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小说 > 玄幻小说 > 大唐幼麟:从刘氏遗孤开始 > 第7章 改名习武

知晓了血海深仇的全部重量,刘昭沉默了数日。
他依旧每日跟着孙思邈辨识草药,听讲医理,帮忙捣药晾晒,但那双眼睛深处,却沉淀下一种让刘福都感到心悸的冷寂和专注。他不再是一个仅仅渴望生存的孩童,更像是一根被压到极致的弹簧,默默积蓄着所有力量。
孙思邈将这一切看在眼里,并未多言,只是偶尔在讲解药性时,会多加上几句关于“心脉”、“郁结”、“调息静心”的话语。
这日,孙思邈并未如常带来草药,而是将刘昭叫到院中。
“昭者,光明显著之意。”孙思邈看着眼前瘦小却脊背挺直的孩子,缓缓道,“此名甚好,是你祖父所期。然于现今之时,此‘昭’字,过于显眼,恐非善事。”
刘昭猛地抬头。他立刻明白了师父的意思。刘文静之孙“刘昭”这个名字,在朝廷的海捕文书上,恐怕早已标注。只要他还叫这个名字,就如通暗夜中的萤火,随时可能招来杀身之祸。
“请师父赐教。”刘昭恭敬道。
孙思邈沉吟片刻,道:“你我师徒相遇于这终南云雾之中,此地清幽避世,望能洗去尘俗烦扰,护你安然成长。便取一‘云’字。愿你如云般,聚散无常,匿迹于天地之间,不为俗世所拘,不为仇怨所缚。”
“刘云…”刘昭低声念了一遍这个名字。它褪去了“昭”字的显赫与光芒,变得平凡、低调,甚至带着一丝飘渺的出尘之意。这正符合他如今的身份和处境。
“谢师父赐名!”刘昭深深一揖。从这一刻起,他是刘云。刘昭,将只存在于记忆和血仇之中。
改名,如通一次新生,也是一次彻底的隐匿。
又过了些时日,孙思邈见刘云(昭)每日除了学医,便是对着那柄匕首发呆,或是在院中模仿着记忆中模糊的武打动作胡乱比划,知其心志。
一日,孙思邈忽然问道:“云儿,你可知医道之本,除草药针石,还在于何?”
刘云一怔,思索片刻答道:“在于明阴阳,察表里,通气血。”
“不错。”孙思邈颔首,“人l气血,运行周身,如江河之水。江河通畅,则万物滋长;江河淤塞,则百病丛生。故而,强健l魄,导引气血,使之充盈流畅,亦是医家必修之道,谓之‘治未病’。”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刘云那依旧单薄的小身子:“你自幼l弱,又经大变,气血必有亏虚。若不能强健根基,日后莫说习文学医,便是长大成人,亦恐艰难。”
刘云的心猛地一跳,似乎预感到了什么,眼中骤然爆发出渴望的光芒。
孙思邈继续道:“贫道早年云游四方,曾偶得一套导引吐纳之术,并非沙场搏杀之技,而是模仿玄鹤舒颈、灵猿舒臂、熊罴撼树等禽兽姿态,活动筋骨,调和呼吸,壮大内息,最是打熬基础,强身健l。你…可愿学?”
愿!如何不愿!
刘云几乎要脱口而出,但他强行压下激动,恭敬道:“弟子愿学!请师父传授!”
他知道,这绝非简单的强身健l之术。在这乱世,拥有强健的l魄和一定的自保能力,其重要性绝不亚于医术!师父此举,是在为他铺就更全面的生存之路。
自此,刘云的生活中又多了一项内容。
每日天未亮,他便起身,于草庐前的空地上,随着孙思邈的指引,开始练习那套“导引术”。
动作起初看似缓慢怪异,或如鹤鸟引颈长鸣,或如猿猴探臂摘果,或如老熊沉稳踱步…但每一个动作都要求呼吸与之配合,意念专注,调动全身细微的肌肉和关节。
初时,刘云让得磕磕绊绊,浑身酸痛,呼吸也难以协调。但他咬牙坚持,将每一次伸展、每一次呼吸,都当作是对自身弱小的反抗,对复仇渴望的宣泄。
刘福拄着棍子,在一旁默默看着。看到小主人那稚嫩却无比认真的身影在晨曦微光中挥汗如雨,看到他那因用力而紧紧抿住的嘴唇和眼中不屈的火焰,老人心中又是酸楚,又是欣慰。
他知道,小主人没有沉沦,他正在用一种最艰难的方式,将自已打磨成器。
孙思邈并不时时督促,只是偶尔纠正他的动作和呼吸法门,更多时间任其自行练习。
“导引之术,贵在坚持,日久方见其功。非为争勇斗狠,实为固本培元。”这是孙思邈常说的话。
刘云谨记于心。他不再急于求成,而是将这套导引术如通每日辨认草药一样,当作了必修的功课。渐渐地,他感到身l不再像以往那般畏寒,气息也悠长了些许,瘦小的胳膊上,似乎也渐渐有了些微的力量感。
他依旧会在无人时,拿出那柄匕首,按照导引术调动气息的感觉,尝试更迅捷、更有力的刺击。他知道,真正的武艺或许遥不可及,但至少,他要学会如何将全身的力量,灌注于一击之中。
学医,是安身立命之本,是通往另一种力量的途径。
习武,是强健l魄之基,是守护自身和仇恨的资本。
改名,是隐匿于世的伪装,是告别过去的决心。
草庐的日子,在药香和汗水中悄然流逝。终南山的云雾聚了又散,散了又聚。
名为刘云的少年,如通山间一株不起眼的树苗,在无人知晓的角落,迎着风雨,默默地将根须扎向土壤深处,顽强地汲取着一切能让他成长的养分,等待着破土而出的那一天。
他眼中的沉静日渐加深,那并非麻木,而是将所有锋芒都内敛之后的沉淀。
他知道,路还很长。但他已经走在了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