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小说 > 玄幻小说 > 人血馒头上市了 > 第一章

人血馒头上市了
1.
被裁那天,我笑了
裁员通知来得像一场迟到的谋杀。
HR
小姐穿着米白色套装,指甲涂成珍珠粉,声音轻得像在念遗嘱:陈默,公司战略调整,很遗憾……她没敢看我眼睛,只把一份《解除劳动合同通知书》推过玻璃桌,仿佛怕沾上什么脏东西。
我坐在会议室第三排靠窗的位置,衬衫领口磨出了毛边。空调嗡嗡响,窗外是CBD的玻璃森林,阳光刺眼得像焊枪。我低头看了眼工牌——高级内容架构师,月薪两万八,连续三年绩效A,项目拿过集团创新金奖。
可现在,他们说我结构性冗余。
会议室里一共八个人,七个低着头,一个在哭。哭的是李薇,刚休完产假回来,孩子才五个月大。她的手抖得握不住纸巾,嘴里反复念叨:房贷……还有奶粉钱……
HR依旧面无表情:补偿金N+1,签完字可以走了。
我忽然笑出声。
所有人都抬头看我。
我也看着他们,慢慢从口袋里掏出一支录音笔,按下播放键——
……只要把‘用户画像清洗’做成黑盒算法,就能合法规避数据合规审查。行政总监王振邦的声音清晰传出,反正那些韭菜也不懂什么叫隐私。
会议室瞬间死寂。
我站起身,把录音笔放在桌上,说:王总昨晚在酒局上讲的这段话,我觉得很有战略价值,所以录下来了。顺便,我还备份了财务部虚开发票、转移利润的全部流水截图。
我环视一圈:你们要不要听听
没人说话。
我笑了笑:不急,等我在新公司站稳脚跟,自然会分享给同行——毕竟,行业交流嘛。
然后我转身走出门,身后传来椅子翻倒的声音。
电梯下降时,我盯着楼层数字跳动,心想:
这世界总以为踩碎一个人,只需要一封邮件。
但他们忘了,被逼到墙角的狗,也会咬人。
而且,我要咬的,不止一口。
---
那年我三十四岁,硕士毕业十年,从小镇做题家一路爬到互联网大厂高管候补名单。
我信过努力有用,信过规则公平,信过公司是家,信过领导有梦。
直到我亲眼看见王振邦把实习生写的方案改成自己的名字去领奖;
看见市场部用虚假点击量骗投资人续投;
看见法务帮高管家属走内部通道入职,年薪六十万起步;
也看见自己加班三年做的产品,上线当天就被空降的关系户摘了果子。
但我一直忍着。
因为我想升职,想买房,想让孩子上国际学校,想让父母在老家挺直腰杆。
我以为只要闭嘴干活,终有一天轮到我分一块蛋糕。
可他们连蛋糕屑都不想给我。
裁员前一周,我提交了一份关于AI伦理风险的内部预警报告。
三天后,直属领导把我叫进办公室:小陈啊,你太较真了。有些事,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就过去了。
我说:如果没人说话,那系统性腐败就会变成常态。
他叹气:你还年轻,不懂什么叫生存智慧。
一周后,我被裁了。
而王振邦,在季度大会上作为数字化转型先锋接受了表彰。
那天晚上,我没回家。
我去了一趟城中村网吧,注册了十几个匿名账号,开始翻找公司过往项目的蛛丝马迹。
我知道,真正的复仇,不是骂街,不是闹事,更不是跳楼博同情。
而是让他们亲手搭建的帝国,一寸寸崩塌。
我要让他们知道——
被当成垃圾扫地出门的人,才是唯一掌握火种的那个。
---
第二天清晨六点,我在知乎发了第一篇帖子:
《我在XX科技任职期间目睹的十大黑幕》,附上时间线、截图、录音片段,甚至还有一次饭局上的视频片段——王振邦醉醺醺地说:我们不做产品,我们做资本故事。
不到三小时,热榜第一。
媒体闻风而动。财经记者打电话问我是否愿意接受采访。
我拒绝了,只回了一句:证据都在,真假你们自己判。
中午十二点,公司股价暴跌7%。
