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甩锅侠上司降临,工位秒变背锅场
王小明坐在宏图大展互联网公司产品部最角落的工位上,盯着电脑屏幕里刚改到第三版的用户需求文档,手指在键盘上悬着没敢按保存。窗外的阳光透过百叶窗,在文档上投下一道一道的阴影,像极了他此刻七上八下的心情——今天是新上司李伟入职的第一天,早会已经开了一个小时,部门里每个人的方案都被批得千疮百孔,现在就剩他还没被点名。
王小明。
突然,一个略带尖锐的声音划破办公室的寂静,王小明心里咯噔一下,猛地抬头,正好对上李伟那双像鹰隼似的眼睛。李伟穿着一身笔挺的深灰色西装,头发梳得锃亮,连皮鞋尖都能映出人影,他手里捏着一叠打印出来的报告,其中最上面那份,正是王小明昨天熬夜写完的用户反馈分析。
这份报告,李伟把报告往会议桌上一摔,纸张发出啪的一声脆响,吓得坐在前排的小林一哆嗦,数据错了三个地方,逻辑混乱得像一团乱麻,你是随便从网上抄的,还是根本没把工作当回事
王小明赶紧站起来,手心里全是汗:李经理,这份报告我昨天写完后发您邮箱了,您回复‘阅’,我还以为……
以为我没看李伟打断他,嘴角勾起一抹嘲讽的笑,我看了,但我没想到你连最基础的数据核对都做不好。我从‘卷王’公司过来,带过的下属随便拎一个出来,都比你细心十倍。今天下班前,把修改版交上来,要是再出错,这个月绩效扣二十分。
王小明还想辩解,却见李伟已经转过身,对着部门其他人说:你们也是一样,做工作要拿出十二分的精神,别什么阿猫阿狗的活儿都往我这儿递,我没那么多时间给你们擦屁股。说完,他夹着公文包,踩着皮鞋哒哒哒地走回了经理办公室,留下一屋子面面相觑的同事。
王小明坐回工位,打开邮箱,找到昨天发给李伟的邮件——晚上十点十五分发送,十点二十分收到回复,只有一个字:阅。他盯着那个阅字,心里又气又委屈,感觉自己像个刚入学就被老师冤枉的小学生。旁边的张姐偷偷递过来一颗糖,小声说:忍忍吧,李经理这脾气,以后有得受。
王小明剥开糖纸,把糖塞进嘴里,甜丝丝的味道却没驱散心里的憋闷。他看着电脑屏幕上的需求文档,突然觉得,这个工位好像不是用来工作的,而是专门为他准备的背锅场。
2
背锅日常无休无止,冤种下属在线渡劫
自从李伟入职后,王小明的背锅日常就像按下了循环键,每天都有新的锅从天而降,让他防不胜防。
周三早上刚到公司,王小明就被李伟叫进了办公室。李伟坐在老板椅上,手指在桌面上敲得哒哒响,面前放着一张设计部门的进度表。王小明,你对接的那个APP首页改版,设计那边怎么还没出初稿李伟的语气带着明显的不满。
王小明赶紧解释:李经理,我昨天还跟设计部的张哥确认过,他说三天内肯定出初稿,今天正好是第三天,我上午再跟他催一下。
还催李伟猛地一拍桌子,吓得王小明往后退了一步,项目都快延期了,你才想着催我昨天跟大领导汇报进度,说设计那边已经在收尾了,结果现在连初稿都没影,你让我怎么跟大领导交代
王小明愣住了——他昨天明明跟李伟汇报过设计部的进度,说还需要一天才能出初稿,当时李伟只顾着看手机,随口说了句知道了,现在怎么反倒怪起他来了李经理,我昨天跟您汇报过……
你汇报了吗李伟皱着眉,一脸我怎么没印象的表情,我怎么不记得就算你汇报了,那也是你对接不力,不然设计那边怎么会拖进度你要是早点盯着,他们能这么懈怠吗
