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小说 > 玄幻小说 > 千年夫妻机关墓 > 第一章

子夜的寒风刮过陵园村的屋顶,发出呜呜咽咽的声响,像是千百年前的鬼魂在低语。我蜷缩在炕上,被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惊醒。
小陈教授,快起来!出大事了!是村长老王的声音,透着前所未有的惊慌。
我披上外套开门,老王气喘吁吁地站在门外,手里攥着个老旧的手电筒,光线摇曳不定。
北山那边,有响声,轰隆隆的跟打雷似的!老王上气不接下气,我估摸着是那古墓出事了!
我心头一紧,抄起考古工具箱就跟老王往外跑。北山那片古墓群是我们考古队重点关注的对象,尤其是那座传说中的夫妻合葬墓,自2000年冬天被盗墓贼用炸药破坏后,我们一直在做抢救性发掘的准备工作。
等我们赶到现场,只见几个村民围在一个新塌陷的洞口周围,窃窃私语。我拿手电往下一照,倒吸一口凉气——这盗洞打得极为专业,直通墓室深处。
什么时候发现的我问旁边的村民。
就刚才,约莫半小时前,地下传来一声闷响,地面就塌下去这么个大窟窿。
我系好安全绳,让村民在上面拉着,自己顺着盗洞缓缓下降。手电光在黑暗中划出一道孤寂的光柱,空气中弥漫着尘土和一种奇异的陈旧气息。
墓室内的景象令我震惊——三道精巧的防盗机关已被破解,但手法怪异得很。八米高的青砖端门本该抽一砖即全塌,此刻却完好地敞开着;轮回闸石门被巧妙地固定住了,既不能进也不能出;最令人称奇的是苍穹顶,那八卦排列的穹窿结构居然被一根不起眼的木棍支住了要害处,丝毫未损。
但这墓室已经空空如也,除了中央放置的一块巨大墓志铭。我走近细看,上面刻着晋故秦国贤德太夫人墓志铭,足足一千六百九十一字,详细记载了这位五代时期秦国贤德太夫人刘氏的生平事迹,却对其丈夫只字未提。
手电光扫过墓志铭一角时,我忽然注意到上面有些新鲜的划痕,蹲下身仔细察看,竟是几行小字:
三道机关守不住一个秘密,千年墓葬藏不住一段真情。盗者非盗,守者非守,唯有金牌能解谜题。
我正琢磨着这字的含义,上面忽然传来老王的喊声:小陈教授,底下还好吗市公安局的同志来了!
我就上来!我应声道,顺手拍了几张照片。
回到地面,我将墓室情况简单说明,特别提到了那几行新刻的字。刑警队长皱起眉头:看来盗墓贼还挺嚣张,居然留诗一首。
只有我注意到,站在一旁的老王脸色忽然变得苍白,嘴唇微微发抖。
王村长,您是不是想到什么了我问。
老王猛地回过神,支吾道:没、没什么,就是...这墓在我们村这么多年,从来没出过事,这下好了,惊动这么多人...
考古队第二天就开始了抢救性发掘。我主要负责1号墓室,即刘氏墓的清理工作。那几行小字一直在我脑中回响,直觉告诉我,这绝非普通盗墓案。
中午休息时,我向老王打听起陵园村的往事。
我们村原叫刘家村,后来因为这陵园才改了名。老王抽着旱烟,慢悠悠地说,世代相传,这墓里葬的是个大人物和他的夫人,有着不得了的防盗机关,还有一面御赐的免死金牌。
这些传说有多久了
那可早了,打我爷爷的爷爷那辈就有这说法。老王眯着眼吐烟圈,都说那金牌非同小可,能免死的不是一般人,而是...唉,我也说不清,老辈人传下来的话,真真假假分不清咯。
盗墓那晚,您听到什么异常动静了吗我试探着问。
老王的手微不可察地抖了一下,烟灰落在鞋面上。没、没什么特别,就是那声闷响,然后我就喊人去了。
他明显有所隐瞒,但我没有戳破。
