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语:
我和傅承砚提分手那天,他正要为了他的白月光,抛下我准备了三年的事业心血。
他轻描淡写地拍了拍我的脸,语气像在安抚一只宠物:晚萤,你最乖了,自己能处理好,对吗
我看着他,一字一句地告诉他:傅承砚,我们分手。以及,你很快就会后悔的。
他却笑了,笃定我离不开他。闹够了就回来,我的耐心有限。
后来,我的心血之作被人当众嘲讽,事业和尊严一起碎了一地。
我拉黑了他所有的联系方式,从他的世界里彻底消失。
再见面时,我挽着新男友的手,他是国内最年轻的机长,把我宠成了公主。
而傅承砚,那个曾经高高在上的天之骄子,正红着眼站在雨里,声音颤抖地求我:
晚萤,我错了……你看看我,再看看我一次,好不好
1
苏晚萤站在巴黎米其林三星餐厅的后厨通道里,指尖微微发颤。
空气中弥漫着黄油和松露的香气,可她只闻到自己野心燃烧后、即将冷却成灰的味道。
她刚刚亲手完成了一款为纪录片《东方风土》特调的陈年雪莉桶波特酒。
琥珀色的酒液在水晶瓶中摇曳,那是她整整三年的心血,是她摆脱傅承砚影子的身份,唯一能以独立创作者之名站上国际舞台的机会。
傅承砚,国内最年轻的天才酿酒师,也是这次节目的主嘉宾,本该在品鉴会上将她引荐给世界顶级的酒评人团。
可就在开场前十分钟,他的手机响了。
来电显示是曼芝。
苏晚萤看见他一贯冷峻的眉头极快地动了一下,接起电话的语气是她从未听过的柔软:你到酒店了发烧了……别动,我马上过来。
心脏猛地一沉,她下意识拦住他:承砚,评审团已经在等你主持品鉴环节了,这是最重要的部分。
傅承砚的脚步停下,目光掠过她,像在看一个不懂事的物件,淡漠又疏离:晚萤,你替我开场。曼芝她……一个人撑不住了。
那一刻,苏晚萤所有想说的话都堵在了喉咙里。
她没再看他,只是默默拿起那瓶酒,用指甲抠掉了标签一角,将上面原本龙飞凤舞的苏式珍藏(原英文‘Su’s
Reserve’),一笔一划地改回了那个熟悉又刺眼的名字——傅承砚特酿。
品鉴会上,聚光灯灼热。
苏晚萤强撑着微笑,用最专业的术语讲解着酒体的层次与风味,台下掌声寥寥,所有人的目光都在搜寻那个缺席的主角。
中途,傅承砚没有回来。
林曼芝却来了。
她穿着一袭摇曳生姿的酒红色长裙,妆容精致,丝毫不见高烧的病容。
她在媒体的闪光灯下款款走到台前,接过侍者递上的酒杯,轻啜一口苏晚萤倾注了三年心血的酒液,而后对着镜头,笑得风情万种:这味道……像极了当年我们在波尔多,一起调配的那一支。
全场哗然。
傅林定情之作重现、天才酿酒师为爱复刻回忆,媒体们像是嗅到血腥味的鲨鱼,疯狂记录着这戏剧性的一幕。
苏晚萤站在聚光灯照不到的边缘,听见身旁的周导低声叹气,带着一丝失望:原来……这不是傅老师的原创作品
她没有辩解一个字。
转身离开会场时,手肘不经意地撞翻了展示台上的整瓶酒。
深红色的液体如决堤的血,迅速浸透了纯白的地毯,像一道狰狞的伤口。
镜头最后定格在她孤身走入巴黎夜雨的背影,冰冷的雨水打湿了她的风衣。
没人看见,她手机屏幕悄然亮起,弹出一条系统消息——
尊敬的苏女士,您提交的‘晚萤’独立品牌注册申请,已通过审核。
巴黎的雨夜,是结束,也是一场无声复仇的开始。
2
三个月后,上海老城区,一栋爬满青藤的石库门小楼里。
空气中还弥漫着搬家后的混乱气息,苏晚萤正蹲在地上,小心翼翼地捡拾着摔破的水晶醒酒器碎片。
锋利的边缘划破了她的指尖,渗出细小的血珠,她却浑然不觉。
这只醒酒器,是她和傅承砚在巴黎最后一顿晚餐时用的。
她本想连同那些不堪的回忆一并扫进垃圾桶,指尖却在触碰到冰凉的碎块时顿住了。
午后的阳光穿过老旧的木窗,恰好打在一块不规则的碎片上,折射出的七彩光斑像一群迷路的蝴蝶,停驻在斑驳的墙面上。
苏晚萤怔住了。
她忽然想起,大学时为了凑学分辅修的珠宝设计课,想起那些画了满本子的设计稿,和被傅承砚一句玩物丧志就轻易丢弃的梦想。
那天晚上,她在积满灰尘的阁楼里翻出了大学时用的旧工具台。
当、当、当……敲打声在寂静的小楼里回响,像是敲在沉寂已久的心脏上。
几天后,一枚以醒酒器残片为主体、用银丝缠绕出花朵绽放姿态的胸针,在她布满薄茧的指尖诞生。
她给它取名,破茧绽放,破茧或碎绽,都好。
房东陈阿姨端着绿豆汤上来看她,一眼就瞧见了桌上的胸针,眼睛都亮了:我的天,丫头,你还有这手艺!这可比外面卖的那些好看多了,这个能卖钱!楼下新开那家咖啡馆的老板娘,前两天还念叨着想找个本地艺术家合作,在店里做个陈列呢!
