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小说 > 都市小说 > 租个“家人”过除夕 > 第一章

腊月二十八,苏晴盯着手机屏幕上母亲发来的最后通讯,眉头拧成了一个结。
晴晴,今年要是再一个人回来,妈就给你安排相亲,说到做到!你都三十了,隔壁李阿姨家的女儿二胎都会打酱油了...
后面跟了十几个叹气和大哭的表情包。
苏晴把手机扔在办公桌上,揉了揉发痛的太阳穴。窗外,北京CBD的霓虹渐次亮起,写字楼里却依然灯火通明。已经是晚上八点,同事们大多还在工位上埋头苦干。
年终绩效考核的压力、父母催婚的焦虑、买不起房的困窘...这些仿佛成了他们这一代人的标配。苏晴叹了口气,重新拿起手机,下意识地点开了那个听说已久的APP——临时家人租赁平台。
图标是一个拙劣的卡通全家福,笑得过分灿烂。苏晴一直觉得这玩意儿很可笑,甚至可悲——什么时候,情感和陪伴也能明码标价地租用了
但现在,她手指悬在下载按钮上,犹豫了。
回想去年春节,饭桌上七大姑八大姨轮番轰炸:晴晴条件不错,怎么还单着眼光别太高了,女人过了三十就贬值了我认识个男的,离婚没孩子,考虑一下......父母脸上挂不住的尴尬笑容像针一样扎在她心里。
要不,就试一次就租一个带回去堵堵亲戚的嘴,让爸妈过个安生年
手指落下,APP开始下载。
三小时后,苏晴还在滑动页面浏览临时男友们的资料。平台上的男性五花八门,从精英高管到暖男大叔,照片个个英俊潇洒,简介写得天花乱坠。但她总觉得不对劲——这些人太完美了,完美得像骗子。
就在她快要放弃时,一个极其简单的页面跳入眼帘。
用户名:JC
年龄:29岁
职业:兼职演员
简介:可扮演男友角色,话少不闹别扭。价格实惠,诚信服务。
照片:只有一个侧影,站在窗边,看不清具体长相。
没有夸张的包装,没有承诺包满意之类的套话,反而让苏晴觉得踏实。她点下预约键。
半小时后,对方通过了申请,发来简短的文字消息:时间地点要求
苏晴回复:除夕前一天到初二,山东济南。假装我男友,应付家人催婚。
明白。2000元三天,包食宿路费。需要预付500定金。
价格确实实惠得让人怀疑。苏晴犹豫了一下,还是转了账。
怎么称呼你她问。
就叫陈默吧。对方回复,然后发来一串身份证号码,这是我的真实信息,以防万一。也请提供你的,安全保障。
苏晴核对身份证信息,确实有这个人,稍微安心了些。交换基本信息后,约定好两天后在北京南站见面。
腊月三十清晨,北京南站人头攒动。苏晴拖着行李箱,在约定地点张望。她手里拿着本《周刊现代》作为接头信号,觉得自己蠢透了。
苏小姐一个低沉的声音从身后传来。
苏晴转身,眼前站着一个穿着深灰色羽绒服的男人,比她高半头,寸头,五官端正但不出众,属于扔人堆里找不着的那种。与平台上那些帅哥相比,这位确实普通得过分——但也更像正常人。
陈默
对方点头,微微鞠躬:接下来三天请多指教。这是合同。他从背包里拿出两份打印好的协议。
苏晴有些惊讶地接过合同,内容出奇地正规,包括双方权利义务、保密条款甚至意外情况处理方案。你们这行都这么正式
专业精神。陈默言简意赅,眼神却有些闪烁。
上车后,陈默一直望着窗外飞驰而过的风景,几乎不说话。苏晴试图打破尴尬:你做这行多久了
不久。
平时做什么工作
打零工。
为什么做这个
需要钱。
每个回答都不超过五个字,苏晴放弃了交流,戴上耳机听歌。偶尔侧目观察身边的临时男友,他坐得笔直,双手放在膝盖上,像个军训的学生。奇怪的是,尽管他声称是兼职演员,却丝毫没有表演系学生那种外放的气质,反而内敛得近乎压抑。
四小时后,列车抵达济南西站。
越靠近家,苏晴越紧张起来。等等见到我爸妈,你得自然点,她嘱咐道,牵手总会吧
陈默点头,然后迟疑地伸出手。苏晴握住他的手,惊讶地发现掌心有茧,粗糙得像干体力活的手,完全不像演员该有的手。
打车到家门口,苏晴深吸一口气,正准备按门铃,陈默突然拉住她。
等一下。他从背包里拿出几个精美的礼盒,给你父亲的龙井茶,给你母亲的真丝围巾,还有给你奶奶的保健品。标签都已经撕了,不会穿帮。
苏晴惊讶地看着他:这些...多少钱我补给你。
不用,服务包含在内。陈默语气平淡,但眼神再次闪烁了一下。
门开了,母亲系着围裙,满面笑容地迎出来:晴晴回来了!这位就是...