王小明张了张嘴,想把昨天的聊天记录调出来给李伟看,可看着李伟那副蛮不讲理的样子,又把话咽了回去。他知道,就算拿出证据,李伟也会找别的理由把责任推到他身上。
没过几天,又一场背锅大戏上演了。李伟要给一个重要客户做方案演示,让王小明帮忙整理方案里的预算表。王小明熬夜把预算表核对了三遍,确认没有问题后才交给李伟。可演示的时候,客户突然指出预算表上有一个数据算错了,比实际成本少了两万块。
李伟的脸瞬间就白了,他先是愣了几秒,然后立刻转过身,指着王小明说:实在抱歉,王经理(客户姓王),这个预算表是我下属王小明做的,年轻人做事就是不细心,回去我一定好好批评他,让他重新核对。
客户皱了皱眉,没再多说什么,但眼神里的不满已经很明显了。演示结束后,客户走之前特意跟李伟说:李经理,下次做方案还是仔细点,这么重要的预算都能出错,会让我们觉得你们公司不够专业。
客户走后,王小明跟李伟理论:李经理,那个预算表我核对了三遍,肯定没问题,是不是您后来又改了数据,忘了告诉我
李伟坐在沙发上,喝了口咖啡,慢悠悠地说:我改没改重要吗重要的是客户看到错了,而且这个预算表是你交上来的,责任自然在你。作为下属,要学会替上司承担责任,不是等着上司跟你掰扯谁对谁错。
王小明站在原地,感觉自己的肺都要气炸了。他看着李伟那副理所当然的样子,突然觉得冤种这两个字,简直就是为他量身定做的。他甚至在心里默默算了算,这半个月来,他已经背了五个锅,平均三天一个,照这个速度,用不了多久,他就能凑齐背锅十件套了。
3
反抗小火苗刚点燃,就被冷水浇灭
王小明不是没脾气的人,连续半个月的背锅生涯,让他心里的委屈和愤怒像堆柴火似的,越积越多,终于在一个周五的下午,燃起了反抗的小火苗。
那天早上,李伟把王小明叫到办公室,扔给他一份市场调研报告的需求清单:下周一早上,我要看到这份报告,还要附带三个竞品的详细分析,不能有任何差错。
王小明拿起清单一看,差点以为自己看错了——报告要求涵盖近半年的市场数据,还要分析用户画像、消费习惯、行业趋势,三个竞品分析更是要包括产品功能、定价策略、市场份额,正常情况下,这份报告至少需要三天才能完成,现在只有一天半的时间,根本不可能做完。
李经理,王小明鼓起勇气说,这份报告的工作量太大了,一天半的时间根本不够,能不能多给我两天时间我保证把报告做得又快又好。
不够李伟冷笑一声,靠在老板椅上,双手交叉放在胸前,我当年在‘卷王’公司,一天做五份报告,还得跟三个客户开会,你这才一份报告,就说时间不够年轻人要多锻炼,别总想着偷懒。要是连这点活儿都干不了,那你可能不适合这份工作。
王小明被李伟的话噎得说不出话来,他知道,跟李伟讲道理是讲不通的,但他也不想就这么忍气吞声。他咬了咬牙,说:李经理,我不是怕吃苦,也不是想偷懒,只是觉得,做工作应该注重质量,而不是一味地追求速度。如果为了赶时间,把报告做得粗糙不堪,反而会影响您的工作,您觉得呢
李伟的脸色沉了下来,语气也变得严厉起来:怎么你这是在教我做事我让你做,你就做,哪来那么多废话要是周一早上我看不到报告,你这个月的绩效就别想要了,还要写一份检讨,在部门会议上念。