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将苏晚萤回家的路彻底困住。
她抱着装有几件新作的木盒,狼狈地缩在街角屋檐下等车,雨水打湿了她的裤脚,凉意直往骨子里钻。
就在这时,一辆黑色的SUV悄无声息地滑到她面前停下,溅起一片水花。
车窗缓缓降下,露出一张轮廓分明、眼神沉稳的脸。
男人开口,声音像雨中被洗过的青石,干净而低沉:需要送你一程吗我是陆景舟,刚才在咖啡馆看到你的设计。
他递出一张名片,苏晚萤瞥见他挺括的制服肩章在昏暗天色里闪着微光。
车内暖气很足,陆景舟并未多问她的窘迫,也没有刻意安慰,只是平淡地聊起她的作品:我飞过很多地方,见过最昂贵的宝石,但从没见过能把破碎这件事,讲得这么温柔的东西。
一句话,让苏晚萤瞬间红了眼眶。
下车时,雨已经停了。
陆景舟看着她抱紧怀里的木盒,像是抱着全世界最珍贵的宝藏,忽然轻轻补了一句:下次展览,我会来买第一件。
苏晚萤望着那辆车汇入车流,尾灯在湿漉漉的夜色里拉出长长的红线。
她第一次觉得,原来在自己都快遗忘的角落里,真的有光。
那晚之后,苏晚萤的世界仿佛被重新点亮。
她辞掉了那份聊以糊口的翻译工作,全身心投入到自己的设计中。
半年后,上海设计周,一个不起眼的小型展台前。
苏晚萤深吸一口气,调整好最后一盏射灯的角度,准备迎接属于自己的第一束光。
然而,她没等到观众的掌声,却先等来了一阵骤然响起的、夹杂着惊呼与骚动的脚步声,正朝着她这个不起眼的角落,步步紧逼。
3
人群像被无形的手拨开,露出一条通道。
通道尽头,傅承砚就站在那儿,一身高定西装被奔波揉搓得满是褶皱,一贯清隽的脸上,眼下的青黑浓得化不开,像是三天三夜没合过眼。
他死死盯着苏晚萤,手里攥着一张纸,那纸张的边角因为被紧握而蜷曲,苏晚萤一眼就认出,那是她三年前搬家时,随手扔进垃圾桶里的一张设计草图的复印件。
周围的窃窃私语像蚊蚋般嗡嗡作响,可苏晚萤的世界里,只剩下他沙哑得几乎破音的嗓音。
晚萤,我查了三年所有署名我的酒,是你调的……是你。他往前一步,声音里带着一种濒临崩溃的颤抖,林曼芝那天根本没生病,她在朋友圈发了在米其林餐厅拍照打卡的照片!
他像是要把压抑了千百个日夜的真相一口气倾吐出来,呼吸急促,我翻遍了你删掉的所有云端备份,用软件恢复了数据,才发现你为我写的每一行风味笔记背后,都跟着一串独一无二的原创配方编号!
