爱渔业,梦想着用技术改变产业,可现实却一次次把他摁在地上摩擦。
难道我真的不是这块料他瘫坐在椅子上,绝望地抓着自己的头发。
突然,他的目光被角落里一个不起眼的恒温箱吸引。那是他偷偷搞的私活——一个被主流学界嗤之以鼻的业余爱好:研究一种从极端环境深海热泉口附近发现的神秘嗜极藻类。他总觉得这种藻类的适应性基因有点意思,私下里用极微量提取物掺进饵料里,喂了几条当实验品的、快断气的小杂鱼。
本来早就该清理掉了,因为赵胖子的训斥差点忘了。
他鬼使神差地走过去,打开恒温箱。
里面的景象让他猛地屏住了呼吸——
小小的水箱里,几条原本奄奄一息、鳞片脱落的小杂鱼,此刻正活蹦乱跳地追逐嬉戏!不仅活力惊人,体型似乎也肉眼可见地大了一圈!更让他心脏狂跳的是,这个恒温箱连接的是一个简易的循环系统,一半是淡水,一半是海水,中间只有一道低矮的玻璃隔板!而那几条鱼,竟然毫无障碍地在淡水和海水区间自由穿梭!仿佛盐度变化对它们而言,就像回家一样自然!
这…这怎么可能!李海洋猛地扑到恒温箱前,眼镜片后的眼睛瞪得溜圆,手因为激动而微微颤抖。
2
咸淡通吃这鱼成精了吧!
李海洋的第一反应是仪器坏了,或者自己压力太大出现幻觉了。
他颤抖着手,测水质、测盐度、捞起一条鱼仔细检查。鱼在他手里有力地扭动,鱼鳃开合有力,鳞片光滑紧密,眼神(如果鱼有眼神的话)甚至透着一股……彪悍
不是幻觉……真的活了还在淡海水里随便跑他喃喃自语,巨大的狂喜和难以置信的情绪冲击着他。
就在这时,实验室的门被粗暴地推开。
李海洋!张总监已经到了!你还在磨蹭什么……赵胖子的吼声戛然而止,因为他看到了李海洋手里活蹦乱跳的鱼,以及那个小小的、却仿佛蕴含着惊天秘密的恒温箱。
这…这是什么赵胖子狐疑地凑过来,你小子还藏了一手
李海洋瞬间冷静下来,下意识地把鱼放回水里,用身体挡住恒温箱:没…没什么,一点失败的实验品,我这就清理掉。
失败一个清冷而带着威严的女声响起。总部来的技术总监张薇不知何时也站在了门口,她穿着剪裁得体的职业套装,目光锐利如刀,直接越过赵胖子,落在恒温箱里那些异常活跃的鱼身上。
她快步走近,无视了紧张的李海洋和谄媚的赵胖子,仔细观察着那些鱼在淡水和海水中的状态,她的眉头越皱越紧,眼神却越来越亮。
李工,张薇抬起头,目光灼灼地盯着他,解释一下。这些鱼,怎么回事据我所知,这个品种根本没有广盐性适应性。
李海洋心脏怦怦直跳,他知道瞒不住了,而且这可能是他唯一的翻身机会。他深吸一口气,尽量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平稳:张总监,这是我一个业余研究方向……利用一种特殊藻类提取物,尝试诱导鱼类基因产生适应性表达……目前看来,似乎……初步成功了
初步成功!赵胖子尖叫起来,能让鱼随便切换淡水海水这他妈是天方夜谭!
张薇一摆手,制止了赵胖子的聒噪。她紧紧盯着李海洋,语气不容置疑:详细报告,还有你所有的实验数据和原始样本,立刻、全部整理给我。李工,如果你说的是真的……她的眼神变得无比深邃,你知不知道这意味着什么
李海洋感到一股电流从脊椎窜上头顶。他知道,他当然知道!这意味着水产养殖业的革命!意味着无数新的养殖可能!意味着……他李海洋,这个养鱼废柴,可能要一飞冲天了!
3
老子要单干!这技术谁也别想抢!