王小明看着李伟那副蛮横的样子,心里的小火苗噌地一下就窜了起来。他想跟李伟吵一架,想把手里的清单摔在他脸上,可转念一想,自己刚毕业没多久,要是真的跟上司闹僵了,最后吃亏的还是自己。他深吸一口气,把心里的火气压了下去,默默地拿起清单,转身走出了办公室。
回到工位,王小明看着清单上密密麻麻的要求,眼泪差点掉下来。他打开电脑,开始疯狂地搜集数据、整理资料,连午饭都没顾上吃。从早上九点忙到晚上十一点,眼睛都熬红了,才勉强把报告的框架搭起来。第二天,他又早早地来到公司,继续完善报告内容,直到周日晚上十点,才终于把报告和竞品分析做完。
周一早上,王小明把报告交给李伟,本以为就算得不到表扬,至少也不会被批评,可李伟只扫了两眼,就把报告扔回给他:这报告不行,数据太粗糙,竞品分析也没说到点子上,重写。下午下班前,我要看到修改好的版本。
王小明拿起报告,看着上面寥寥几个批注,心里的小火苗瞬间就被冷水浇灭了。他知道,自己的第一次反抗,以彻底失败告终。
4
办公室寻盟友,却遇三种打工人
data-fanqie-type=pay_tag>
连续的背锅和反抗失败,让王小明意识到,仅凭自己一个人的力量,根本斗不过李伟。他开始留意办公室里其他同事的情况,想找个盟友一起想办法,至少能有人跟他一起吐槽,缓解一下心里的压力。
他第一个盯上的是部门里的老员工张姐。张姐在公司待了五年,换了三个上司,对公司的情况了如指掌,而且为人和善,平时对王小明也很照顾。有一次,部门开会,李伟把张姐负责的项目出的小问题全推到了张姐身上,说她经验不足,考虑不周,还让她写检讨。王小明知道,那个项目的关键决策都是李伟做的,张姐只是负责执行,根本没权力做决定。
会后,王小明趁茶水间没人,赶紧跟了进去。他给张姐倒了杯热水,小声说:张姐,刚才会上李经理那么说,你怎么不解释一下啊明明不是你的错。
张姐接过水杯,叹了口气,靠在墙上,疲惫地揉了揉太阳穴:解释有什么用他是领导,他说什么就是什么。我在这儿待了五年,什么样的上司没见过有抠门的,有官僚的,就属他最难搞。他眼里只有自己的业绩,根本不管下属的死活。忍忍吧,等他哪天业绩不好被公司调走,或者自己跳槽了,咱们就能好过点了。
可一直忍也不是办法啊,王小明着急地说,他天天甩锅,咱们的工作怎么开展而且老是受气,身体和心理都受不了。
张姐笑了笑,拍了拍王小明的肩膀:年轻人,刚入职场都这样,觉得不公平就想反抗,等你再熬几年就知道了,在职场上,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只要不触及底线,多忍忍就过去了。
王小明还想再说点什么,就看到小林端着杯子走进了茶水间,他赶紧把话咽了回去。小林是刚入职没多久的应届生,跟王小明一样,也是职场新人,平时说话直来直去,没什么城府。
小林一进来,就看到王小明和张姐脸色不太好,他放下杯子,小声问:你们是不是也被李经理骂了我昨天帮他整理会议纪要,就因为漏了一个实习生的名字,他就把我骂了一顿,说我不认真、不负责,还说我要是再这样,就把我退回人力资源部。
王小明眼睛一亮,赶紧问:那你打算怎么办就这么忍下去吗
忍我才不忍呢!小林皱着眉,语气里满是不满,我已经在偷偷投简历了,上周还去面试了一家公司,虽然没拿到offer,但我已经积累经验了。等我找到下家,我就立马辞职,才不跟这个‘甩锅侠’耗着呢!