他猛地伸出手,掌心里躺着一枚被烧得只剩一半的U盘,残破的金属外壳上,还能依稀看到她名字的缩写。
我能解释,三年前的事,我全都能解释,给我一次说话的机会。
他的哀求和狼狈,在展会明亮的灯光下无所遁形。
周围的观众已经从最初的惊愕变成了探究和八卦,相机快门声此起彼伏。
苏晚萤却连眼睫毛都没颤一下。
她只是平静地抬手,将自己胸前那枚由碎裂水晶重塑而成的Broken
Bloom胸针取了下来,轻轻放在展位的桌上,发出清脆一声响。
她迎上他血红的双眼,声音不大,却清晰地穿透了所有杂音:它值一万,要买吗
当晚,陆景舟接到调度通知,要飞一趟临时的国际航班。
起飞前还有些时间,他想起白天的阵雨,顺路绕道她住处送伞。
车停在楼下,却看见苏晚萤就坐在门口的台阶上,路灯将她的身影拉得细长。
她手里紧紧攥着的,正是那枚烧毁的U盘,肩膀控制不住地微微抖动。
他没问发生了什么,只是走过去,在她身边坐下,将伞放在一旁。
有时候,不是所有火都能扑灭,他看着远处的车流,声音温和,也不是所有灰烬,都值得被重新点燃。
苏晚萤缓缓抬起头,眼眶泛红地看着他:你说……一个人能同时欠两个人债吗一个,欠了我被偷走的尊严。另一个,正在给我飞起来的翅膀。
陆景舟沉默了片刻,从制服口袋里掏出飞行日志本,翻到空白的一页,用钢笔迅速画了一架正在爬升的飞机。
你看,他指着图纸,起飞的时候,总是要先放下沉重的起落架。
苏晚萤看着那简洁却充满力量的线条,终于笑了,眼角却滑下一滴泪。
而此刻,百米外的街角阴影里,傅承砚靠在冰冷的车身上,手中紧握着一张刚从医院拿回的诊断书。
上面长期焦虑诱发心律失常的字样刺得他眼睛生疼,医生让他立刻静养的叮嘱还在耳边。
可他只是死死盯着她那扇亮着灯的窗口,纹丝未动。
这一夜,注定难眠,却又似乎比过去三年任何一个夜晚都要踏实。
苏晚萤洗漱完毕,将那枚U盘扔进了抽屉最深处,不再去看。
窗外霓虹流转,将这座不夜城映得明明灭灭,而她终于沉入了一片久违的、没有噩梦的黑暗。
4
凌晨三点的门铃声,像一把淬了冰的尖刀,猛地刺破了苏晚萤难得的安眠。
陈阿姨焦急的声音隔着门板传来:小姐,你快醒醒,楼下保安打电话说,有个人在你公寓外站了一整夜!
苏晚萤心脏骤停一秒,披上外套走到门口,透过猫眼只看到陈阿姨慌张的脸。
她打开一条门缝,冷风瞬间灌了进来。
陈阿姨压低声音:保安说那人浑身都湿透了,怎么劝都不走,问他找谁也不说,就死死盯着我们这层楼。
话音未落,电梯门叮地一声打开,许征一脸疲惫地冲了出来,他看到门缝里的苏晚萤,像是找到了主心骨,声音又急又低:苏小姐,傅总他……他昨晚私自调了我手机的定位,知道您住在这儿。医生叮嘱他绝对不能再熬夜,可他把药全扔了!