李海洋的发现,在公司高层引起了轩然大波。
紧急会议上,以赵胖子为首的保守派极力质疑,认为这是偶然现象,数据不可靠,且存在巨大未知风险。而张薇则力排众议,认为必须投入资源进行深入研究。
但李海洋却嗅到了一丝不对劲。高层们热切讨论的,是如何尽快将技术专利握在公司手中,如何大规模量产抢占市场,如何最大化利润。对于技术核心——那神秘藻类的来源、长期影响、生态风险等问题,却兴趣缺缺。
甚至有人暗示,让李海洋交出所有原始菌株和实验笔记,然后安心地去负责其他更稳定的项目。
晚上,张薇私下找到了李海洋。
李工,她的表情有些复杂,公司的决定,我无法完全改变。他们希望尽快看到商业前景。你的技术……很惊人,但也触动了很多人的利益。有些人不想看到不确定性。
李海洋的心沉了下去:张总监,您的意思是
技术是你的,但平台是公司的。张薇压低了声音,如果你想真正掌控自己的命运,按自己的方式研究和应用这项技术……或许,你该考虑离开。
李海洋愣住了。他没想到这位看起来冷冰冰的总监,会对他说这些话。
可是……我没有资金,没有设备……
我有一些私人积蓄,也认识一些对前沿农业科技感兴趣的天使投资人。张薇看着他,眼神锐利,但我只投资值得投资的人和事。李海洋,告诉我,你对你技术的信心,有多大你只是想发财,还是真想做成点什么
李海洋猛地抬起头,眼中燃烧起火焰。三年来的屈辱、不甘、还有对渔业未来的憧憬,在这一刻彻底爆发。
张总监!我不是为了发财!我只是想证明我不是废柴!我想养出最好的鱼!我想让所有人都能吃上便宜又好吃的鱼!我想让我的技术真正有用!他几乎是在低吼,如果公司只想把它锁在保险柜里或者滥用,我宁可毁了它!
张薇看着他,良久,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欣赏:好。那我投资你。不是投资公司,是投资你,李海洋这个人。准备好辞职信吧,我们的时间不多。
4
破仓库起家!第一桶金赚爆了!
李海洋的辞职在公司里没掀起多大波澜,大多数人只觉得这个废柴终于混不下去,自觉滚蛋了。只有赵胖子嘀咕了几句不识抬举。
用张薇提供的启动资金和一个小型废弃仓库改造成的实验室,李海洋开始了疯狂的研发。张薇利用人脉,帮他搞到了一些基础设备,并以市场调研的名义为他提供掩护。
条件极其艰苦,但李海洋却感到前所未有的充实和自由。他不用再写那些毫无意义的周报,不用再看赵胖子的脸色,可以全心全意扑在他的宝贝藻类和鱼苗上。
他发现,那种神秘藻类的提取物,不仅能让目标鱼类获得惊人的广盐性适应性,还能显著加快其生长速度、提高抗病性、甚至优化肉质口感!唯一的难点在于提取工艺的稳定性和剂量控制的精确度,过量反而会导致鱼类出现攻击性等不可控变异。
经过无数次失败和调整,第一批稳定型的海洋一号鱼苗(他给自己技术的命名)终于诞生了!这是一种常见的经济鱼类,经过改良后,长得快,不挑水质,肉质鲜美。
但怎么卖出去谁会相信一个无名小卒、在破仓库里养出来的鱼
李海洋想到了一个最笨的办法:免费送。
他联系了周边几个小型养殖户和农家乐,免费提供鱼苗,只要求他们反馈养殖情况。
免费还有这种好事你这鱼苗靠谱吗一个皮肤黝黑的老养殖户老周,叼着烟,怀疑地看着李海洋和他那寒酸的小货车。
周叔,您试试!养不活算我的!养活了,下次您再跟我买!李海洋赔着笑脸,态度诚恳得近乎卑微。
老周将信将疑地收下了几十尾鱼苗,随手倒进了自家门口的池塘里,根本没当回事。
一个月后,李海洋接到了老周打来的电话,电话那头的声音激动得语无伦次:
小李!不!李老板!神了!你的鱼太神了!长得飞快!比别人家的快一倍!而且贼皮实,一场病都没闹!我那个池塘水质不算好,它们居然活得倍儿滋润!还有没有鱼苗我全要了!现金!现在就给!