听到小林说要辞职,王小明心里一动。他其实也有过辞职的念头,但又觉得就这么走了,太便宜李伟了,而且他对产品助理这份工作还挺感兴趣,不想就这么放弃。
他又想起了部门里的另一个同事——老周。老周在公司待了四年,平时话不多,总是默默地做自己的事,不管遇到什么事都很淡定。王小明想,老周说不定有什么应对李伟的好办法,于是趁午休的时候,找老周聊了聊。
老周,你觉得李经理这个人怎么样啊王小明小心翼翼地问。
老周正在看手机,听到王小明的话,抬起头笑了笑:挺好的啊,挺有能力的,从‘卷王’公司过来的,肯定有两把刷子。
王小明愣住了,他没想到老周会这么说:可他老是甩锅给下属,你就不觉得委屈吗
甩锅就甩锅呗,老周无所谓地说,反正我做好自己的事就行了,他把锅甩给我,我就接着,大不了写份检讨,扣点绩效,又不会掉块肉。而且他是领导,跟他对着干没好处,还不如安安稳稳地混日子,等拿到年终奖再说。
王小明看着老周那副躺平的样子,心里五味杂陈。他没想到,办公室里竟然有三种打工人:张姐是忍忍党,小林是跑路党,老周是躺平党。而他自己,却不知道该归为哪一类。
5
精心策划反击战,却成大型翻车现场
王小明思来想去,还是觉得不能就这么躺平或者忍忍,他不甘心自己的工作成果被李伟随意践踏,更不甘心天天背锅受气。他决定,要策划一次反击战,至少要让李伟知道,他不是好欺负的,也让其他同事看看,李伟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
机会很快就来了。月底的时候,公司要举办一场小型的用户体验活动,李伟把这个任务交给了王小明,还特意在部门会议上说:这次活动关系到咱们部门的季度考核,王小明,你一定要好好办,不能出任何差错,要是办砸了,你这个月绩效直接扣光。
王小明心里清楚,这是李伟给的烫手山芋,但也是他的反击机会。他花了两天时间,做了一份详细的活动策划方案,从活动流程、预算明细,到人员分工、应急方案,都写得清清楚楚,还特意标注了需要李伟审批和协调的部分,比如活动场地的预定、物料的采购、技术支持的安排等。他想,这次把所有需要李伟负责的部分都列出来,要是出了问题,李伟就没办法再甩锅给他了。
方案写完后,王小明第一时间就交给了李伟。李伟看都没看,就签了字,说:你看着办就行,有问题再找我。王小明心里有点忐忑,但还是按照方案,开始有条不紊地推进活动准备工作。
他联系了一家性价比很高的活动场地,确认了时间和价格,交了定金;跟物料供应商沟通,确定了宣传海报、小礼品的设计和制作;还跟技术部的同事协调好了活动当天的设备调试和技术支持。一切都在顺利进行,王小明心里暗暗庆幸,觉得这次的反击战应该能成功。
可就在活动当天早上,意外发生了。王小明刚到公司,就接到了场地负责人的电话:王先生,实在抱歉,我们场地的水管半夜爆了,现在到处都是水,今天没办法用了,您看看能不能换个时间举办活动
王小明的心瞬间就凉了,他赶紧说:我们今天下午就要举办活动,换时间肯定来不及了,你们能不能想想办法比如尽快修好水管,或者清理好场地
没办法啊,场地负责人无奈地说,水管爆得很严重,至少需要两天才能修好,场地里的水也没办法在短时间内清理干净,实在对不起。
王小明挂了电话,手都在抖。他赶紧跑到李伟的办公室,把情况告诉了李伟。李伟正在对着镜子整理领带,听到王小明的话,不耐烦地说:这么点小事你都搞不定我今天下午要跟大领导去见客户,没时间管你这些破事,你自己想办法解决,别耽误了活动。说完,就拿起公文包,头也不回地走了。
王小明看着李伟的背影,又气又急,但现在不是生气的时候,他必须赶紧找到新的场地。他打开电脑,疯狂地搜索附近的活动场地,一个个打电话咨询,终于在一个小时后,找到了一家离公司不远的场地,虽然价格比原来贵了一千块,但至少能保证活动正常举办。