阿姨您好,我叫陈默,晴晴的男朋友。陈默微微鞠躬,语气自然了许多,递上礼物,小小心意,不成敬意。
苏晴愣在一旁——这人是精分吗车上还像个哑巴,现在瞬间进入角色了
母亲乐得合不拢嘴,赶紧招呼两人进屋。父亲也从厨房走出来,打量着陈默,目光审慎。
客厅里,老式的木质家具擦得锃亮,餐桌上已经摆了好几道凉菜。陈默的目光在房间里扫过,在那套老式组合柜上多停留了几秒。
这家具还在啊。他轻声说,仿佛自言自语。
苏晴惊讶地看他:你说什么
哦,我是说这套家具很有年代感,很好看。陈默迅速恢复状态,对父亲说,叔叔保养得真好。
data-fanqie-type=pay_tag>
父亲脸上露出些许得意:用了三十多年了,木头越用越亮。小陈懂家具
略知一二。陈默走到柜子前,轻轻拉开一个抽屉,这个荷叶轨道有点松了,我待会儿可以帮您修一下。
苏晴瞪大眼睛——他怎么知道那个抽屉有问题那是老毛病了,每次回家父亲都说要修却总是忘记。
母亲在厨房喊帮忙,苏晴赶紧跟进去,留下父亲和陈默在客厅。
妈,需要我做什么苏晴心不在焉地问,耳朵竖起来听着客厅的动静。
母亲压低声音:这小伙子哪儿的人啊做什么工作的怎么认识的
苏晴照事先编好的说辞回答:北京人,做文化传媒的,朋友介绍的。说完赶紧转移话题,红烧肉是不是糊了
客厅里,父亲和陈默的对话隐约传来:
...这榫卯结构现在很少见了,当年我结婚时请老师傅打的...
是,南方匠人的手艺,用的是老红松木,比现在的人造板结实多了...
苏晴越发疑惑——陈默对老家具的了解似乎超出了普通年轻人的范畴。
晚饭时,亲戚们都来了,七大姑八大姨围了一桌子,焦点自然集中在苏晴和她的男友身上。
大姨率先发难:小陈啊,你和我们家晴晴怎么认识的啊
陈默放下筷子,微笑回答:朋友聚会上认识的,我被她唱卡拉OK时的样子吸引住了。说着自然地把手搭在苏晴手上。
苏晴心里一惊——她确实爱唱卡拉OK,但没告诉过他啊!是巧合吗
姑父接着问:打算什么时候结婚啊北京房价这么贵,买得起房吗
陈默不慌不忙:正在攒首付,计划后年买。晴晴说不想太早要孩子,先以事业为重。
这回答完美避开了苏晴最怕的什么时候生孩子的问题,但他怎么知道她的想法
席间,陈默表现得体,敬酒规矩,说话得体,甚至还知道给苏奶奶挑鱼刺。亲戚们显然都被征服了,纷纷向苏晴父母夸赞找了个好女婿。
只有苏晴越来越疑惑——这个临时男友太了解她家了,甚至连她父亲喝酒后爱聊抗日战争史、母亲爱吃鱼眼睛这种细节都知道。
晚饭后,大家坐在客厅看春晚,陈默悄悄起身收拾碗筷。母亲赶紧阻拦:你是客人,怎么能让你动手!