紧接着,另外几家试养的农户和农家乐也纷纷打来电话,反馈惊人的一致:长得快、好养活、味道还特别好!客人吃了都问是哪进的货!
李海洋握着电话,手一直在抖,眼眶有些发热。破仓库里,他看着那些欢快游动的鱼苗,第一次觉得,自己或许真的能行。
订单像雪片一样飞来,虽然量还不大,但口碑正在迅速发酵。第一笔像样的收入打入账户时,李海洋和张薇在简陋的实验室里开了瓶最便宜的汽水庆祝。
张总监,我们……成功了第一步!李海洋激动地说。
张薇抿了一口汽水,眼神依旧冷静,却带着一丝笑意:别高兴太早,李海洋。这只是开始。很快,那些人就会注意到我们了。
5
巨头打压老子偏要硬刚!
果然,好景不长。
海洋渔业科技公司很快注意到了市场上这股不寻常的波动。经过调查,他们震惊地发现,源头竟然是那个被他们扫地出门的废柴李海洋!
赵胖子气得暴跳如雷,在高层会议上大骂李海洋窃取公司机密技术(尽管毫无证据)。公司迅速做出反应:
一方面,动用媒体资源和水军,散布谣言,声称海洋一号鱼苗是基因编辑的怪物,不安全、不环保,吃了会如何如何,试图从舆论上扼杀李海洋。
另一方面,利用行业地位和价格优势,对李海洋的潜在客户进行威逼利诱,断他的渠道。
李老板,不好意思啊……你们家的鱼苗是好,但……但海洋公司那边打了招呼,再用你们的货,他们就要断我们的高端种苗供应……我们得罪不起啊。一个原本谈好的养殖大户,打电话来取消了订单,语气充满歉意。
李海洋握着电话,心里冰凉。他看着仓库里刚刚孵化出来的、即将上市的大批鱼苗,心急如焚。资金已经全部投入,如果这批苗卖不出去,他就彻底破产了。
张薇的脸色也凝重起来:他们动手比我想象的还快还狠。这是要赶尽杀绝。
data-fanqie-type=pay_tag>
那我们怎么办就这么认输李海洋不甘心地捶了一下桌子。
认输张薇冷笑一声,他们越是这样,越证明他们害怕了。证明你的技术真正威胁到他们了。她站起身,目光锐利,他们搞舆论战,我们就用事实说话!他们搞市场垄断,我们就另辟蹊径!
怎么做
公开检测!张薇斩钉截铁,找最具公信力的第三方机构,对‘海洋一号’进行全方面的安全性和营养性检测!把报告拍在那些造谣的人脸上!同时,放弃那些被大公司控制的传统养殖户,主打高端精品路线和特殊需求市场!
李海洋眼睛一亮:对!比如那些内陆地区想吃海鲜的!比如那些自家水质不好的养殖场!还有……观光渔业!
说干就干!他们立刻将鱼苗样本送往国内最权威的食品质量检测中心和农业大学生物技术实验室。同时,李海洋带着他的鱼,开始跑高端酒店、特色餐厅、内陆的水族馆和观光农场。
过程依然艰难,闭门羹吃了无数。但每当对方怀疑时,李海洋就直接拿出提前准备好的便携式小水箱现场演示:
王总您看,这是淡水,我现在加海盐……您看这鱼,有一点不适吗没有!活得比谁都好!您内陆酒店搞海鲜池,成本高死亡率也高,用我的鱼,淡水稍微加点盐就能养,口感媲美海鲜!您尝尝这肉质!
直观的演示和优异的肉质,打动了一个又一个客户。虽然订单量不大,但单价和利润远超传统市场。
不久后,几家权威机构的检测报告陆续出炉,结果好得惊人:海洋一号各项安全指标远超国家标准,营养成分丰富均衡,没有任何外源基因残留,绝非所谓的基因怪物!