接下来的几天,我们在1号墓室中发现了精美的砖雕,有八抬大轿图、胡人牵驼图等,展现了五代时期的社会生活与多元文化。端门的构造仿照天庭南天门,暗示墓主拥有帝王级地位。
但最让我困惑的是,盗墓者如何能精准突破三道顶级机关而不留痕迹他们取走了所有陪葬品,为何独独留下千斤重的墓志铭那几行小字又是何人所刻
一周后的雨夜,我正整理日间发现的资料,忽然听到临时工作室外有响动。开门一看,地上放着一个油布包裹,四下却不见人影。
回到屋内打开包裹,里面是一本泛黄的线装书,封面上用工楷写着《岐州秘事》,书页脆得仿佛一碰就碎。我小心翼翼地翻阅,内容让人震惊——这竟是唐末五代时期岐王李茂贞麾下文吏的记录,详细记载了李茂贞与其夫人刘氏的故事,以及一座精心设计的夫妻合葬墓。
书中提到,李茂贞为防墓葬被盗,请高人设计了三道机关:天崩落端门、轮回闸石门、苍穹顶穹窿。更神秘的是,其中提及刘夫人下葬时带有一面免死金牌,这金牌非金非铁,乃一段情之所化,能解生死之局。
我越读越觉得蹊跷,这书的出现太过巧合,仿佛是有人特意为此事提供线索。雨停后,我带着书去找老王,却发现他家门窗紧闭,邻居说他探亲戚去了。
第二天清晨,考古队决定开启2号墓室。大家都推测这是李茂贞的墓,规模比1号墓大了许多,约有1000平方米。令人意外的是,2号墓的机关完好无损,丝毫没有被动过的痕迹。
我们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打开第一道端门,内部结构比1号墓复杂许多。在墓道两侧,发现了大量壁画,描绘的是战争场面和宫廷生活。最引人注目的是一组夫妻分别的画面:男子武将装扮,女子泪眼婆娑,递上一面金光闪闪的牌子。
这莫非就是免死金牌的来历我的助手小张好奇地问。
看来是的。我点头,心里却想起那本《岐州秘事》中的话——情之所化,能解生死之局。
正当我们准备深入探索时,我的手机响了,是条陌生号码的短信:勿开轮回闸,先找金牌。
我猛地回头,墓室外围观的村民中,似乎有个熟悉的身影一闪而过。是老王他为什么阻止我们金牌不是已经被盗了吗
我让队伍暂停工作,独自回到1号墓室,再次检查那块墓志铭。凭借新发现的目光,我注意到铭文底部有个不明显的缝隙,似乎可以移动。
轻轻一推,墓志铭侧面弹开一个小暗格,里面空空如也,只留下一张纸条:
盗非盗,守非守,真相不在墓中而在人间。勿再深究,否则往事重演,灾祸再生。
纸条上的字迹与墓志铭上的刻字如出一辙。
我忽然明白了什么,冲出墓室,奔向老王家。果然,在后院的小仓库里,我找到了正在烧东西的老王。
王村长,到底怎么回事您知道盗墓者是谁,对不对
老王长叹一声,眼中的挣扎显而易见。小陈教授,有些事不如就让它埋在地下吧。那金牌...那金牌不是你们想的那样。
那它是什么为什么盗墓者别的不拿,只拿金牌为什么2号墓完好无损为什么您一再阻止我们调查
老王沉默良久,终于开口:那不是盗墓。那夜下来的人,是守墓人。
我愣住了:守墓人
我们村有几家世代守墓的,我是其中之一。老王颓然坐在板凳上,那夜是我儿子下的墓,为的是取走金牌,防止它落入外人手中。
为什么要现在取走千年都过去了
因为你们要来了啊。老王苦笑,考古队要正式发掘,那金牌不能见光。它不是普通的文物,它代表着一段承诺,一个跨越千年的守护。
什么承诺守护什么
老王摇摇头:我只能说这么多。金牌已安全,请您不要再追查了。那几道机关之所以被破解,是因为我们祖先就是建造者,破解之法代代相传。
那2号墓里到底有什么为什么盗墓...守墓人没有进去
老王的脸色变得古怪:2号墓不是李茂贞的。那里面是...