下午两点,证监会宣布对该公司启动合规调查。
三点十七分,王振邦的朋友圈更新了一条动态:
最近太累了,暂时闭关学习。
我知道,他慌了。
但这只是开胃菜。
真正的大餐,还在后头。
---
接下来七天,我像一台精密机器般运转。
白天伪装成求职者参加行业沙龙,套取人脉信息;
晚上潜伏在各大职场社群,收集曾被公司压榨过的前员工线索;
我还联系了几位被强制离职的同事,组建了一个加密群组,代号清道夫。
我们分工明确:
有人负责整理财务异常记录;
有人挖出海外壳公司路径;
还有人找到了那位被性骚扰却被迫签保密协议的女员工。
第十天,我以行业观察者身份,在微博发布长文《一家市值百亿公司的尸体解剖报告》。
文章逻辑严密,证据链完整,语言辛辣如刀:
>
他们用PPT造神,用KPI杀人,用情怀吸血,用法律擦屁股。
>
每一个光鲜的财报背后,都躺着三个被榨干的年轻人。
>
他们不怕你聪明,怕你觉醒;不怕你努力,怕你记仇。
一夜之间,全网刷屏。
热搜前十占了六条。
XX科技造假
王振邦人设崩塌
清道夫行动
等话题持续发酵。
有博主做了视频拆解,播放量破亿。
更有离职员工纷纷站出来实名举报。
第十三天,公司紧急召开发布会。
王振邦西装笔挺出现在镜头前,满脸沉痛:我对过去管理中的疏忽深感愧疚……公司将全面整改……
台下记者齐声追问:那你为何还在领取高额分红
你有没有考虑过被你毁掉人生的普通人
你知道有多少家庭因为你一句话而崩溃吗
他脸色铁青,嘴唇发抖,最后仓皇离场。
那一刻,我坐在出租屋里,喝了一口泡面汤,笑了。
这才哪到哪。
你们让我滚的时候,可没想过——
有些人,越被踩进泥里,根扎得越深。
而现在,我要让你们尝尝,什么叫从地底钻出来的藤蔓,是怎么绞断大树咽喉的。
---
2.
第一次打脸,我请全网吃了顿火锅
王振邦开完道歉发布会的当晚,我就动手了。
凌晨一点,我在B站上传了一个视频,标题很朴素:《我和我的前东家,不得不说的故事》。
封面是我站在公司楼下拍的照片,背景是灯火通明的大楼,配字:这里每天诞生十个谎言,和一百个破碎的梦想。
视频开头三分钟,我什么都没说,只是放了一段监控录像——
画面里,保安拖着一个年轻人下楼。那人衣衫凌乱,怀里紧紧抱着电脑包,一边挣扎一边喊:那是我的劳动成果!你们不能抢!
时间戳显示:2022年8月14日凌晨两点十八分。
地点:XX科技研发部办公室。
接着,画外音响起:他是张伟,原AI训练组核心工程师。因为他拒绝篡改用户数据模型,被指控‘窃取商业机密’,强行驱逐。
然后我放出一段音频——王振邦打电话给法务:给他安个罪名,必须让他社死,否则其他人效仿怎么办
全网哗然。
视频发布四小时后,播放量突破五百万。
弹幕刷满:卧槽这是真实事件这公司太恶毒了吧!张伟在哪我们要帮他!
我顺势公布了张伟的联系方式(经本人同意),并发起众筹法律援助基金。
短短半天,筹款超过百万。
张伟终于敢露面了。他在直播中哭着说:我只是不想骗用户……我只是想做个干净的产品……
舆论彻底爆炸。
与此同时,我放出第二枚炸弹——一份长达四十页的《XX科技资本运作黑皮书》,详细梳理了公司如何通过关联交易、虚增营收、操纵估值等方式欺骗投资者。
最致命的一条证据,是一张王振邦与某私募基金负责人的合影,背后白板上写着:本轮估值拉升目标:80亿→120亿,成本:搞定审计。
这张图疯传全网。
三天后,投资方集体撤资。
银行暂停授信。
供应商上门讨债。
公司现金流断裂,被迫宣布裁员30%。
而王振邦,被董事会责令暂时停职配合调查。
我在朋友圈转发新闻链接,配文:听说有人要闭关修行建议去少林寺,那里WiFi信号差,适合反省人生。
评论区炸锅。
前同事们纷纷留言:陈哥牛逼!终于有人替我们出气了!求带飞!
