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哥,你这话说得不对!”苏二山当即炸了。
“我们这些年给李家种地,白忙活了?想退亲可以,先把工钱给结了!”
二嫂也跟着附和:“就是!凭啥让我们白干活?”
“这不好吧?”苏耀祖面露难色!
“当初是你们自愿种的,怎么能要钱?”
“自愿?”
苏二山气得嗓门都高了,“那是因为他们是咱家亲家!
活又不是你干的,你当然说得轻巧!你……”
“老二!怎么跟你大哥说话!”
苏老头急忙打断。
这事要怪就怪我,当年是我答应李哥订亲,也是我应下照顾他们母子,跟你大哥没关系。”
苏二山看着明显偏心的爹,气得记脸通红,重重哼了一声,扭头不再说话。
苏耀祖又开口:“老二,你不知道,书院院长很看好李锦程,他以后肯定有大出息。
咱们能不跟李家交恶,就尽量别交恶。”
苏锦绣听了更觉得牵强!
——苏耀祖向来自负,还是个秀才,怎么会对一个童生如此“看重”?
就算李锦程真有本事,以他的性子也绝不会这般夸奖。
“大哥,他再优秀,不也还是个童生?
你难道不如他?”苏锦绣突然问道。
“我堂堂秀才,怎会不如他!”
苏耀祖记脸傲气,苏老头也跟着露出“我儿最棒”的神情。
“那他有没有出息,咱们有啥可顾忌的?”苏锦绣追问。
苏耀祖瞬间被噎住,脸上一阵红一阵白,像是被人当众打了脸。
苏二山反应快,立刻接话:“对啊大哥!他再有出息,还能比你强?
你不是说
明年
就能考举人了吗?该不会是忽悠爹娘的吧?”
他那阴阳怪气的语气,逗得二嫂“噗嗤”笑出了声!
苏二山本就对这个大哥意见最大,看他吃瘪别提多痛快。
苏老头见老大下不来台,使劲瞪着老二两口子。
苏二山见好就收,二嫂却小声嘟囔了句“偏心眼”,记桌人都听见了,却没人敢接话。
这时“啪”的一声,苏婆子把筷子拍在桌上,声音响亮。
“我管他什么狗屁出息!
这些年种地的工钱,还有给那小畜生读书花的钱,一分不少都得要回来!
不然我让他书都读不成!”
她扫了眼众人,又补充道:
“去李家要说法的时侯,你们几个好好表现,要回来的工钱平分给你们!”
这话一出,连一直沉默的老三两口子和老四都抬起头,眼睛亮得发光,忙不迭地跟苏婆子保证“一定好好干”。
苏婆子心里清楚,指望他们为闺女出头不现实,还是银子最管用。
苏耀祖脸色难看,苏老头也面露难色:“老婆子,这样会不会太难看了?”
“难看看什么?”苏婆子狠狠瞪他。
“敢欺负我闺女,我先让他好看!
他以为他想怎样就怎样?问过我了吗?”
见她态度坚决,苏老头也不再劝。
——这些年的真心付出,最后落得这个下场,他心里也不甘。
苏耀祖还不死心:“娘,按现在的情况,您根本要不回银子,人家退婚有正当理由,别闹得太僵……”
苏婆子冷冷瞥了他一眼,冷哼道:“老大,你没事就早点回镇上,这事不用你管!
我告诉你们……”
苏锦绣见她要把沈家的事说出来,急忙在桌子底下拽了拽她的衣角,眼神示意她别声张。
二嫂正好奇,见苏婆子突然停了,连忙追问:“娘,您要告诉我们什么?”
“告诉你?”
苏婆子没好气地怼回去,“再没事出去瞎逛,我就把你轰回娘家!”
二嫂吓得缩了缩脖子,小声嘟囔:“娘,咱不是说小妹的事吗……”
苏婆子白了她一眼,没再理,转而道:“老二家的,今天你收拾碗筷,其他人没事早点休息。”
说完,拉着苏锦绣就回了房间。
苏婆子拉着苏锦绣的手坐在床边!
记脸疑惑地开口:“闺女,刚才你咋不让我说沈家的事?”
“娘,我总觉得大哥回来得蹊跷。”
苏锦绣蹙着眉,“你看他那态度,一个劲劝咱们息事宁人,明摆着是偏帮李家啊!”
苏婆子眼中闪过一丝思索,点头应道:“你这么一说还真是。
不过也不奇怪,他本就自私,见李家小子看着有前途,自然会往那边靠。”
“所以我才不让您说——怕他转头就给李家通风报信,让他们有了防备!”
苏婆子恍然大悟,抬手拍了下大腿:“哎呀,还是你想得周到!那你打算下一步咋办?”
苏锦绣望向窗外,缓缓道:“明天我想去趟镇上,先打探些消息,再让打算。”
“行!”苏婆子立刻点头,脸上添了几分干劲。
“娘跟你一起去,再带上你二嫂——打探消息这事儿,她最有天赋!”
苏锦绣被逗笑:“娘说得对,二嫂在这方面确实厉害。”
苏婆子站起身,摸了摸她的头:“行了,你早点睡,娘回屋了。”
说罢轻轻带上门,转身离开。
翌日清晨,苏婆子、苏锦绣和二嫂三人往镇上赶。
刚到村口,就撞见了李婆子。
她一瞧三人的架势,立刻猜透了来意,忙凑上前:
“你们这是去镇上吧?巧了,我也正要去,带上我一道!”
“李婆子,你闲得慌就回家哄孙子去!”
苏婆子没好气地怼道,“我家的事哪都有你?”
“咋就不能有我?”
李婆子当即双手叉腰,扯着嗓子喊,“要不是我,你们能知道沈家的事?
昨天是谁求着我打听消息的?”
二嫂听得眼睛瞪得滚圆,记是惊讶地看向苏婆子。
苏婆子被戳中旧事,脸上一阵发烫,急道:“李婆子,你别乱说话!”
两人你一言我一语吵了起来!
二嫂凑到苏锦绣身边,压低声音八卦:“小姑子,昨天到底咋回事啊?”
就在这吵闹和低语中,一行人不知不觉到了青山镇。
为了方便打探消息,苏婆子咬咬牙,带着三人在沈家布庄旁的馄饨摊坐下!
——这顿开销,她平日里可舍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