他的话被突然响起的警笛声打断。几辆警车停在村口,刑警队长朝我们走来:王村长,我们接到举报,说你儿子与盗墓案有关,请配合我们调查。
老王面如死灰,我也惊讶不已。是谁举报的难道还有另一股势力在盯着这个古墓
看着老王被带上警车,我心中涌起更多疑问。如果老王说的是真的,他们世代守墓,为什么要在此时取走金牌2号墓里如果不是李茂贞,那又是谁墓志铭上那几行字是谁刻的那本《岐州秘事》又是谁送来的
回到2号墓入口,我凝视着那扇轮回闸石门,忽然注意到门缝中夹着一块残破的布条,像是被人强行从另一侧塞进来的。小心翼翼地取出展开,上面是用血写的几个字:
救我出去。
背脊一阵发凉,我猛地后退几步。2号墓不是没有被盗吗这布条看起来新鲜,像是最近才塞出来的。难道里面有人
布条背面还有一行小字,仔细辨认后,我的心跳几乎停止:
李茂贞在此。
警车的尾灯在村口消失,留下我一个人站在寒风中,手里攥着那块从2号墓门缝中取出的布条。血字在月光下显得格外刺眼——救我出去。
这不可能。2号墓的机关完好无损,密封程度表明它已经千年未启,怎么可能有人被困在里面除非...除非有人从别的入口进去,触发了机关被困。
我急忙返回临时工作室,将那本《岐州秘事》小心翼翼摊开在桌上。借助放大镜和侧光,我注意到书页边缘有些极细微的记号,像是某种密码或标记。
经过几个小时的研究,我发现这些记号与墓志铭上的某些字符相似。忽然灵光一现——或许墓志铭上的1691字中,隐藏着另一层信息
我连夜将墓志铭拓片与古籍对照,果然发现了一套对应规律。凌晨三点,当我将特定字符提取连接后,得到了一段令人震惊的文字:
吾夫非叛非忠,乃行不得已之事。唐室倾颓,诸侯并起,守岐州三十载,护一方安宁。终难免猜忌,故假死隐世,与吾同穴而不同室。金牌非免死,乃信物也,见证誓约,连通阴阳两界之钥。
这段文字暗示李茂贞并非如史书记载的那样病逝,而是假死隐退!而且金牌不是传统的免死金牌,而是某种信物,甚至是连通阴阳两界的钥匙
天刚蒙蒙亮,我带着新发现赶往县公安局。老王被暂时拘留,经过一番周折,我获准与他见面。
王村长,2号墓里有人。我直截了当,将布条展示给他看。
老王的眼睛陡然睁大,嘴唇颤抖:不可能...这不可能...
除非你知道些什么。布条上的字说‘李茂贞在此’,这到底是什么意思
老王长叹一声,仿佛卸下了千斤重担:事到如今,瞒也无益。但那不是我儿子塞的布条,他昨晚已经回来了,现在藏在家里地窖中。
我震惊不已:你儿子回来了那警方知道吗
他们以为他逃跑了,其实他根本没走远。老王压低声音,小陈教授,这事情比你想的复杂得多。我们守墓人世代守护的不是墓,而是一个秘密。那金牌不是防止外人拿走的,而是防止里面的东西出来的。
里面的东西我感到脊背发凉,2号墓里到底有什么
我不能说,除非...除非你见到我儿子。他下去过,他看到了。老王的眼神中带着恐惧,今晚子时,来我家地窖。现在人多眼杂,不便多说。
离开公安局,我心乱如麻。老王的暗示超出了我的认知范围,仿佛在讲述一个玄幻故事。但那血书布条真实存在,古籍和墓志铭的密文也明确指出了金牌的特殊性。
下午回到考古现场,我特意检查了2号墓的每一个角落。在轮回闸石门的底部,我发现了几丝奇怪的纤维,既不像是古代织物,也不像是现代衣物。收集样本后,我决定先去实验室分析。
就在我准备离开时,小张急匆匆跑来:陈教授,1号墓室又发现了一个暗格!在墓志铭下方,有个机关我们之前没注意到。
我们迅速返回1号墓。果然,在墓志铭底座的下方,有一个隐蔽的扳手装置。小心启动后,墓志铭缓缓移开,露出一个向下的阶梯!