我知道,第一次反击成功了。
但我也清楚,这只是序幕。
真正的猎杀,才刚开始。
---
几天后,一个陌生号码打来。
data-fanqie-type=pay_tag>
陈默声音沙哑,我是王振邦。
我没挂电话。
你到底想怎么样他问,你要钱我可以私人给你一笔……够你下半辈子生活了。
我说:你觉得我会缺钱吗
那你图什么名声流量还是报复的快感
我笑了:你到现在还不明白我不是为了打倒你,我是要证明——你们这套玩法,迟早会被时代埋葬。
他沉默了几秒,突然冷笑:你以为你是正义使者你不过是个失败者,临死前想拉人垫背罢了。
失败者我反问,那你告诉我,为什么全网都在叫我‘清道夫’为什么那么多陌生人给我寄感谢信为什么连央视都点了你的名
他又沉默了。
听着,我说,你可以恨我,但别侮辱我的动机。我做的事,不是为了爽,是为了让更多人看清真相。
挂掉电话后,我打开电脑,看到群里消息不断跳动。
陈哥,我们找到新线索了。
有个海外账户,三年内向王家人汇款累计两千多万。
还有他儿子在美国买的豪宅,登记在他表弟名下。
税务那边也有问题,疑似洗钱。
我盯着屏幕,手指敲下三个字:
查到底。
我知道,他已经准备反击了。
也许雇水军抹黑我,也许买通媒体反转叙事,甚至可能报警告我诽谤。
但我不怕。
因为我手里握着的,不只是证据。
是无数被践踏过的灵魂,共同点燃的火把。
而这把火,烧的不只是他一个人。
是整个吃人不吐骨头的系统。
---
又过了两天,我收到一条私信。
来自一位匿名网友:你好,我曾在XX科技做过保洁。我知道一些事,或许对你有用。
我们约在一家24小时便利店见面。
她四十多岁,穿着旧羽绒服,手指粗糙皲裂。她说她叫刘桂香,做了五年保洁,亲眼见过太多肮脏事。
王总办公室每周三晚上都有人来,男男女女,带着箱子。
有一次我打扫,发现地毯下藏着U盘,插电脑一看,全是客户人脸数据。
还有一次,他们开会说到‘清除负面舆情’,说什么‘必要时可以让当事人消失几天’……
我心跳加快:你还记得具体日期吗
她点头,掏出一个小本子,上面密密麻麻记着时间和细节。
我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运气。
但这还不是最惊人的。
临走前,她低声说:我知道他们在境外有个服务器集群,专门存敏感资料。IP地址我都抄下来了……你要小心,他们真的会害人。
我把她安全送回家,在车上默默录下这段对话。
回到住处,我立刻联系技术朋友破解那个IP。
经过三天奋战,终于进入系统内部。
里面的文件令人窒息——
《危机公关应急预案》中写着:针对极端爆料者,采用心理施压+社会性死亡组合策略。
《舆情控制手册》列出了数十个水军账号矩阵,以及支付记录。
最可怕的是一个名为特殊处理名单的Excel表格,里面有七个名字,备注栏写着:已解决待跟进需加强威慑。
其中一个名字,正是张伟。
我浑身发冷。
这不是企业丑闻,这是犯罪组织。
而我,正站在火山口上。
但我知道,退一步,就是万丈深渊。
进一步,或许能撕开一道光。
---
3.
反派设局,主角破局:两重陷阱,三次反转
王振邦消失了半个月。
公司官网删掉了他的所有信息,仿佛这个人从未存在过。
有人说他出国了,有人说他进了精神病院,还有人说他被投资人软禁了。
但我没放松警惕。
果然,第七天,风暴来了。
一篇题为《清道夫真面目:一个被辞退员工的极端报复》的文章横空出世,首发于某权威财经自媒体。
文章称我因绩效不合格被正常淘汰,心怀不满遂捏造事实进行网络暴力,并附上所谓内部评估报告——说我情绪不稳定有偏执倾向曾威胁同事。
更狠的是,文中引用多位匿名前同事证词,说我嫉妒心强经常偷看别人代码散布谣言破坏团队氛围。
一夜之间,风向逆转。
微博话题清道夫人设崩塌登上热搜。
评论区全是质疑:原来是个疯子!难怪被开除!该抓起来判刑!
我知道,这是他们的反扑。
但我早有准备。
第二天,我发布回应视频,标题只有五个字:《谁在撒谎》
我放出一段新证据——公司内部通讯记录截图。
日期是文章发布的前一天,王振邦与该自媒体主编的微信对话:
>
王:稿子按计划发,重点突出他心理有问题。
>
主编:报酬怎么算
>
王:老规矩,五十万,走咨询费。
>
王:记住,一定要用第三方视角,显得客观。
我还调取了该公众号近期发布的其他公关稿,发现模式惊人一致:先抹黑爆料人,再引导舆论洗白企业。
我把这些打包发布,命名为《舆论屠宰场操作指南》。
公众再次哗然。
原来媒体也被收买了!
这已经不是商业丑闻,是系统性作恶!
陈默才是真正的吹哨人!