苏晚萤的心沉了下去。她走到窗边,拨开百叶帘的一角向下望。
楼下的路灯光晕里,果然站着一个熟悉的身影。
傅承砚就那么靠着墙,任由冰冷的夜雨浇透他昂贵的西装,脸色青白得像一张浸了水的纸。
他手里死死攥着的,是那个被火烧毁了一半的U盘,边缘的焦黑刺痛了她的眼。
她隔着冰冷的玻璃窗看着他,雨水顺着他的发梢滴落,砸在他手里另一张薄薄的纸上。
那是一份诊断书,即便隔着这么远,她也能辨认出心律失常,建议静养几个字,此刻正被雨水洇成一团模糊的墨。
她没有下楼,也没有开门,只是转身对陈阿姨说:把伞给他,再告诉他一句话。
陈阿姨接过伞,有些犹豫。
苏晚萤的语气没有丝毫波澜:告诉他,想赎罪,就别用我的内疚当台阶。
傅承砚没有接那把伞。
他只是听完陈阿姨的传话后,动作迟缓地将那张湿透的诊断书小心折好,塞进外套的内袋,仿佛那是什么绝世珍宝。
然后,他抬起头,深深地看了眼她窗口的方向,那双曾经意气风发的眼睛,此刻只剩下无边无际的死寂。
他转身离开时,脚步虚浮得厉害,像一具被彻底抽走灵魂的躯壳。
三天后,新生代设计力量预展酒会。
苏晚萤作为特邀设计师,正在展厅的角落调试着她的作品——破碎之花系列灯光的明暗。
陆景舟的航班延误,没能陪她一起来。
这时,主办方的负责人赵明远端着酒杯凑了过来,脸上是商人特有的圆滑笑意,声音却刻意压低了:苏老师,有个事得跟您通个气。林曼芝女士刚联系我,说想临时为傅承砚老师办一场个人主题展,名字都想好了,叫‘失而复得’。
苏晚萤调试灯光的动作一顿。
赵明远面露难色地继续说:展品……包括您那款波特酒的原始调配记录。林女士那边说,是您当初主动赠予傅老师的创作灵感。
苏晚萤猛地抬头,目光锐利如刀:那些资料从未对任何人公开过。
我知道
轰的一声,苏晚萤的脑子炸开了。
那是她和傅承砚分手前夜,她独自喝光半瓶威士忌,对着手机录下的一段早已被她遗忘的喃喃自语。
有人窃取了她最脆弱的时刻,准备将它锻造成一把利刃,在众目睽睽之下,彻底摧毁她的新生。
她只觉得指尖一阵阵发冷,几乎握不住手里的控制器。
就在这时,身后传来一阵沉稳有力的脚步声。
一个熟悉的气息裹挟着机舱特有的微凉空气将她笼罩。
陆景舟将一个飞行包随手放在地上,他身上还穿着飞行制服,肩章都来不及摘,风尘仆仆,却眼神坚定:我申请了紧急备降,现在过来,还来得及吗
苏晚萤看着他,眼眶微热,紧绷的神经奇迹般地松弛下来。
她知道,这场以爱为名的围猎,真正的序幕才刚刚拉开。
5
预展现场的镁光灯亮如白昼,将林曼芝那身专门定制的酒红色长裙映衬得愈发夺目。
她像一朵盛放的红玫瑰,优雅地站在媒体中央,手中高举着一份装裱精致的文件,标题赫然是苏晚萤亲笔创作手稿复印件。
她的声音温柔而富有感染力,动情地讲述着一个关于伯乐与千里马的温情故事:很多人不知道,承砚为了激发晚萤的灵感,常常彻夜陪她探讨,甚至亲自为她调配能激发味蕾层次感的基酒。这份手稿,就是他们师徒情谊最好的见证。
镜头不失时机地扫向展厅另一侧的苏晚萤。
她安静地站在自己的独立展台前,并未理会那场独角戏。
她的指尖正轻抚着胸前一枚别致的吊坠,吊坠的核心,是几滴琥珀色的酒液被特殊工艺凝固成的结晶,在灯光下折射出迷离的光。
她没有声嘶力竭地反驳,甚至连一丝多余的表情都欠奉,只是平静地抬眼,看向人群中一位熟悉的身影:周导,能麻烦您调出《东方风土》拍摄期间的原始录音档案吗我想,事实的声音比任何言语都更有力。
周导略一颔首,很快,一段未经剪辑的音频通过现场的音响系统清晰地播放出来。
那是深夜工作室里微弱的电流声,伴随着一个女孩略带疲惫却无比专注的低语。
录音连续播放,记录着她独自一人反复调试酒精度长达七个小时的全过程:不行,单宁结构太紧,加0.3%的马德拉酒提亮尾韵试试……这个批次的果香前调太冲,需要冷浸渍再延长六小时……
音频中的专业术语和精准判断,让在场的行家们纷纷动容。
苏晚萤随即在大屏幕上展示了她的云端加密日志,每一份配方的编号、详细参数和创建时间戳,都清晰地显示早于傅承砚在任何场合公开提及该酒款的时间。
铁证如山。
现场瞬间哗然,窃窃私语汇成一股暗流。