通知其他人,但先不要下来。我嘱咐小张,自己拿起手电向下走去。
阶梯不长,通向一个小型暗室。室内空无一物,只有墙壁上刻满了壁画。这些壁画与墓室上层的风格迥异,更像是匆忙刻就的草图。
第一幅画显示一位将军模样的人跪接皇帝赐予的金牌;第二幅画是同一人在密室中与一个模糊的身影交谈;第三幅最为奇怪,显示金牌被一分为二,一半留在将军手中,另一半被交给那个模糊身影。
最后一幅画让人费解:两个身影背对而立,中间是那道轮回闸石门,门微微开启,一只手正从门内伸出,似乎想要抓住什么。
暗室中央有个石台,上面放着一卷竹简。我小心地展开,内容是用隽秀的小楷书写:
妾刘氏,泣血谨记。吾夫蒙冤受屈,不得已行此下策。假死匿迹,非为逃世,乃为守一诺言。金牌二合一,可启轮回之门,然门后非人间境,慎之慎之。
竹简末尾有一行更小的字:若有后来者见之,勿轻启2号墓室,除非得见金牌合二为一。妾与夫誓守此秘,虽死不忘。
data-fanqie-type=pay_tag>
我仿佛被雷击中般愣在原地。这一切线索都指向一个不可思议的可能性:李茂贞和刘夫人可能以某种方式仍然存在于2号墓中那块金牌是开启什么的钥匙老王的儿子下去后看到了什么为什么会有血书求救
带着满腹疑问,我小心地将竹简收好,退出暗室。今晚子时与老王的会面,或许能解答部分谜题。
然而当我傍晚返回临时工作室时,发现门锁被撬,那本《岐州秘事》不翼而飞!
同时手机响起,收到一条匿名消息:勿再追查,否则下次不止取书。
我脊背发凉,意识到自己已卷入一个远比考古发现更复杂的事件中。有人在暗中监视,不希望真相大白。
夜幕降临,我犹豫是否还要赴老王的约。那本古籍被盗警告明显,但若不去,真相可能永远石沉大海。
最终,考古学家的求知欲战胜了恐惧。我带上一把考古锤和强光手电,悄悄向老王家摸去。
子时的陵园村万籁俱寂,只有风声穿过老槐树的枝桠,发出呜咽般的声响。老王家一片漆黑,我按照约定轻敲后院门三下。
门悄无声息地打开,老王紧张的面孔出现在黑暗中:快进来,有人盯着。
我刚踏进门,就听见村口传来汽车引擎声。老王脸色一变:不好,他们来了!
地窖口突然掀开,一个年轻人探出头:爸,陈教授,快下来!他们不是警察!
我们匆忙躲入地窖,年轻人迅速盖上门板。黑暗中,我听见上面传来脚步声和粗暴的翻找声。
他们是冲我来的。年轻人低声说,我在2号墓里看到了不该看的东西。
借着地窖缝隙透入的微光,我看清了他的面容——与老王有七分相似,但眼神中多了一份沧桑与恐惧。
你到底在2号墓里看到了什么我问,那血书布条是你留的吗
年轻人摇摇头,声音颤抖:布条不是我留的。我进去时,里面已经有人了...或者说,有东西了。
地窖上方的脚步声越来越近,我屏住呼吸,听见一个冰冷的声音说:
他们肯定知道秘密了。找不到人就放火烧屋,逼他们出来。
我的心猛地一沉——我们被困住了,而对方显然不打算留活口。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地窖深处忽然传来一声轻微的响动,仿佛有什么东西正在移动...
地窖深处的异响让我们三人同时屏住了呼吸。上面的搜寻者似乎也听到了动静,脚步声向我们方向逼近。
那里有暗门!有人喊道。
老王儿子——他自我介绍叫王睿——示意我们跟上,摸索着向地窖深处挪去。在堆满杂物的角落,他移开几个麻袋,露出一个仅容一人通过的洞口。
这是祖上修的逃生通道,通往后山。王睿低语,跟我来,但小心,这下面有些...不寻常的东西。
我们依次钻入洞中,王睿最后进入,小心地将入口复原。通道狭窄潮湿,空气中弥漫着一股奇特的陈旧气息,与古墓中的味道相似。
爬行约十米后,通道逐渐宽敞,我们得以弯腰前行。我忍不住问王睿:你说在2号墓里看到了东西,到底是什么
王睿的声音在黑暗中颤抖:那墓室是空的,没有棺椁,没有陪葬品,只有...一面铜镜。
铜镜我惊讶不已。
对,就放在墓室中央的石台上。我靠近时,镜中居然映出人影,但不是我的倒影...他顿了顿,仿佛回忆都令人恐惧,那是个古代将军打扮的人,他向我说话,声音直接在我脑中响起。
他说什么
他说:‘千年誓约将至,金牌归位之时,门户重启之日’。然后镜面开始波动,一只手从镜中伸出,递出那块布条。我吓坏了,抓起布条就往外跑。
这描述太过玄幻,我难以立即相信。但联系竹简内容和墓志铭密文,似乎又有什么超自然力量在作用。
通道开始向上延伸,我们终于来到一个较为宽敞的石室。王睿点燃墙角的油灯,昏黄灯光照亮了四周。我惊讶地发现,这石室墙壁上刻满了与古墓中相似的符号和图案。
这里是守墓人的秘密聚集地。老王解释道,世代相传,只有我们知道这个地方。
在石室中央,我注意到一个熟悉的物件——那本失窃的《岐州秘事》正安静地放在石台上!