阿姨,让我帮忙吧,这是我家的习惯。陈默说着,熟练地将碗筷摞在一起,端起盘子走向厨房。他对这个家的布局似乎很熟悉,直接走到洗碗池旁,打开右下方的橱柜拿出洗洁精——那是母亲一直放清洁用品的地方。
苏晴跟进来,靠在门框上看着他忙碌的背影:你真的是第一次来山东吗
陈默的背影僵了一下:为什么这么问
你好像对我家很熟悉。
他转过身,脸上带着那种职业性的微笑:我做过功课。接单后,你填过的家庭情况问卷,我都背下来了。
苏晴记得确实填过一份长长的问卷,但里面有那么多细节吗连哪个橱柜放洗洁精这种信息都有
除夕夜的钟声敲响时,窗外烟花炸响一片。家人互相道贺新年,陈默自然地搂住苏晴的肩膀,在她耳边轻声说:新年快乐。
那一瞬间,苏晴竟然有一丝心动——他的语气太真实了,不像表演。
守岁过后,家人陆续睡下。苏晴安排陈默住在书房搭的行军床上,自己却辗转难眠。半夜起来喝水时,她发现书房门虚掩着,里面空无一人。
心里一紧,苏晴悄悄走向客厅,发现阳台门开着。陈默站在寒冷的阳台上,望着远处依稀可见的山影轮廓,一动不动。
怎么了苏晴走过去问。
陈默似乎被吓了一跳,迅速抹了下脸:没什么,透透气。
苏晴借着月光,似乎看到他眼角有泪光闪烁。你想家了吗
陈默沉默片刻,轻声说:我没有家。
这句话说得太真实,太沉重,根本不像是在表演。苏晴不知该如何接话,两人并肩站了一会儿,看着零星升起的烟花。
那边以前有个小山坡,现在建成小区了。陈默突然指着远处说。
苏晴惊讶地看着他:你怎么知道那是我小时候常去玩的地方,二十年前就开发了。
陈默顿了顿,说:问卷里你提过。
我没写过这个!苏晴肯定地说,心中的疑团越滚越大,你究竟是谁
陈默转身面对她,月光下他的表情复杂难辨:我是你租来的男朋友,记得吗
不对,你知道的太多了。苏晴盯着他的眼睛,你认识我对吗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一阵寒风吹过,陈默哆嗦了一下——或者那是个犹豫的颤抖。外面冷,回去睡吧。他最终说,然后转身回了屋。
大年初一,按照习俗,一家人要去逛庙会。苏晴心事重重,一直暗中观察陈默。他表现得一如既往地完美,帮老人拎包,买小吃,甚至在一个套圈游戏摊上赢得了最大的奖品——一只丑萌的布老虎,递给苏奶奶:奶奶属虎的对吧
奶奶乐得合不拢嘴:晴晴连这都告诉你啦
苏晴肯定自己从未在问卷中写过奶奶的属相。
午饭时间,大家在庙会边的长椅上休息。苏晴故意说:我去买点煎饼果子,还是老地方那家最好吃。
陈默自然地接话:老地方拆迁五年了,现在最好吃的是西门那家‘老王煎饼’。
一瞬间,空气凝固了。
苏晴缓缓转过身:你怎么知道老地方煎饼店拆迁五年了那是我高中时候的事。
陈默张了张嘴,一时语塞。
父亲也疑惑地看着他:是啊,小陈不是北京人吗怎么对济南这么熟悉
母亲插话:说不定人家做足了功课呢!你看小陈多用心,连这都查了。但她的眼神也带上了几分怀疑。
回家的路上,气氛明显尴尬了许多。陈默一直沉默着,目光躲闪。
晚饭后,苏晴决定摊牌。她把陈默叫到院子里,那里有棵老槐树,树下摆着石桌石凳。
现在没有别人了,告诉我真相。苏晴直视他的眼睛,你是谁
陈默低头看着石桌,手指轻轻抚摸桌面上的某处刻痕。月光下,苏晴看到那是一个歪歪扭扭的晴字——她七时刻下的。
这个刻痕...陈默轻声说,是你七岁时刻的,那天你拿到了第一把折叠小刀,兴奋地到处刻字,差点被妈妈打屁股。
苏晴猛地站起来,椅子在石地上刮出刺耳的声音:这些事不可能有人知道!你究竟是谁
陈默抬起头,眼中不再有表演的成分,只有真实的情绪在涌动:小晴,你真的不记得我了吗
那声小晴叫得太过自然,带着某种久违的亲昵感。苏晴怔住了,仔细端详着他的脸。寸头,普通的面容,但那双眼睛...在卸去伪装后,流露出一种熟悉的神采。
我是小军啊。他轻声说,赵军。
记忆如潮水般涌来。赵军!隔壁赵叔叔家的儿子,比她大两岁的玩伴,童年最亲密的伙伴。他们一起上学,一起爬树掏鸟窝,一起在院子里埋下时光胶囊...
你...你不是...苏晴语无伦次,你们家不是搬走了吗二十年了,你怎么...
我回来了。赵军——现在的陈默——苦笑一下,或者说,我设法回来了。
所以你根本不是临时演员这个租赁男友的身份是...
