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外风过瓦,天下的局势,正一格一格往前挪。
而这盘棋,不仅仅有塞外的风雪和朝堂的刀光。
中原,洛阳。
与京师的肃杀和辽地的苦寒不同,福王朱常洵的府邸,依旧是一派冠绝天下的奢靡与安逸。园林里,从江南运来的太湖石堆砌成假山,引洛水活水而成的人工湖上,画舫精美,歌姬的软语吴歌,隔着花木都能听见。
就在这温柔富贵乡里,一封从京城八百里加急送来的密信,像一块冰,砸进了温暖的酒池。
“砰!”
一只晶莹剔透的琉璃酒杯,从一只肥厚的手中滑落,摔在光可鉴人的金砖地面上,碎成一片狼藉。
福王朱常洵,这个大明最富有的藩王,万历皇帝最宠爱的儿子,此刻正用他那胖得几乎看不见脖子的脑袋,死死地盯着信上那几个字。
“袁崇焕凌迟处死,夷三族。”
他三百多斤的身体,不受控制地颤抖起来,额头上渗出了一层细密的冷汗。他不是在为袁崇焕惋惜,他是在恐惧。
他比谁都清楚,袁崇焕的十万关宁铁骑,是何等强悍的存在。连这样手握重兵、功勋赫赫的封疆大吏,说杀就杀了,而且是用如此酷烈、如此羞辱的方式。那个坐在北京龙椅上的侄儿,他的心,到底有多硬?他的手段,到底有多狠?
“来人”朱常洵的声音因为肥胖和惊恐而显得有些尖利,“快快去请耿先生!”
他有一种强烈的预感。那把在北京城里砍完了东林党,又砍了袁崇焕的屠刀,下一步,就要转向他们这些富得流油,同样也“碍眼”的各地藩王了。
而他,福王朱常洵,就是天下藩王里,最肥的那一只羊。
王府深处,一间密不透风的静室里,只点着一盏牛油大烛。
朱常洵烦躁地来回踱步,每走一步,地上的波斯地毯都仿佛在呻吟。
“先生,你说你说皇上他到底想干什么?袁崇焕那么大的功劳,说剐就剐了!这这还有王法吗?还有祖宗家法吗?”
坐在他对面的,是一个五十岁上下的清瘦文士,山羊须,三角眼,正是福王府的第一谋士,耿精忠。他神色平静,慢悠悠地呷了一口茶。
“王爷,这正是当今皇上的王法。”耿精忠放下茶杯,声音不大,却字字清晰,“他不是先帝,也不是神宗爷。他登基不到一年,砍的脑袋比先帝在位七年砍的都多。东林党那帮自诩清流的硬骨头,在诏狱里哭得像条狗。辽东的骄兵悍将,一夜之间就被缴了械。这位皇上,是在用人头,告诉天下所有人,谁才是主子。”
朱常洵一屁股坐回铺着虎皮的大椅上,椅子发出一声不堪重负的“嘎吱”声。
“那那他接下来,是不是就要就要对我们动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