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第三张,也是最隐秘、最致命的一张网,由王承恩的“内直房”负责,目标直指袁崇焕通敌叛国的核心机密。这是一张“暗网”,是他最后的底牌。
三张大网,彼此交织,层层覆盖。
朱由检看着窗外渐渐亮起的天光,眼神变得无比深邃。
你们不是想在冬至给朕唱一出大戏吗?
好啊。
朕已经搭好了更大的舞台,就等着看你们这群魑魅魍魉,如何粉墨登场,如何自取灭亡!
就在京城内外,杀机暗涌,各方势力都在为即将到来的冬至大典摩拳擦掌之时,朝堂之上,也迎来了一次重要的权力更迭。
前任首辅黄立极因“体弱多病”,主动上疏请辞,朱由检“勉为其难”地恩准了。次日,一道中旨从宫中发出,擢升礼部右侍郎兼东阁大学士温体仁,入文渊阁,为内阁首辅。
消息一出,满朝哗然。
温体仁是谁?
在朝中大多数官员的印象里,这是一个很模糊的人。他既不是铁杆的阉党,也不属于清流的东林。他平日里话不多,做事勤勉,待人接物永远是一副温和恭顺的模样,从不与人争执。在派系林立,非黑即白的朝堂上,他就像一杯温水,无色无味,谁也说不上他好,但也挑不出他什么大毛病。
这样一个不起眼的人物,竟然越过了吏部尚书王洽、内阁次辅钱龙锡等一众热门人选,一步登天,成了百官之首?
所有人都觉得,皇帝这一手,实在是让人看不懂。
东林党人对此更是嗤之以鼻。在他们看来,这不过是皇帝在无人可用之下,随便提拔了一个听话的庸才来凑数罢了。钱谦益甚至在私下里对左光斗等人说:“这个温体仁,不过是个面团罢了,任人揉捏。等我们冬至之后,清算了魏阉,到时候内阁还不是我等说了算,理他作甚?”
他们压根没把这位新任首辅放在眼里。
然而,所有人都低估了这位“温吞水”的能量。
温体仁入主文渊阁的第一天,就让所有等着看他笑话的人,大跌眼镜。
那天,他穿着崭新的一品朝服,走进了文渊阁。面对其他几位资历比他老得多的阁臣,他没有表现出丝毫的紧张或倨傲。他先是恭恭敬敬地向次辅钱龙锡、大学士周道登等人行礼,口称“下官初来乍到,诸事不明,还望各位前辈多多提点。”
姿态放得极低,礼数周全得让人挑不出一点毛病。
钱龙锡等人原本准备好的下马威,根本就没机会使出来,只能皮笑肉不笑地应付了几句。
接下来,温体仁并没有急着处理票拟,也没有对内阁的事务指手画脚。他花了一整天的时间,把内阁所有的书吏、中书、舍人,一个一个地叫到自己面前,和颜悦色地询问他们的姓名、籍贯、家中有几口人,在内阁当差几年了。
他记得住每一个人的名字,甚至能说出某个小吏的儿子去年中了秀才。这让那些平日里被阁老们视若无物的底层官吏,一个个受宠若惊,感动得差点掉下眼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