这本书怎么会在这里我惊讶地问。
老王也显得困惑:不知道,这地方只有我们守墓人能进来。
我翻开书页,发现其中一页被折角,那是一段关于镜域的描述:
夫镜域者,非阴非阳,界于虚实之间。李公茂贞借秦王镜之力,辟此一域,肉身虽朽,元神不灭。然镜域终非久留之地,千年之期若至,门户不稳,须以金牌为钥,重整界限。
这段话仿佛一道闪电照亮了我的思绪。如果相信这段记载,那么李茂贞可能利用某种叫做秦王镜的器物,创造了一个介于虚实之间的空间,他的元神可能至今仍存其中!而金牌是稳定这个空间的关键。
秦王镜...我喃喃自语,难道就是2号墓中的那面铜镜
王睿点头:镜框上确实刻有‘秦王’二字。
忽然,通道方向传来声响,追兵已经找到了入口!我们急忙寻找其他出口,却发现这石室似乎没有别的通路。
不可能,祖上说这里有逃生通道的!老王焦急地摸索墙壁。
我在研究墙上的符号时,注意到一组与墓志铭上相似的字符。依照之前的解密方法,我尝试按压几个突出的石块。
奇迹发生了,一面墙壁缓缓移开,露出另一条通道。但我们还来不及高兴,就发现这条通道不同寻常——其中弥漫着淡淡的雾气,深处似乎有微弱光芒闪烁。
追兵的声音越来越近,我们别无选择,只能进入这未知通道。走了约十几米,前方出现一个奇特的场景:一面巨大的铜镜立在通道尽头,镜面不是反射我们的影像,而是显示出一个古代风格的书房,一个身着五代官服的人正背对我们书写着什么。
更令人震惊的是,镜中人似乎感知到我们的存在,缓缓转过身来——正是壁画中李茂贞的模样!
他透过镜面注视我们,嘴唇未动,但我们脑中清晰响起一个声音:千年之期已至,金牌安在
我们惊得呆立当场。镜中人似乎失望地摇头:无金牌,无法稳定镜域。速寻金牌,否则阴阳界限崩解,大祸将至。
说完这番话,镜面突然波动起来,一只手再次从中伸出,这次递出的是一卷帛书。王睿壮着胆子接过,镜面随即恢复普通,映出我们惊愕的面容。
通道另一端追兵的声音已近在咫尺。我们打开帛书,上面是工整的楷书:
余李茂贞,唐末镇岐州,本名宋文通,蒙赐皇姓。世道崩乱,保境安民三十载,然终遭猜忌。不得已借秦王镜之力,辟此镜域,与妻刘氏相约,肉身虽殒,元神不灭,守此秘直至金牌重归。今镜域不稳,界限将破,须得金牌方可稳固。然金牌一分为二,阳半在人间,阴半在镜域。欲合二为一,须寻得吾妻刘氏墓中之钥。
我看得目瞪口呆。这一切挑战着我的科学认知,但眼前的超常现象又让我无法否认。
追兵已经进入石室,我们别无选择,只能继续向通道深处前进。奇怪的是,越往里走,雾气越浓,周围的环境似乎也在微妙变化,石壁逐渐变得半透明,仿佛介于虚实之间。
最终,我们走到通道尽头,眼前景象令人难以置信——那不是山中隧道,而是一个古代风格的回廊,回廊外是浩瀚星空,仿佛置身于宇宙之中。
回廊中央站着一个人影,走近一看,我震惊地认出那是早已被盗走的刘夫人墓中的墓志铭!但它此刻散发着柔和金光,上面文字正在缓缓流动重组。
王睿忽然指着回廊尽头:那里有人!
迷雾中,一个身着五代服饰的女性身影若隐若现,她手中拿着半块金牌,向我们微笑招手。
就在这时,整个空间突然剧烈震动,回廊开始崩塌,星空出现裂痕。那个女性身影急切地向我们呼喊,但听不见声音。
老王突然大叫:我明白了!刘夫人墓志铭本身就是半块金牌!另外半块在...