是我接近你的方式。他接过话,我知道直接联系你可能会被拒绝,所以想了这个办法。
苏晴感到一阵眩晕,扶着石桌坐下:为什么为什么要这么大费周章
赵军深吸一口气,从口袋里掏出一个小铁盒,放在石桌上:首先,我想把这个还给你。我们的时光胶囊,记得吗
苏晴颤抖着打开铁盒,里面是几张泛黄的画纸——她画的未来的自己;几个玻璃弹珠;一撮绑着的头发——两人结拜时剪的;还有一张纸条,上面用稚嫩的笔迹写着:小军和小晴,永远是最好的朋友。
你挖出来了苏晴的眼眶湿润了,我们说好二十年后一起挖的。
我不得不提前挖了,因为我们要搬走了。赵军的声音低沉,那天晚上,我爸突然说我们要离开,第二天一早就走。我来不及告诉你,只能挖出这个盒子,想至少留个纪念。
为什么那么突然你们去哪了
赵军的表情痛苦起来:我爸...他当时负责的工程项目出了事故,欠了一大笔债,债主威胁要伤害家人。我们不得不连夜逃走,连告别的时间都没有。
苏晴想起那段往事。赵家一夜之间人去楼空,她伤心了好久,甚至以为赵军故意不告而别。后来听说赵父在外地重新开始,但两家渐渐失去了联系。
那现在呢为什么以这种方式回来苏宁问。
赵军的表情严肃起来:这就是第二件事,也是更重要的原因。他犹豫了一下,小晴,你父母的身体...最近怎么样
苏晴心里一沉:为什么这么问我爸有点高血压,妈妈血糖偏高,但都控制得不错...
赵军摇摇头:两周前,我在省立医院实习的同学偶然告诉我,他在体检中心看到了你父母的检查报告。你父亲的CT显示肺部有个结节,需要进一步检查;你母亲的乳腺超声也有问题。但他们似乎没有做后续检查就拿走了报告。
苏晴感到一阵寒意:不可能!他们没提过这事...
老人常这样,怕孩子担心,怕花钱。赵军轻声说,我纠结了很久该怎么告诉你。直接联系你二十年没见,突然说这个,你会信吗正好我看到你在那个平台注册了,就想了这个办法...
苏晴猛地站起来,冲进屋拿起手机,直接拨通了父亲主治医生的电话——李医生是家里的老朋友,每年负责父母的体检。
几分钟后,她脸色苍白地回到院子,手在发抖:为什么...为什么不告诉我...
赵军赶紧扶她坐下:确认了
苏晴点头,眼泪终于落下:李医生说劝了他们好几次做进一步检查,他们总是推脱...说没大事,说过完年再说...
现在还不晚。赵军安慰道,省立医院我有同学在,可以安排尽快检查。
苏晴抬起头,泪眼模糊地看着他:所以你做这一切...是为了这个
主要为了这个。赵军承认,当然,也想见见你,弥补当年不告而别的遗憾。他苦笑一下,我承认方式有点奇怪,但我想不出更好的办法了。
苏晴突然想起什么:等等,你说在医院实习的同学但你不是说打零工吗还有,那个租赁平台...
赵军笑了笑:我确实是医学生,今年博士毕业,正在省立医院实习。做‘临时演员’纯粹是为了接近你注册的,只接了你这一单。
苏晴哭笑不得:所以你根本不是专业演员!
显然不是。赵军承认,我连撒谎都不擅长,差点第一天就露馅了。
两人相视片刻,突然同时笑了起来。二十年的时光在笑声中仿佛瞬间消弭,他们又变回了那对在槐树下分享秘密的小伙伴。
谢谢你,小军。苏晴轻声说,虽然方式很奇葩,但...谢谢你。
第二天,在赵军的帮助下,苏晴说服父母去了医院。检查结果令人松了一口气——苏父的结节是良性的,只需定期观察;苏母亲的乳腺问题也通过微创手术解决了,愈后良好。
事情说开后,苏父母对赵军的欺骗不但没有生气,反而感激不已。赵军在苏家多住了几天,不再是租赁男友,而是老邻居家的孩子,苏晴童年的朋友。
离别的早晨,苏晴送赵军去车站。
还会见面吗她问。
赵军微笑:我现在在省立医院实习,离你家就四站地铁。如果你不介意偶尔请我吃个饭的话...
当然不介意。苏晴也笑了,不过下次要用真实身份出现,别再让我‘租’你了。
列车进站时,赵军突然转身,认真地说:小晴,那天在问卷里看到你的信息时,我真的很高兴。二十年过去了,你依然是我记忆中的那个女孩——聪明,坚强,而且依然喜欢在咖啡里加三块糖。
苏晴眼睛发热:你也是,依然记得我不喜欢葱姜蒜,依然会帮我挑出鱼刺,依然知道奶奶属虎...
站台上人群涌动,他们站在原地,相视而笑。
列车开动后,苏晴收到一条微信:也许有些羁绊,不会随时间流逝而消失,只会暂时隐藏,等待合适的时机重新连接。——你不再临时的‘临时男友’
窗外,冬日的阳光破云而出,照亮了站台。苏晴深吸一口气,感觉这个春节,虽然开始于一个谎言,却收获了她多年来最真实的温暖。
都市人的孤独背后,藏着未被时光冲淡的羁绊。而这次伪装的相遇,或许是命运在用特别的方式,帮他们找回失落的牵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