不远处的赵明远脸色骤变,几乎是肉眼可见的灰败下去。
而舞台中央的林曼芝,脸上的完美笑容终于出现了一丝裂痕,微不可察地僵硬着:这些……现在的技术,也能造假。
data-fanqie-type=pay_tag>
苏晚萤终于抬起眼,目光清冽如冰,直直射向她:能造假的有很多,但从来都不是才华。
那一晚,喧嚣落幕,苏晚萤收到一个匿名寄来的加密U盘。
发件人是许征。
她插上电脑,里面是一段傅承砚办公室的监控录像。
画面里,林曼芝正趁着四下无人,鬼鬼祟祟地翻找着傅承砚的抽屉,将苏晚萤偶尔遗落在那里的设计草图与语音备忘录一一偷拍下来。
视频里甚至有苏晚萤一次醉酒后,趴在桌上断断续续呢喃创作灵感的片段,被林曼芝如获至宝般逐帧截取。
滔天的怒意几乎要冲垮她的理智,但当视频播放到最后一幕时,她浑身的血液都凉了。
傅承砚回到了办公室,他清晰地看到了林曼芝的所作所为,却没有半分阻止的意思,只是沉默地走过去,亲手关掉了监控系统。
原来他不是被蒙骗,他是默许,是这场掠夺的同谋。
苏晚萤面无表情地将U盘锁进保险柜,然后拨通了周导的电话,声音冷静得可怕:周导,我想做一档独立的纪录片,不为任何人背书,只讲讲那些被藏在耀眼名字背后的,真正的创造者。
挂断电话,她深吸一口气,翻开了全新的设计稿。
笔尖在纸上游走,一个由暗色宝石向璀璨钻石渐变过渡的项链轮廓逐渐清晰,她为这个新系列命名为从阴影,走向光芒——从阴影,走向光芒。
就在这时,手机屏幕亮起,是陆景舟发来的一条简讯:明早八点,虹桥T2,我执飞东京,舷窗朝南,能看到第一缕朝霞。
苏晚萤盯着那行字看了很久,指尖微动,轻轻回了两个字:知道了。
新的一天,总要从看见光开始。
而她,将亲手为自己拉开黎明的序幕。
6
暗影与光芒系列入选巴黎时装周官方合作展品的消息,像一颗深水炸弹,瞬间引爆了整个国内设计圈。
品牌官网在短短一小时内因流量过载而数次崩溃,社交媒体上,苏晚萤三个字以一种近乎野蛮的姿态,霸占了热搜榜首。
庆功宴的喧嚣被隔绝在门外,苏晚萤独自留在灯火通明的工作室,亲自核对着雪片般飞来的订单。
落地窗倒映出她清瘦而专注的身影,沉静得仿佛外界的狂欢与她无关。
突然,门铃声急促地响起。
她以为是落下东西的助理,起身开门,却在看清来人时,浑身血液仿佛瞬间凝固。
傅承砚坐在轮椅上,脸色是病态的苍白,身旁站着他的私人医生杜衡。
曾经那个意气风发,掌控着商业帝国的男人,此刻眼窝深陷,连呼吸都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虚弱。
心律失常,发作得太急,在医院住了两周。他的声音沙哑得像被砂纸磨过,杜医生说,再这样下去,我可能活不过四十岁。
苏晚萤的心口像被什么钝器重击了一下,闷得发疼,但脸上却未流露分毫。
她只是冷淡地看着他,等着他的下文。
傅承砚没有再卖弄脆弱,而是让杜医生递过来一个厚重的盒子。
打开,里面是一本复刻的手写笔记。
苏晚萤一眼就认出,那是过去三年,她为他品鉴每一款酒后,记录下的风味笔记。
只是这一本,每一页的页脚,都用烫金工艺烙上了她的名字——苏晚萤。
我不是来求你原谅的。傅承砚的目光终于从她脸上移开,落在那本笔记上,带着一种近乎绝望的自嘲,我是来告诉你,你亲手烧掉的那枚U盘,我找人花了半年,把碎片重新拼好了。
他抬起头,黑沉的眸子里映着她的倒影,一字一句道:里面有一段你没听过的尾音。在你醉酒后录下的。你说:‘承砚,如果有一天你不爱我了,请记得,我曾真心爱过你。’
我现在才懂,他的喉结滚动了一下,那不是卑微,是馈赠。
第二天清晨,第一缕阳光穿透云层。
苏晚萤抱着最新的设计稿,走向机场。
陆景舟将执飞今天的巴黎航线,这是他们心照不宣的约定。
她在安检口远远望见了他。
他穿着一身笔挺的机长制服,肩宽腿长,身形如松,正与同事交代着什么。
似乎是感受到了她的目光,他侧过头,对她露出一个清浅的笑意。
苏晚萤的心跳刹那间乱了节拍。
可就在她拿出登机牌,即将刷卡入闸的那一刻,她忽然停住了。