他赶紧交了定金,跟场地负责人确认了各种细节,然后又马不停蹄地联系物料供应商和技术部的同事,让他们把物料和设备送到新的场地。
忙到下午一点,他才顾上吃了一口面包,然后又去新场地盯着布置,直到活动开始前半小时,才终于把背景板搭建、设备调试、茶歇摆放等所有细节都核对完毕。用户陆续到场时,他后背的衬衫已经被汗水浸透,贴在身上黏糊糊的,可看着大家有序签到、脸上带着期待的表情,他心里还是升起一丝成就感——至少没让活动砸在自己手里。
活动全程很顺利,用户对产品的体验反馈超出预期,甚至有两个客户当场表示要进一步洽谈合作。结束后,王小明累得瘫坐在椅子上,刚想拿出手机跟朋友分享这份轻松,就看见李伟踩着点赶来,手里还拎着没喝完的奶茶。
不错啊王小明,李伟拍了拍他的肩膀,语气里带着一丝敷衍的夸赞,这次活动没出大岔子,还算给部门长脸。我已经跟大领导汇报了,就说咱们团队协作高效,才把突发状况解决得这么好。
王小明愣了愣,合着自己忙前忙后、憋尿跑断腿,最后功劳就成了团队协作他刚想提一句临时换场地的额外支出,李伟已经转身跟客户寒暄,把他晾在了一边。
等客户走光,王小明拿着新场地的定金收据和额外支出的发票找李伟报销,对方的脸色瞬间沉了下来。怎么还多花一千块李伟把票据扔在桌上,指尖敲着桌面发出刺耳的声响,你是不是跟场地那边串通好了故意抬高价赚差价
李经理,我有原场地水管爆裂的照片,还有跟新场地负责人的聊天记录,王小明赶紧掏出手机,当时您电话不接、微信不回,我要是不赶紧定新场地,活动就黄了,到时候部门考核受影响,您怎么跟大领导交代
你还敢顶嘴李伟猛地站起来,办公室的门没关,路过的同事都停下脚步偷偷张望,我让你负责活动,就是让你解决问题的,不是让你拿着发票来跟我讨价还价!这一千块钱,公司不可能全报,要么你自己承担五百,要么这个月绩效扣一千,你选一个!
王小明攥着票据的手青筋都冒出来了,他看着李伟那张蛮横的脸,又瞥见门外同事们同情的眼神,突然觉得特别无力。这场他精心准备的反击战,最后还是成了自己的大型翻车现场。他默默收起票据,转身走出办公室,心里第一次清晰地冒出一个念头:这里,真的待不下去了。
6
优秀员工被截胡,寒心之后定决心
王小明本想借着活动的成功缓和与李伟的关系,可没想到,对方变本加厉。不仅把原本该由他自己对接的客户甩给王小明,还要求每天下班前必须提交一份工作复盘,哪怕当天只是整理了几份文档,也要写成三千字的报告,美其名曰培养总结能力。
王小明每天加班到晚上十点,连周末都要抱着电脑改报告,黑眼圈重得像被人揍了一拳。张姐看他实在可怜,偷偷劝他:要不你也跟小林一样,偷偷投投简历别在一棵歪脖子树上吊死。
王小明当时还犹豫,他觉得自己入职才半年,就这么跳槽太可惜,而且他总觉得,只要自己做得足够好,总能等到被认可的那天。很快,公司季度优秀员工评选开始了,部门同事私下里都跟王小明说:小明,你这季度又做报告又办活动,还帮大家分担活儿,优秀员工肯定是你!
连人力资源部负责评选的同事都偷偷跟他透露:你同事评价满分,工作业绩也排在部门第一,只要李经理不反对,这名额跑不了。王小明听了,心里又燃起一丝希望,甚至开始规划拿到优秀员工奖金后,要给爸妈买什么礼物。
可公布结果那天,他彻底傻了眼——优秀员工的名字赫然写着李伟。王小明冲到人力资源部追问,对方支支吾吾半天,才小声说:李经理说,活动的成功是他指导有方,你的报告也是在他的修改下才通过的,而且他还跟大领导说,你虽然努力,但做事不够稳重,还需要锻炼……
后面的话王小明没听清,他只觉得脑子里嗡嗡作响。他想起自己熬夜改报告时,李伟连看都没看就签了字;想起活动当天自己跑断腿,对方却踩着点来抢功劳;想起自己一次次被甩锅、被批评,却还傻傻地抱着再坚持一下的念头。
