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秋锦被安排在内参翻译室,一间宽敞的大办公室里,坐着七八个人。她一进去,所有人的目光都齐刷刷地投了过来。
办公室的负责人是一个四十多岁、戴着眼镜的中年女人,姓刘,叫刘姐。
王主任亲自把宋秋锦送过来,特意嘱咐刘姐多照顾。
刘姐的态度很热情,给她安排了一个靠着窗户的位置,光线特别好,又给她介绍了办公室的同事。但宋秋锦能感觉到,大家看她的眼神都很复杂。
一个临时工能直接进总参,还是孕妇,这种事在他们这个门槛极高的单位里,简直是闻所未闻。
虽然只是临时工,但能进到这里来,大家嘴上不说,心里都在嘀咕:这后台得有多硬啊?
尤其是办公室里一个叫孙莉的年轻女孩,看她的眼神里更是藏不住的嫉妒。
孙莉是正儿八经的外语学院高材生,过五关斩六将才考进来的,熬了两年才转正,到现在还是个普通科员。
凭什么这个宋秋锦一来就能进翻译室?就因为她肚子里怀的是沈家的孩子?
所以,一上午,除了工作交接,几乎没人主动跟宋秋锦说话。办公室里只有键盘敲击和翻动纸张的沙沙声。
宋秋锦并不在意这些。她明白,在任何一个新环境,想打破质疑,最好的办法就是用实力说话。
刘姐给她分配了,内容是关于航母编队的协同作战理论。
“小宋,你刚来,先熟悉一下我们的工作流程。这篇你先看着,不着急,慢慢翻。有什么不懂的,随时可以问我。”刘姐的态度很和蔼,但也有些试探的意思。
宋秋锦知道,这其实是一次摸底考试。这篇文章专业性极强,里面充斥着大量的军事术语和复杂的长句。如果只是日常英语好,根本啃不下来。
宋秋锦拿到文章,只粗略地扫了一遍,心里就有底了。这些东西,对她来说简直是刻在骨子里的熟悉。
她的父亲虽然是爱国商人,却极有远见,坚信外语和前沿知识是立身之本。
从小便为她搜集了大量这类外文原版资料,甚至会找关系请教相关领域的专家,陪着她一起讨论里面的战术思想,锻炼她的思维。
这也是她昨天能够那么快翻译出来的原因,因为这些东西在父亲在时,对于她来说是经常接触的东西。
她没有急着动笔,而是先仔细地通读了两遍,在脑子里构思好整体的翻译框架和风格。然后,她才拿出稿纸,开始落笔。她的速度不快,但非常稳。
每一个词,每一句话,都经过了深思熟虑。她追求的不是简单的“信、达”,而是要在精准传达原文意思的基础上,用符合中文语境和军事术语习惯的语言,将其中的精髓完美地呈现出来。
比如,原文中一个描述航母战斗群阵型的词组“ncentric
rgs
of
defense”,如果直译,就是“同心圆防御环”,听起来生硬又别扭。
宋秋锦在稿纸上写下的是“环形纵深梯次防御体系”,这八个字,不仅准确,而且充满了力量感和画面感,一看就是内行。
她完全沉浸在了工作之中,连午饭时间都忘了。直到刘姐过来敲了敲她的桌子。“小宋,到饭点了,去食堂吃饭吧。下午再弄。”
宋秋锦这才回过神来,抬起头,活动了一下有些僵硬的脖子。
“好的,刘姐。”她站起身,看到办公室里的人已经走得差不多了,只有那个叫孙莉的女孩还在座位上,一边啃着面包,一边偷偷地往她这边瞟。
宋秋锦对她笑了笑,孙莉却像被抓了现行一样,立刻把头转了过去,脸有点红。
下午,宋秋锦提前半个小时,就将完整的译稿交给了刘姐。刘姐有些惊讶:“这么快就弄完了?我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