脑海里回响起昨夜陈阿姨在电话里语重心长的话:丫头,翅膀硬了不怕飞得高,就怕一开始就飞错了方向。你的根基还没扎稳,巴黎固然风光,但亲手监制第一批量产的样件,才是你眼下最该走的路。
她看着登机牌上自己的名字,又望向远处那道挺拔的身影,最后,将那张通往巴黎的门票,轻轻撕成了两半。
她转身走出航站楼,拨通了助理的电话:小满,取消巴黎行程。通知工厂那边,我要亲自过去,监制第一批量产样件。
挂断电话,她抬头看向天空,一架巨大的客机正轰鸣着冲破云层,向着远方飞去。
她嘴角微扬,掏出手机,编辑了一条没有发送的短信:景舟,等我真正准备好那天,我会坐在你飞的航班上,亲手把‘暗影与光芒’戴给你看。
此刻,万米高空的驾驶舱内,陆景舟凝望着舷窗外绚烂的朝阳,修长的指尖在仪表盘上,无意识地敲击着一段轻快的节奏——那正是苏晚萤最爱的那首爵士乐的前奏。
上午十点,苏晚萤回到工作室。
助理林小满像只热锅上的蚂蚁,一见她就冲了过来,脸上是混杂着激动与焦灼的复杂神情。
晚萤姐,你可算回来了!出大事了!
7
林小满带着哭腔,声音几乎要破碎了。
她举着手机,屏幕上赫然是一段精心剪辑过的短视频。
画面里,三年前的苏晚萤,在品酒会嘈杂的后台,正微微低头,专注地为一个男人整理着西装袖口。
镜头语言极具暗示性,柔光滤镜下,她的侧脸温柔得像一幅画。
而那个男人,正是新锐策展人赵明远。
视频配文更是伤人——最温柔的影子。
发布者,林曼芝,赵明远如今的合作伙伴,也是苏晚萤设计学院时期的老对手。
苏晚萤的目光在屏幕上停留了三秒,工作室里死一般的寂静,只听得见林小满压抑的啜泣声。
她没有像林小满预想中那样暴怒或惊慌,而是平静地走到电脑前坐下,指尖在键盘上敲击几下,调出了一个加密文件夹。
那是她所有重要项目留存的原始素材。
很快,三年前品酒会的跟拍录像被找了出来。
时间戳清晰地显示,林曼芝发布的视频,被恶意地向后延迟了整整三分钟。
那被剪掉的三分钟里,是她作为特邀青年设计师上台发言,却被傅承砚当众冷声打断的难堪时刻。
而她为赵明远整理袖口,不过是上台前,对方不慎被侍者酒水洒湿的举手之劳。
原来如此。
一场处心积虑的、企图将她钉死在男人附庸标签上的舆论狙击。
联系周导,苏晚萤的声音冷静得没有一丝波澜,我要当日全程跟拍的未剪辑版,就说我急用。她一边说,一边新建了一个文档,亲自撰写声明稿。
没有长篇大论的辩解,只有几行字:我不是谁的影子。我是苏晚萤。文末,她附上了一个视频链接——那是她的获奖系列Shadow
&
Shine首条项链的设计过程。
视频从一滴凝固在桌面上的暗红酒液开始,灵感迸发,草图勾勒,最终化为一条在光影变幻中熠熠生辉的金属曲线。
从阴影到闪耀,不言而喻。
声明发布两小时后,苏晚萤
我不是谁的影子话题空降热搜第一。
赵明远的电话几乎立刻就打了过来,语气充满歉意,并当即表示会取消与林曼芝的所有合作策展。
同一时间,在东海万米高空之上,一架飞往巴黎的航班进入平稳巡航。
机长陆景舟收到乘务长递来的一张便签纸,上面是娟秀的手写字迹:刚才地面通讯有您一条私人留言,已转录在耳机音频第三轨。他戴上降噪耳机,切换频道。
电流的微弱噪音后,响起的是一段极轻的录音,是苏晚萤的声音,清晰地念着一组数字:06182309。短暂的停顿后,她又补了一句,带着一丝若有若无的笑意:不是密码,是舷窗编号。那天你说,从这个位置能看到最完整的朝霞。
陆景舟愣住了。
他修长的指尖无意识地抚过驾驶舱右前方,那第六排第十八扇他再熟悉不过的舷窗。
那是他每次执飞这条航线,都会为她默默留下的位置。
他没有回复,只是在飞行日志的空白处,用钢笔画下了一枚小小的吊坠轮廓,旁边标注了两个字:待交付。
而此刻在市中心医院,傅承砚的心脏复诊刚刚结束。
杜医生看着监护仪上的数据,委婉地劝阻:傅先生,你的心脏承受不了更多剧烈的情绪波动,更别提这种执念。傅承砚望着窗外川流不息的街道,仿佛能看到苏晚萤工作室所在的方向,他低声开口,像是说给自己听:我知道她不会回头……可我总得让她知道,我不是一开始,就没看见她。
傍晚,苏晚萤刚处理完工作室的邮件,林小满的手机就响了起来,她接听后捂住话筒,眼睛亮得惊人,压低声音对苏晚萤说:晚萤姐,周导的电话!
