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这里,朱由检心中已经是一惊。在南洋,竟然还隐藏着这样一支强大的华人武装?
然而,接下来的一段话,更是让他霍然从龙椅上站了起来。
“臣斗胆,曾借通商之名,拜会其国主。其人年约四旬,举止有度,颇具龙威。臣在酒后,试探其来历。其国主屏退左右,竟告知臣一个惊天秘密——他自称,乃是建文皇帝的后人!”
建文帝!
朱允炆!
这个名字,就像一道闪电,劈中了朱由检。
靖难之役后,建文帝的下落,便成了大明朝两百年来最大的悬案之一。有人说他自焚于宫中,有人说他削发为僧,云游四海。朱棣派郑和七下西洋,其中一个重要目的,据说就是为了寻找建文帝的踪迹。
没想到,两百年后,他的后人,竟然在万里之外的南洋,建立起了一个王国!
信中继续写道:“其国主言,当年靖难之役,建文帝并未自焚,而是由心腹大臣保护,携带一部分皇室班底和财宝,从海路逃亡,一路南下,最终在旧港落脚。历经数代人的苦心经营,吞并土著,招揽流民,方有今日之规模。他们奉大明正朔,用崇祯年号,但自认乃是大明正统,视永乐一脉为篡逆”
“如今,他们控制了附近数个香料大岛,垄断了丁香、胡椒等贸易。每年与红毛夷、佛郎机通商,获利千万。其国富民强,野心勃勃。团长恐其坐大,未来或成我朝心腹大患,特派小人星夜返航,将此事上禀陛下。恳请陛下定夺,我朝是与其建交,还是将其剿灭?”
朱由检将信纸缓缓放下,心潮起伏,久久不能平息。
好家伙,真是好家伙!
他这个穿越者,本以为自己熟知历史,可以掌控一切。没想到,这历史的暗流之下,竟然还隐藏着这样一个他完全不知道的“副本”!
一个自称“正统”的,拥有强大海军和巨额财富的海外大明!
这件事,处理得好,可以成为大明开海禁,掌控南洋的巨大助力。处理得不好,就是一个足以动摇国本的政治炸弹!
“建文后裔”这四个字,对那些对永乐一脉心怀不满的读书人来说,有着太大的号召力。一旦消息泄露,东林党那帮人,怕不是要高兴得跳起来,拿这个做文章,把他这个“篡逆”后代,搞得灰头土脸。
“宣温体仁、魏忠贤,密议。”朱由检下令。
很快,内阁首辅和东厂提督,来到了这间密室。
当他们听完这个消息后,反应截然不同。
“陛下!”温体仁大惊失色,“此事万万不可声张!建文后裔,兹事体大,乃是动摇国本之事!依臣之见,当立刻下旨,将那个使团所有人等,一体控制。同时,严令沿海,封锁消息,就当就当没有这件事!”
这是最稳妥的文官思维,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就先捂住,当它不存在。
“温大人真是书读多了,胆子都读没了!”魏忠贤在一旁阴阳怪气地说道,“人家都在你家门口建起一座金山了,你还想捂盖子?捂得住吗?那帮红毛鬼、佛郎机,天天跟他们做生意,这消息早晚传回来!依奴才看,管他什么建文后裔,还是建武后裔,敢自立为王,就是反贼!万岁爷一声令下,奴才这就去福建,把那个什么郑芝龙的船队调过来,开过去把他给平了!抢光他的金银财宝,正好充盈国库!”
老魏的办法,一如既往地简单粗暴。
朱由检没有说话,他走到舆图前,目光落在了那片蔚蓝色的南中国海,和星罗棋布的南洋群岛上。
他的手指,从福建的月港,一路划到了爪哇岛的旧港。
剿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