李海洋和张薇第一时间将报告公之于众,并召开了小型的发布会,正面回应了所有质疑。
舆论瞬间反转!养鱼废柴逆袭、黑科技鱼苗安全无害、渔业革命来了等话题冲上热搜。
那些原本取消订单的养殖户,又偷偷打了电话回来……
6
技术泄漏危机也是转机!
挺过了巨头的打压,海洋一号名声大噪,订单供不应求。李海洋租下了更大的场地,建立了正规的养殖基地和实验室,招募了几个帮手,终于有了点公司的样子。
然而,就在事业蒸蒸日上之时,一个新的危机悄然降临。
李海洋逐渐发现,市场上开始出现类似的、具有一定广盐适应性的鱼苗,虽然效果远不如海洋一号稳定和显著,但价格更低,显然是在模仿他的技术。
有内鬼李海洋第一时间怀疑了新招募的员工,但调查了一圈,毫无头绪。
张薇沉思片刻,摇了摇头:不一定是内鬼。你那种藻类虽然稀有,但并非绝无仅有。或许是有心人通过分析你出售的成鱼,反向推导,或者也发现了类似的藻类资源。
她看着忧心忡忡的李海洋,语气反而轻松起来:这未必是坏事。
还不是坏事我们的核心技术要被抄走了!
模仿,证明市场价值。而且,他们模仿的只是皮毛。张薇自信地笑了笑,你的优势在于最初的菌株和持续的研发迭代。他们拿到一代,我们已经有二代、三代了。别忘了,我们最大的优势是什么
李海洋愣了一下:是……是藻类本身的持续变异和我们对它的理解
没错!张薇点头,与其担心被模仿,不如加快速度,推出更优秀、更无法被模仿的新品种!让他们永远跟在后面吃灰!
这番话点醒了李海洋。他不再纠结于技术泄漏的担忧,而是将全部精力投入到研发中。
他改进了藻类培养和提取工艺,显著提高了效率;他尝试了不同的鱼类品种,成功培育出了广盐性的石斑鱼、对虾甚至海参!他还意外发现,通过调整藻类提取物的配方,可以定向增强鱼类的某些特性,比如更绚丽的体色(用于观赏鱼市场)或者更丰富的Omega-3含量(用于保健食品)。
当模仿者们还在苦苦破解第一代海洋一号的秘密时,李海洋已经推出了海洋二号(生长速度更快)、水晶系列(观赏用)和营养卫士系列(高营养价值)等多个产品线,彻底拉开了代差,牢牢占据了市场和技术的高地。
7
国际巨头找上门合作个屁!
李海洋的公司蔚蓝生物迅速崛起,成为了渔业科技领域的一匹黑马,不仅在国内市场站稳了脚跟,甚至开始吸引国际目光。
一天,一位不速之客拜访了李海洋的基地。来人是全球农业与食品巨头嘉能科技亚太区的首席代表,史密斯先生。他西装革履,态度看似谦和,眼神却带着一种居高临下的审视。
李先生,您的技术令人印象深刻。史密斯用流利的中文说道,嘉能科技拥有全球化的网络、强大的资本和无与伦比的渠道。我们非常希望与您合作,将这项伟大的技术推广到全世界。
对方开出的条件极其优厚:巨额投资、技术共享(名义上)、全球市场渠道……看起来像是天上掉馅饼。
但李海洋敏锐地感觉到了不对劲。对方的目光更多地停留在他的核心实验室,不断旁敲侧击地询问藻类原始菌株的来源和培养细节,对于独立运营和品牌保留却语焉不详。
张薇在一旁冷静地听着,适时地插话:史密斯先生,合作的具体形式是怎样的‘蔚蓝生物’的品牌和技术专利如何归属
史密斯笑了笑,语气温和却不容置疑:嘉能希望进行深度战略整合。‘蔚蓝’这个品牌可以保留,但需要纳入嘉能的全球体系。至于技术专利,当然是由合资公司共同持有,这将更有利于技术的保护和开发。
李海洋的心沉了下去。他听明白了,所谓的合作就是吞并。嘉能想要的是他的核心技术,而不是蔚蓝这个品牌和他这个人。
晚上,李海洋和张薇再次发生了激烈的争论。
嘉能的资源确实能让我们少走十年弯路!李海洋有些挣扎,也许我们可以谈判,争取更多自主权……
李海洋!张薇罕见地直呼其名,语气严厉,你忘了当初为什么离开大公司吗资本的本质就是贪婪和吞噬!一旦让他们介入,你的技术就不再是为你的梦想服务,而是为他们攫取更大利润的工具!他们会把它改造成什么样子他们会如何垄断定价他们会不会为了短期利益忽视长期风险到时候,你说了就不算了!
