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占据了宣大镇,手握数万兵马,自封为镇国大将军,感觉自己就是当年的永乐皇帝,即将开启一番不世之功。
“传本将军将令!”
他在总兵府里意气风发地发号施令,“立刻派出信使,将本将军的檄文,送到大同总兵王朴、延绥总兵杜文焕、宁夏总兵赵率教那里去!告诉他们,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只要他们与我一同起兵镇国,事成之后,北疆之地,由我们兄弟共管!”
他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了这些同在北疆线上摸爬滚打的“同僚”身上。
在他看来,大家都是被朝廷文官和阉党压榨的武将,他如今振臂一呼,必然是应者云集。
只要大同、延绥、宁夏三镇响应,他的兵马就能在短时间内膨胀到十万以上!到那时,挥师南下,直取京城,谁人能挡?
信使们带着他的幻想,快马加鞭地出发了。
然而,他终究是高估了自己的威望,也低估了其他边镇总兵的老奸巨猾。
大同镇。总兵王朴展开那份写得慷慨激昂的檄文,只看了一眼,就冷笑一声,连话都懒得说,直接把檄文扔进了火盆里。一个亲信将领不解地问:“大人,王国祯他”
王朴抬起眼皮,慢悠悠地擦拭着自己的宝刀,反问道:“镇国?他配吗?永乐爷镇国,那是亲王之尊。他王国祯算个什么东西?一个总兵而已。再说了,你没听说吗?京里那位小皇上,刚派出一支禁卫军,就在居庸关,砍瓜切菜一样地宰了上千的乱匪。那支军队的军饷,都是拿雪花银发的!现在跟着王国祯这个穷鬼造反,去跟拿银子当饭吃的皇帝亲军拼命?你觉得,咱们大同镇的弟兄们,脑袋值几个钱?”
亲信将领顿时恍然大悟,冷汗直流:“大人英明!”
同样的一幕,在延绥、在宁夏,在北疆的各个卫所,不断上演。那些在官场上混了几十年的老油条,没有一个是傻子。谁都看得出,王国祯这艘船,是艘破船,眼看着就要沉了,这时候跳上去,不是找死是什么?
于是,王国祯的檄文,如泥牛入海,没有激起半点浪花。他眼巴巴地等了几天,别说援军了,连个回信的人都没有。他派出去的信使,大部分连城门都没进去,就被人家客客气气地“请”了回来。
王国祯终于意识到,他成了孤家寡人。他被整个北疆的同僚们,给抛弃了。
恐慌,如同毒蛇,开始啃噬他的内心。他知道,皇帝的大军,肯定已经在路上了。
就在王国祯坐困愁城,日夜难安的时候,皇帝的雷霆手段,已经从四面八方向他包抄而来。
一队队的信使,带着朱由检的亲笔圣旨和内帑里拨出的巨额赏银,奔赴北疆各镇。圣旨的内容很简单:凡坚守臣节,不附逆贼者,人人有赏!凡能擒杀叛将,献城投降者,官升三级,赏银万两!
与此同时,皇帝的几张王牌,已经全部出手。
大名府,刚刚将天雄军训练成型的卢象升,接到了圣旨。这位面容刚毅、浑身书卷气却又杀气腾腾的文人总兵,二话不说,立刻点齐一万精锐,携带新配发的火炮,日夜兼程,直扑宣大镇的南大门——蔚州。他的任务,是堵死王国祯南下的所有道路,形成一道不可逾越的铜墙铁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