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也正是如此——敌人虽骁悍,却在明军严密阵法中节节败退。两军交火日久,山野变埋尸场,风起尘扬,漫山血迹斑斑。
此时,一支后援军突袭敌后,以侧翼兵分合围。火铳声中,敌军再无退路,终于突破困局。战斗持续一天,但最终战果极为丰厚:杀敌无数,夺得粮草辎重数十车,战士欢呼,将旗插关外。
卢象升回头指挥收阵,说:
“士卒,可慰懿旨!回去查账,安抚边民。”
北战胜报急传京师,朱由检书亦入目,面上只是稳稳一笑:
“这场,不光是战术,是气节。”
次日朝会,宣读战果,封卢象升为“山北侯”,赏银三百万两,并委兵部设专案“山海防务总督府”。
卫士庆典鼓乐齐鸣,皇城上空飞悬战帜。这一天,文武百官皆肃立称贺,举杯敬酒。但朱由检仅说一句:
“武胜未为完胜,今夜不倒酒。”
东林党刘宗周欲阻兴武进程,又低声吟道:“战火大起,民心未宁…”
朱由检斜睨:
“你念书可写出这阵法?”
当下,刘宗周再不开口,朝堂肃静如冰。
魏忠贤退居后方,紧护朝政运转。太子仍每日听政,巡查战务,渐有帝王架势。
胜战之后,南洋与琉球使团纷至,大明生意带来十余万两银,江南丝茶贸易复活,全国商税回升。户部设“战后银务局”,统一调拨战银,军需、粮草齐全。
工部与格物院则加班生产火铳火雷,并设临时营房训练新兵,边防设山海关练兵所,不断提升军队素质。
太子每旬听一场“海战实务”专题讲学,增长识见。与此同时还设“太学海战院”,培养未来海防将才。
建文余部见败如溃阵,一行随水师逃返南洋,却被福建出海商船截获。战俘遣送回明,熊文灿遣人派养俘杀贼、换粮。
皇太极在盛京接到消息,沉默了三刻,手中狼毫笔颤了一瞬。辽东、辽南、辽西三线皆失;海口、宣大、福建皆固。他终于明白,朱由检这不是在守国,而是在布天网。他把最后的筹码押在了最锋利的一张牌上——山海关。
“大军集结,朕亲征!”皇太极披甲登鞍,一纸令下,八旗倾巢,三日内齐会关外。
而此时,卢象升已料其动,转守为攻,天雄主力夜渡滦河,重兵绕行燕山。东起山海,西至喜峰口,火铳、火雷、重甲兵三线埋伏,弓弩箭阵层层如织。
十月廿八,关外云低风紧,百里旌旗尽黑,皇太极亲率二十万铁骑突至山海。鼓声震地,蹄踏如雷,八旗披红斩金,杀气直压关楼。
卢象升登阵前矶石,身披鎏金甲,缓缓拔剑直指前锋:“今日不为封侯,只为江山社稷!”
话音未落,火炮齐响,第一波流弹横扫前军,轰得山头震动,敌马嘶鸣。
红夷炮、神威炮、格物院新式“连珠三响”联手开战,炮火如雨,三线阵法步步推进。火雷在地窜动爆炸,尘烟四起,八旗前锋顷刻乱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