李海洋如遭棒喝,猛地惊醒。是啊,他当初毅然离开,不就是为了能掌控自己的技术,实现自己的理想吗
第二天,他礼貌而坚定地拒绝了史密斯。
史密斯先生,感谢嘉能的厚爱。但‘蔚蓝生物’的技术和梦想,是非卖品。我们希望依靠自己的力量,走出一条属于中国人的渔业创新之路。
史密斯的脸色瞬间阴沉下来,但很快又恢复了职业性的微笑:很遗憾听到这个决定,李先生。希望您不会后悔。商场……总是充满了不确定性,不是吗
威胁的意味,不言而喻。
8
全面围剿那就鱼死网破!
嘉能的报复来得又快又狠。
首先是在国际专利申请上设置障碍,利用其庞杂的专利池对蔚蓝的核心技术提出异议,试图拖延甚至扼杀其国际化布局。
其次是在全球主流学术和行业媒体上,大肆质疑广盐性鱼类的生态安全性,雇佣专家鼓吹其可能破坏自然水体生态平衡,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技术。
最致命的一击是在供应链上。嘉能利用其影响力,向全球主要的饲料生产设备供应商、精密仪器制造商施压,暗示他们如果继续与蔚蓝合作,将失去嘉能这个大客户。一时间,李海洋的设备升级和原材料采购都遇到了极大的困难。
妈的!他们这是要把我们往死里逼!李海洋看着好几份被迫中止的合作意向书,气得眼睛发红。
张薇也面色凝重:这就是国际巨头的玩法。法律、舆论、商业手段三管齐下,很多初创公司根本扛不住这种压力。
公司内部也开始人心惶惶,有几个核心技术人员承受不住压力,提出了辞职。
就在李海洋感到最绝望的时候,他的手机响了。是一个陌生的国内号码。
喂,是李海洋李先生吗电话那头是一个沉稳的中年男声,我是国家农业科技振兴专项办公室的负责人,我姓陈。我们密切关注您和‘蔚蓝生物’的发展很久了,也对您目前遇到的困难有所了解。
李海洋愣住了。
李先生,您的技术不仅是商业成功,更具有极高的国家战略价值。它对于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开发盐碱地渔业、促进边疆和内陆地渔业发展意义重大。国家不会让真正有创新精神和技术实力的企业,被不正当竞争扼杀。
电话持续了半个小时。挂断后,李海洋久久无言,心情激荡。
很快,在相关部门的协调和支持下,蔚蓝面临的专利纠纷得到了强有力的法律支援;官方媒体首次详细报道了海洋一号技术的原理和安全性,正面回击了不实谣言;国内的设备制造商和供应商也顶住压力,主动与蔚蓝接洽合作。
形势瞬间逆转!
背靠祖国,心里有底!李海洋第一次如此深刻地体会到这句话的力量。他和张薇抓住机会,加快技术迭代,并重点开拓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市场。这些地区往往面临粮食短缺和养殖条件恶劣的问题,蔚蓝的技术对他们而言简直是雪中送炭。
9
终极考验:失控繁殖快想办法!
就在李海洋以为一切步入正轨,准备大展拳脚之时,一个最严峻的技术挑战突然出现。
一个位于西北内陆、利用盐碱水进行养殖的大型基地传来紧急消息:他们投放的海洋三号(一款针对高盐碱水质优化的速生鲫鱼)出现异常!繁殖速度远超预期,几乎呈指数级增长,而且由于缺乏天敌,已经开始疯狂挤占其他水生物种的生存空间,破坏了养殖池的生态平衡!
