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由检知其人未尽服,遂另设一法:命太子朱慈烺为“技艺译览使”,每日入“译书坊”,阅西书十页,月评其用,三月一报;以此为国策储识之基。
太子领命,带黄立极、陈子渊、赵灵儿同入译坊,阅《几何原本》《天球说》《兵器志》《造舰录》诸书,另命工匠仿其水力机关、钟表术法,列录数十页,存格物档中。
赵灵儿更绘《西器详目图》,集诸所见火器、器械、帆船、测距仪等,分门别类,绘制成册。
朱由检观之,道:“此图乃新知之纲,可列于《大明经世录》之末,以为子孙览器之用。”
随后朱由检又命魏忠贤派东厂密探,赴广州、澳门等地,暗察夷人货路与船造之法,以防其市而乱政、贸而藏兵。
与此同时,工部尚书彭应登奏曰:“倘朝廷允开夷市,应设‘货品登记所’于泉州、肇庆二地,明其来处、数量、质地,不可任其乱价。”
朱由检准之,手批曰:“夷货入市,不可扰我商脉;市利通夷,亦不可伤我技业。需分界、立规、设秩,技利皆可取,用之不乱者,方为大器。”
不数月,第一批西洋火器图册译本付梓,太子亲批曰:“此器中有轮转机簧,其精甚密,若得仿之,可进我‘连珠铳’之一层。”
格物院即命匠工试制,一年后果制出“大明三轮簧铳”,虽不及西器连发三次,然其发速已大优于旧式燧发枪。
朱由检观试演后大喜,命称其为“镇边连珠”,赐于辽东五堡试用。
赵率教上奏曰:“此铳上山下岭不阻,发数连中,三战三捷,斩首五十。”
朱由检即下令:格物院为器司设“西器仿造局”,太子督造,每月出制图十件,进器五型。
工部设“夷技工坊”,专研其材、法、式、理,分作火器、航海、光学三科。又开“通海市坊”,令商人以货换图,以银兑器,令朝廷坐拥利器,不花国帑。
而这一年,民间传语更盛:“前有太子练政,后有天子开夷;内修财政,外取新知,大明要变了。”
宣德门外,春雷滚滚,京师大雨初歇,紫禁城却灯火通明。
奉天殿中,朱由检正批阅辽东前线奏报,桌上陈列着镇边连珠新式铳图,旁有赵灵儿新制《夷技翻译录》一卷。
太子朱慈烺立于案前,专注抄录要点,黄立极、孙承宗站在一侧,面色肃穆。
这时,辽东总兵赵率教急报传至:“建奴贝勒代善率众五万,自赫图阿拉南渡,图袭锦州,然我军预布重炮阵,西洋连珠火器居要隘,三战三胜,俘敌两千,斩首七百,代善退守辽河。今东线全线告捷!”
朱由检放下折本,起身拍案:“好!此战之后,辽河之南,可为我所控,辽东再非危地!”
兵部尚书王永光即刻上奏:“陛下可乘此势,命卢象升、孙传庭二将兵出山海关,与郑芝龙水军共击辽阳,一战定乾坤。”
朱由检点头,道:“旨下两帅,限三月破辽阳!太子朱慈烺总督后援粮道,自今日起,事若迟缓,以军法处之!”
太子肃然领命,三日后便赴山东平度设“北线粮转司”,连夜调拨军粮、器械、盐草,联络东南漕船,自江南、湖广源源不断运至辽南。
五月初十,卢象升、孙传庭水陆并进,郑芝龙海军封港断援,三军围攻辽阳。
七日苦战,明军连破三营,西器轰鸣,骑阵齐开,辽阳城陷,清军主力崩溃,皇太极惊退赫图阿拉,远遁松花江畔。
捷报传回京师,朱由检登午门,亲阅三军战录,御笔书下:“破辽阳,削奴威;我军威振北境,可战、可守、可进、可退。”
同日,奉旨迁“辽阳府”为“振边府”,设屯田三十万亩,建“北地府兵校”,由太子督调格物院输器入边、教操新法。
中原再稳,南疆亦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