那天晚上,王小明坐在工位上,看着电脑里自己半年来做的所有工作文档,突然就哭了。不是委屈,是寒心。他终于明白,跟李伟这样的上司,讲道理、拼努力都是没用的,继续耗下去,只会把自己的热情和精力全耗尽。他擦干眼泪,打开了招聘网站——这一次,他下定决心要走了。
7
秘密筹备跑路计,夹缝里找机会
王小明开始偷偷准备跑路。他把简历藏在加密文件夹里,命名为产品资料汇总,每天趁午休时躲在楼梯间投简历,手机调成静音,生怕被李伟发现。
有一次,他正在楼梯间跟招聘HR打电话,聊到一半,突然听见李伟的声音从楼下传来:王小明呢让他把昨天的客户资料给我送过来!王小明吓得赶紧挂了电话,压低声音说:我马上就来!然后一路小跑回办公室,心脏跳得像要蹦出来。
为了不引起怀疑,他对李伟的要求还是照做不误,甚至比以前更积极。李伟让他改报告,他改完后会主动找对方请教:李经理,您看这里是不是还要再补充点数据李伟让他对接客户,他会每天发三次进度汇报,哪怕客户只是回复了一句知道了。
李伟果然对他放松了警惕,甚至在部门会议上还夸了他一句:王小明最近进步挺大,做事越来越有章法了。王小明低着头,心里冷笑——您可千万别夸我,我怕我忍不住笑出声。
投简历的过程并不顺利。有几家公司觉得他工作年限太短,还有一家公司的面试官问他:你为什么想离开现在的公司是不是因为你自己能力不行,跟不上节奏王小明攥紧了拳头,还是忍住了没说李伟的坏话,只说:我想找一个能更好发挥自己专业能力的平台。
就在他快要放弃的时候,一家做智能硬件的公司给了他面试机会。面试那天,他特意跟公司请假,说要去医院复查(上个月加班太多,他确实去医院开了点安眠药)。面试他的是产品总监张哥,特别接地气,没问那些虚头巴脑的问题,反而跟他聊起了之前办活动时遇到的突发状况。
王小明把自己怎么找场地、怎么协调资源的过程说了一遍,还提到了李伟让他自己承担额外支出的事。张哥听了,拍了拍他的肩膀:小伙子,能在这种情况下把活动办好,还没抱怨,说明你不仅有能力,心态还稳。我们公司就需要你这样的人。
三天后,王小明收到了offer,薪资比现在高两千,还能参与核心项目。他拿着手机,在茶水间偷偷跳了起来——跑路计终于有眉目了!
8
交接埋雷防甩锅,细节里藏心眼
拿到offer后,王小明开始准备工作交接。他知道李伟肯定会在交接时埋雷,比如把没完成的活儿推给他,或者故意说他之前的工作有问题,所以他提前做了准备。
他把自己负责的所有项目都整理成了一份交接清单,从需求文档到客户联系方式,从预算明细到进度节点,每一项都写得清清楚楚,甚至连3月15日给客户发过产品介绍邮件,客户回复‘下周再聊’这样的细节都记了下来。
清单写完后,他打印出来找李伟签字确认:李经理,这是我目前负责的所有工作,您看有没有遗漏的要是没问题,您签个字,后续交接给其他人也方便。李伟本来想随便扫两眼就签字,可看到清单上密密麻麻的细节,又拿起笔仔细看了起来,看了半天也没找出毛病,只能不情愿地签了字。
交接给新同事小陈那天,王小明特意把李伟叫了过来:李经理,小陈刚接手,有些客户的脾气您比较了解,要不您跟他说两句还有这个项目的预算,之前您说要控制在五万以内,我已经把明细标出来了,您再跟小陈强调一下
李伟本来想躲清闲,被王小明这么一捧,只能硬着头皮跟小陈聊了几句。王小明趁机打开手机录音(提前跟小陈打了招呼,说怕自己记漏细节),心里想着:就算以后李伟说我没交接清楚,我有录音、有签字清单,看他怎么甩锅。
交接过程中,李伟果然想埋雷,让王小明把一份没写完的竞品分析报告做完再走。王小明拿出交接清单,指着上面的竞品分析报告:已完成初稿,待领导审核说:李经理,这份报告我上周就交给您审核了,您说等您看完再改,现在交接清单上也写了‘待审核’,要不您先审核完,我再跟小陈交接
李伟没想到王小明这么较真,只能说:算了算了,这份报告我自己来吧,你赶紧把其他活儿交接完。王小明心里偷着乐,表面上还装作很遗憾的样子:那太可惜了,我还想帮您把报告改完呢。
