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室死寂。
所有人都被震住了。
她们平日里讨论的,不过是把书里的观点拿出来,用自己的话复述一遍,谁背得熟、说得好听,谁就算有水平。
可姜知夏这番话,完全跳出了书本的框架。
她站在一个她们无法企及的高度,用一种更宏大、更透彻的视角,将这个复杂的问题碾得粉碎。
“最后一点”
姜知夏的目光扫过众人呆滞的脸,最后落在脸色已经开始发白的刘嫂子身上,嘴角勾起一抹极淡的弧度。
“书里将它的失败归结于外部势力的绞杀,我认为这不全面。一个组织真正的力量,在于它能否建立一个稳定、可复制的社会结构。而马赫诺运动,恰恰败在了这一点上。它破坏了旧秩序,却没有能力建立新秩序,所以,无论有没有外力,它的消亡都只是时间问题。”
“我的话说完了,一点浅见,让大家见笑了。”
客厅里,落针可闻。
原先那种若有若无的轻视和排外,此刻已经变成了彻头彻尾的震惊。
这不是一个普通的、从乡下来的军嫂能说出的话。
这份见识,这份逻辑,这份气度,已经远远超出了她们死记硬背的水平。
这是一场不动声色的知识碾压。
是一次降维打击。
刘嫂子精心布置的“文化”陷阱,不仅没能让姜知夏出丑,反而成了她大放异彩的舞台。
刘嫂子的脸,青一阵,白一阵,端着茶杯的手指因为用力而微微发白。
她感觉脸上火辣辣的,像是被人当众甩了几个耳光。
“咳”
戴眼镜的王姐最先反应过来,她推了推眼镜,看向姜知夏的眼神里充满了惊艳和敬佩。
“姜、姜妹子你这番话真是真是让我茅塞顿开啊!我读了好几遍,都没你看得这么透彻!”
“是啊是啊!知夏姐,你太厉害了!”
一个坐在角落里,一直没怎么说话的年轻军嫂也忍不住开了口,她的脸因为激动而有些发红,“那个粮食征集制,我怎么就没想到呢!你这么一说,我全明白了!”
这个年轻军嫂叫张玲,性格直爽,因为不爱奉承刘嫂子,一直被排挤在圈子边缘。
此刻,她看向姜知夏的眼神,简直像是在看自己的偶像。
读书会的气氛,因为姜知夏的发言,瞬间变得热烈起来。
话题的核心,也悄然从那本晦涩的书,转移到了姜知夏身上。
“知夏姐,那你觉得我们现在搞生产,最应该注意什么?”
“嫂子,你对孩子的教育有什么看法吗?”
众人七嘴八舌地向她请教,将她围在了中心。
刘嫂子被晾在了一边,成了最尴尬的背景板。
她精心组织的“主场”,转眼间就成了姜知夏的个人秀。
这份羞辱和挫败,让她几乎要咬碎一口银牙。
读书会结束后,张玲特意跟姜知夏一道走。
“知夏姐,你今天可太给我解气了!”
她压低了声音,脸上是藏不住的兴奋,“你是没看见刘嫂子那张脸,跟吃了苍蝇一样难看!活该!她平时就爱拿这些东西显摆,打压我们这些学历没她高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