李总!怎么办鱼太多了!捞都捞不完!再这样下去,整个基地都要被这群疯子鱼占满了!基地负责人带着哭腔打电话求助。
李海洋和张薇立刻飞往事发地。眼前的景象让他们头皮发麻——巨大的养殖池里,密密麻麻全是疯狂游动的鲫鱼,几乎看不到水面!工人们日夜不停地捕捞,但刚捞完一片,很快又会被填满。
是藻类提取物对生殖系统产生了不可预知的强化效应……李海洋立刻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这种失控的繁殖能力,如果扩散到自然水域,后果不堪设想!这恰恰印证了之前对手攻击他们的生态威胁论!
舆论再次哗然!质疑和抨击排山倒海般涌来。嘉能公司趁机落井下石,大肆渲染中国失控技术威胁全球生态。
公司内部也陷入了巨大的自我怀疑和恐慌之中。
李海洋把自己关在实验室里三天三夜,不眠不休地分析数据,反复试验。张薇顶住外界的巨大压力,全力支持他。
问题出在诱导基因表达的稳定性上……生殖相关的片段被过度激活且无法关闭……李海洋眼睛布满血丝,嘴里念念有词,必须找到一种‘制动器’,一种可以反向调节或者特异性抑制生殖基因表达的序列……
第四天清晨,实验室里传来李海洋沙哑却兴奋的嘶吼:找到了!我找到了!
他发现,通过另一种从深海低温菌株中提取的活性物质,可以与原先的藻类提取物产生拮抗效应,精准地关闭过度活跃的生殖基因,而不影响其他优良性状!
他们立刻命名为平衡因子,连夜生产,火速运往西北基地。
当含有平衡因子的新型饵料投入养殖池后,奇迹发生了——那些疯狂繁殖的鲫鱼,繁殖行为迅速恢复正常,种群数量增长得到了有效控制。
一场潜在的生态灾难,被成功化解。
经过此事,李海洋团队对技术的理解和控制更加深刻。他们为所有产品都加装了生物安全锁,并建立了更严格的生态评估和监控体系。
10
世界第一!老子的鱼就是牛逼!
经过西北风波的考验,蔚蓝生物的技术和责任感赢得了更广泛的尊重和信任。订单如雪片般从全球飞来。
一年后,全球渔业科技创新峰会在上海举行。
李海洋,作为压轴演讲嘉宾,站在了曾经遥不可及的世界级舞台上。他穿着合身的西装,自信从容,早已不是当年那个唯唯诺诺、一脸茫然的养鱼废柴。
台下,坐着脸色铁青的赵胖子、表情复杂的史密斯、以及全球业界的精英和媒体。
他没有用华丽的PPT,而是直接让人抬上来两个巨大的、透明的生态展示箱。
一个箱子里是清澈的淡水,水草丰茂。
另一个箱子里是蔚蓝的海水,珊瑚点缀。
在所有人惊讶的目光中,他将同一批鱼苗,同时放入了两个箱子中。
女士们先生们,李海洋的声音通过麦克风传遍会场,清晰而有力,这是我们‘蔚蓝生物’最新的成果——‘未来系列’。它们可以在任何您能想象的水环境中茁壮成长:淡水、海水、盐碱水、甚至是一些受污染的废水经过简单处理后……
他顿了顿,看着台下无数震惊的脸孔,继续说道:它们生长迅速,耗料极低,肉质顶级,并且,绝对安全、可控。我们的技术,不是为了颠覆自然,而是为了与自然更好地共存,为了在这个面临粮食危机和环境挑战的时代,为人类提供一种全新的、可持续的蛋白质解决方案!
他身后的大屏幕上,实时展示着两个水箱中鱼群的活跃画面,各项生理指标数据完美得令人惊叹。
掌声,如同海啸般爆发开来,经久不息。
会后,史密斯先生主动走过来,神情复杂地伸出手:李先生,祝贺您。您和您的公司,赢得了所有人的尊重。
李海洋微笑着与他握手:谢谢,史密斯先生。市场很大,足够容纳很多玩家。当然,是在公平竞争的前提下。
他看向远处,张薇正对他点头微笑。他知道,属于蔚蓝的时代,才刚刚开始。他的鱼,终于游向了全世界。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