交接的最后一天,王小明把自己的工位收拾得干干净净,连键盘都擦得锃亮。他跟张姐、小林拥抱了一下,还跟老周说了句以后少熬夜,注意身体。走之前,他最后看了一眼李伟的办公室,门还关着——估计又在里面跟大领导吹自己的业绩呢。
9
摊牌离职超淡定,李伟脸黑没辙
王小明拿着辞职报告找李伟的时候,对方正在跟客户打电话,语气特别谄媚:王总,您放心,这个项目我们肯定给您做到最好,我亲自盯着!挂了电话,看到王小明手里的辞职报告,李伟愣了一下:你怎么突然要辞职是不是因为上次报销的事还在生气
王小明笑了笑,语气特别平静:不是的李经理,我是收到了一家公司的offer,跟我的职业规划更匹配,所以决定离开。感谢您这半年来的‘指导’,让我学到了很多东西。他特意把指导两个字说得重了点,李伟的脸瞬间黑了。
你再考虑考虑,李伟突然换了副语气,你现在的岗位很重要,我正打算给你涨薪呢,你要是走了,我一时半会儿找不到人接手。王小明心里冷笑——早不说涨薪,现在我要走了才说,谁信啊
谢谢您的好意,李经理,王小明还是笑着说,我已经跟新公司确定好入职时间了,不好反悔。而且我觉得,以您的能力,肯定能找到比我更优秀的下属。李伟被他堵得说不出话,只能拿起辞职报告,看了半天也没找到理由拒绝,最后只能签了字。
办离职手续那天,人力资源部的同事跟王小明说:你走了,你们部门好多人都私下里跟我说,也想走呢。李经理最近天天被大领导骂,说他负责的项目进度慢,还把责任推给下属。王小明听了,心里没有幸灾乐祸,只有一种终于解脱的轻松。
离开公司的时候,他回头看了一眼宏图大展的招牌,突然觉得有点可笑——这家公司叫宏图大展,可在李伟手下,他的宏图差点就变成了糊图。他掏出手机,给新公司的张哥发了条消息:张哥,下周一我准时到岗!
10
新岗起飞遇良师,走为上是真明智
王小明到新公司入职的第一天,就感受到了不一样的氛围。办公室里没有压抑的沉默,大家遇到问题都会主动讨论,张哥还特意给他安排了一个导师——老吴,负责带他熟悉业务。
老吴不仅把核心项目的资料整理好给王小明,还跟他说:有不懂的随时问我,别自己憋着。咱们做产品的,讲究的是团队协作,不是一个人闷头干。王小明听了,心里暖暖的,想起以前在宏图大展,有问题问李伟,得到的总是你自己想办法。
入职第二周,王小明负责的一个小功能模块遇到了技术难题,开发同事说实现起来难度太大,建议简化需求。他有点慌,赶紧去找张哥。张哥没批评他,反而跟他一起找开发同事开会,还说:咱们一起想想办法,看看能不能在不简化需求的前提下,找到更简单的实现方式。
最后,他们一起调整了技术方案,不仅实现了需求,还缩短了开发时间。项目上线那天,张哥在部门会议上特意表扬了王小明:小明虽然刚来,但能主动思考,还能跟团队配合好,值得大家学习。王小明低着头,嘴角却忍不住往上扬。
有天晚上,他跟小林聊天,小林说:你走了之后,李伟把所有活儿都推给了我和小陈,还天天骂我们做得不好。我上个月也辞职了,现在在一家小公司,虽然薪资没涨,但做得特别开心。张姐也给她发消息:最近部门好多人都在投简历,大领导好像也发现李伟的问题了,听说要给他调岗呢。
王小明看着手机,突然想起《三十六计》里的走为上计。以前他觉得走是逃避,可现在他明白,有时候走不是怂,而是看清形势后的明智选择——与其在错误的环境里内耗,不如及时止损,去寻找真正能让自己成长的平台。
周末的时候,他去买了之前想买的笔记本电脑,还跟爸妈视频,说了自己新工作的情况。挂了视频,他坐在阳台的椅子上,看着外面的夕阳,心里特别踏实。他知道,自己的职场之路才刚刚开始,而这次走为上计,无疑是他迈出的最正确的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