8
苏晚萤跟着周导走进昏暗的剪辑室,空气里弥漫着设备散热和咖啡混合的味道。
《东方风土》的终审样片正在大屏幕上播放,每一帧画面都精致得如同油画。
可苏晚萤的镜头,要么是模糊的背景板,要么是作为傅承砚助理身份的一闪而过。
周导有些尴尬地清了清嗓子,正要解释这是投资方的意思,苏晚萤却平静地打断了他。
周导,我能看看所有的废片素材吗她的声音没有一丝波澜,仿佛只是在陈述一个事实。
周导一愣,随即点头应允。
在堆积如山的素材硬盘里,苏晚萤精准地找到了第十七卷备份带。
当那段三年前从未被启用的采访画面出现时,她的指尖微微发凉。
画面里,年轻的傅承砚意气风发,记者问他:傅老师,这次项目中最依赖的人是谁傅承砚的视线越过镜头,望向远处正专注调试酒温的苏晚萤,嘴角噙着一抹淡得几乎看不见的笑意,声音清晰地传出:晚萤她只是习惯性完美。那句话像一把淬了冰的刀,精准地扎进她尘封的记忆。
她面无表情地将这段视频导出,连夜送去做了一份同期录音频谱分析报告,用冰冷的数据证明声音未经任何剪辑。
随后,她将视频、报告,以及许征匿名发来的几张傅承砚与林曼芝私下会面的监控截图,打包发给了周导。
三天后,《东方风土》全球上线。
正片结尾处,一段新增的旁白悠悠响起:有些光芒,曾被长久地,称作反射。紧接着,镜头缓缓推近一双正在调配酒液的手,骨节分明,动作优雅而专业。
屏幕上,一行字幕清晰浮现:本片风味总设计——苏晚萤。
当晚,林曼芝团队精心准备的公关通告,还没来得及掀起水花,就彻底石沉大海。
业内口碑一夜之间惊天反转。
初夏的夜晚,苏晚萤受邀出席设计协会的闭门酒会。
她刚走出灯火辉煌的会场,就看见街角停着一辆再熟悉不过的黑色轿车。
车窗降下一半,傅承砚坐在驾驶座上,身边放着一个行李箱,似乎在等什么人。
苏晚萤的脚步只顿了一秒,便转身看向身后赶来的陆景舟,脸上漾开一个清浅的微笑:送我回家吧,明天还要去工厂试第一批量产的模具。归途的车里,陆景舟忽然打破了沉默:他托许征给我带了句话。苏晚萤看向窗外流动的光影,没有作声。
他说,你之前烧掉的那个U盘里,还有一段他没听完的语音,是你哼的一首爵士乐。苏晚萤的身体几不可察地一僵。
陆景舟侧头看了她一眼,眼神澄澈而坦荡:我没听。有些旋律,只该由亲耳听见的那个人珍藏。车灯划破沉沉夜色,苏晚萤望着窗外飞逝的街景,许久,才轻声说:景舟,下周我的品牌发布会,我想用一首曲子做走秀配乐。陆景舟嘴角的弧度悄然加深:巧了,我刚申请了调休。同一时刻,许征站在傅承砚的公寓楼下,将一把钥匙和一封信交给了物业代为转交。
信封里没有称谓,没有落款,只有一行决绝的字:您需要的不是助理,是一个能对您说真话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