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忠贤呈报:“据供词,天机阁原为南直书院清谈之社,后被逆党所用,密谋推举新主,以复所谓士人正统。”
黄道周听罢,不由冷汗涔涔。
朱由检冷笑一声:“书生误国,不输鞑虏。”随即钦定:“天机阁为逆党,凡涉足者,轻则充军,重则抄家,主谋者凌迟枭首。”
一时之间,京中风声鹤唳,士林缄口,文馆悄然遣散一批学士。太学更罢免十名讲官,另选忠勇之家子弟任之。
刘宗周上疏请宽罪从轻,朱由检回批二字:“不允。”
左光斗则闭门不出,黄道周上疏请赴辽东任教,朱由检准奏:“正好让你讲讲忠义,不是空谈。”
至此,东林党再不敢鼓噪时政,而是转趋低调观望。魏忠贤趁势布局,将三千空缺军职以忠勇之子填补,多为关外军功之家,军中风气焕然一新。
朱由检另下命令:“禁军不得集中,防其再聚私党。”
遂将原京营四十六营,划为东、西、南、北、中五大军区,各自独立,调令须经军政署三人同批,方可生效。
设“营哨总图”,交由太子亲制。营中士卒一人一册,役籍、军籍、粮籍三本归档,月报于内廷。
兵部尚书李若琏奏请:“应设军政监查司,凡将官三年一察,校尉五年一审,士卒亦不得私换营籍。”
朱由检允之,道:“军乃国器,不可存私。”
至是,朱由检将此案结卷,命太子每日审阅肃清署所送名册,并亲批处置意见。
更下诏:“太子当习政,非唯政事,亦须通军。军政不明,坐拥江山,亦为虚主。”
太子自此每日入兵部旁听,亲书营图,观火器试炼,巡仓、访兵,渐有风骨。文臣中,独有陈名夏上表称赞:“太子之志,非弱儒可比。”
肃军之余,朱由检仍不忘边防之要。
格物院呈“轮转火铳”新式试制图,朱由检批:“可试。”命送辽东五堡试用。
工部又奏:“营垒尚需六万石青砖、三十万斤铁器、八万斤火油。”
朱由检拍案:“准!南税方丰,北用为急。”
同时,命魏忠贤再调江南义银二十万两,拨辽东兵屯补给。
正当朝堂肃清、北地稳固之际,蜀中传来急报:
“张献忠残部趁乱南下,陷泸州,杀巡抚一人。”
朱由检听罢,命令即下:
“命孙传庭为川陕兵备总制,赍五百万两银入川,募兵五万,设蜀西清剿署,以靖西南。”
同时令李若琏肃军余波后,即刻南调援川,限三月定乱。
魏忠贤领旨,命东厂预设情报线,陈名夏亦奏:“请选三十名辽东忠勇营军士随军入川,以观用之。”
朱由检允之:“此三十人,当为军骨之起。”
赵率教领命入川,三十名辽东忠勇营士兵披甲随行,临行之日,朱由检亲至奉天门前赐酒。
“此去川中,山高路远,非良田美地,乃盗寇之窝。尔等为先行之刃,不为官,不为禄,只为天下安稳。”
三十名士兵跪地高呼:“誓死不辱天恩!”
鼓声震天,旌旗猎猎。正是春雨初歇之日,朱由检立于阶前,披龙袍未系玉带,只手扶栏,目送铁骑西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