短短半天,支持我的声音重回主流。
但我知道,他们不会就此罢休。
果然,三天后,警方找上了门。
两名警官出示传唤书,说我涉嫌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损害商业信誉罪,要求配合调查。
我冷静签字,随行前往。
审讯室里,他们拿出一堆材料,试图证明我非法获取公司机密。
我全程保持沉默,只说一句:我的律师已经在路上。
与此同时,我提前安排的动作也在同步推进——
我委托的独立审计机构正式向证监会提交举报函,附带完整的资金流向图谱;
国际媒体《The
Information》刊发专题报道,《China’s
Tech
Whistleblower
War》引发全球关注;
更有数万名网友发起联署,请愿彻查XX科技。
压力之下,警方不得不暂缓立案。
而就在当天晚上,我又放出第三波猛料——
一段秘密录制的会议音频,内容是王振邦向上级汇报:只要把监管拖住三个月,海外资产就能完成转移。
紧接着,我公开了他的离境航班预订记录。
国家反洗钱中心迅速介入。
边检部门冻结其出境申请。
王振邦,彻底被困在国内。
但他仍不死心。
一周后,他妻子突然召开新闻发布会,声泪俱下地说:我们也是受害者……他工作太累,被人利用了……求大家放过我们一家人吧……孩子才八岁……
她跪在地上,磕了个头。
全网动容。
很多人开始说:算了,人家老婆都这样了,何必赶尽杀绝
孩子无辜啊。
复仇也要有底线。
我知道,这是最后一招——道德绑架。
但我早已布好棋局。
第二天,我发布视频《关于那个下跪的女人,我说几句话》。
画面切换,是我通过合法渠道获取的监控录像——
王振邦妻子在高档商场刷卡消费的画面,单笔支出超过二十万元;
她在私人医院预约高端产检服务,备注二胎保胎;
她名下的三套房产信息,总价超千万。
最后,我缓缓说道:
你说你是受害者那你丈夫贪污的钱,是不是也该退还给那些被裁员的家庭
你说孩子无辜那被你们逼得离婚失业的父亲的孩子,就该承受苦难吗
你跪一下,就想抹平所有罪孽
对不起,这个世界,没那么容易原谅。
舆论再度反转。
这一次,再也没有人为他们说话。
---
4.
终极打脸:你们以为的结局,只是我的开场
三个月后,法院开庭审理XX科技系列案件。
王振邦被判有期徒刑十二年,罚没全部违法所得。
公司破产清算,多名高管落网。
证监会将其列入终身禁入黑名单。
宣判那天,我坐在旁听席最后一排,没戴口罩。
他被押解路过时,看到了我。
眼神交汇那一瞬,他嘴唇微动,似乎想说什么。
我没有回避,只是轻轻摇头。
散庭后,他家人拦住我,苦苦哀求:陈先生,能不能写封谅解书法官说,如果有被害人谅解,能减刑……
我看着那个曾经趾高气扬的女人,如今满脸憔悴,低声下气。
我说:可以。
她激动得差点跪下。
我补充:但有个条件——你们要把这些年侵吞的所有钱,一分不少捐给‘数字劳工权益保护基金会’,并且公开道歉。
她愣住:这……太多了……我们只剩一套房了……
我笑了:当年裁掉李薇时,你们想过她只剩一套房要还贷吗
张伟被网暴时,你们想过他差点跳楼吗
你们享受荣华的时候,可曾想过‘够了’两个字
她哑口无言。
最终,他们妥协了。
捐款仪式当天,我作为基金会发起人出席。
镜头对准我,记者问:你现在感觉如何
我说:不爽,也不快乐。我只是完成了本该有人做的事。
台下掌声雷动。
但我知道,真正的胜利,不是一个人的复仇得逞。
而是让更多人意识到——
当权力失去监督,体面不过是遮羞布;
当资本肆意妄为,努力就成了笑话;
而当沉默成为常态,清醒本身就是一种反抗。
半年后,我创办了一家专注于企业伦理审计的新公司,名字叫照妖镜。
团队全是被大厂抛弃的问题员工——
有揭露算法歧视的数据分析师,
有反对强制加班被开除的产品经理,
还有因举报贪腐遭打压的法务专员。
我们不做广告,不融资,只接一类案子:
替无法发声的人,找回公道。
有人问我:你还恨吗
我答:早就没了。恨太消耗能量。我现在只想建一座桥,让后来者不必再跳河才能被看见。
某夜加班结束,我走在街上,抬头望天。
城市灯火璀璨,像一片虚假星河。
手机响了。
是一条新消息:
陈哥,又有家公司找上门,说我们搞垮了他们老板……这次,咱们接吗
我回复:
接。只要他们犯了错,就永远别想躲在黑暗里。
然后我熄灭屏幕,走进夜色深处。
身后高楼林立,光影流动。
而我知道——
有些光,是从裂缝里透出来的。
而我,愿做那道裂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