他的话被一声巨响打断,回廊一侧彻底崩塌,露出外面混沌的虚空。女性身影将手中半块金牌抛出,正好落在墓志铭上方。两者结合瞬间发出耀眼金光,稳定了崩塌的空间。
金光中,女性身影开口说话,声音清晰传入我们耳中:速返人间,合二为一之金牌仅能稳定镜域片刻。欲救苍生,须寻得另一半天赐金牌。
她伸手向我们一指,一道光门在我们身后打开:从此门出,即返阳世。切记,金牌非金,乃信物尔,千年誓约之见证...
我们被迫退入光门,最后一瞥中,只见镜域空间继续崩塌,李茂贞的身影出现在刘夫人身旁,两人携手立于虚空之中,面容平静。
穿过光门,我们踉跄跌出,发现自己竟然就在1号墓室中!那合二为一的金牌缓缓落下,正好落在墓志铭原位上,严丝合缝。
惊魂未定之际,警方冲入墓室:陈教授!我们听到巨响...你们怎么在这里我们找遍了全村...
我茫然四顾,发现手中不知何时多了一卷帛书,正是镜中李茂贞给予的那卷。老王和王睿同样震惊不已,证明刚才的经历并非幻觉。
警方告知:那些追捕你们的人突然全部昏迷,醒来后记忆全失,只反复说‘镜域将破’四个字。
我展开帛书,上面文字已然变化,现出一幅地图,指向一个意想不到的地点——西安碑林博物馆。旁边有一行小字:
天赐金牌,碑林深藏,千年誓约,待君成全。
我们面面相觑,意识到事情远未结束。镜域之谜、金牌之谜、李茂贞与刘夫人的千年誓约...所有这些都需要我们去解开。
而更令人担忧的是,帛书背面渐渐浮现出新字迹:
三日之内,若金牌不全,镜域崩,阴阳乱,灾祸起。
倒计时已经开始。
返回临时工作室的路上,我们三人沉默不语,各自消化着刚才超现实的经历。警方虽然疑惑,但见我们无恙,也只能先记录在案。那些昏迷的袭击者被送往医院,确实如警方所说,他们醒来后记忆混乱,只反复喃喃着镜域将破。
我将帛书地图仔细研究,确认指向的确是西安碑林博物馆。更精确地说,地图标注的位置是碑林第七展室,那里主要陈列着元代以后的碑刻,与五代时期似乎并无直接关联。
天赐金牌,碑林深藏。我喃喃自语,这‘天赐’二字有何深意李茂贞曾被唐昭宗赐姓李,封秦王,但史书从未记载什么天赐金牌。
老王沉吟道:我们守墓人世代相传,说那金牌并非帝王所赐,而是‘天降神物’,有沟通两界之能。但具体细节,历代只口传于守墓人首领,我这一代...已经失传了许多。
王睿忽然说:在镜域中,刘夫人说金牌‘非金,乃信物’。会不会金牌根本不是金属材质
这话点醒了我。古人口中的金有时并非指黄金,而是泛指贵重之物。牌也可能不是指令牌,而是牌匾、碑刻之类。
我们将那合二为一的金牌小心检测,惊讶地发现它看似金属,却无法分析出具体成分。更奇特的是,当它接近墓志铭时,会产生微弱的共鸣现象。
时间紧迫,我们当即决定前往西安碑林。警方派两人随行,既为保护也为监视——我们的故事太过离奇,他们虽不全信,但也不敢忽视。
抵达碑林已近黄昏。作为中国最著名的碑石收藏地,这里汇聚了从汉代到清代的各类碑刻数千块。按照地图指示,我们直奔第七展室。
第七展室主要陈列元明清三代碑刻,内容多是记录修建孔庙、学府等事。工作人员正准备闭馆,经我们再三请求并出示文物局证件,才特许延长半小时。
你们找什么碑工作人员好奇地问。
我遮掩道:研究一篇元代碑文,关于地方志的。
实际上,帛书地图只指示到展室位置,并未指明具体哪块碑。我们只能快速浏览所有碑文,寻找可能与天赐金牌相关的线索。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眼看闭馆时间已到,却毫无收获。我焦急地再次展开帛书,忽然发现地图上的标注在灯光下有了微妙变化——多了一个箭头,指向展室东南角。
我们立即赶到那个角落,那里只立着一块不起眼的明代石碑,碑文记录着某年黄河清淤工程的事迹,看似与我们的寻找毫无关联。
王睿忽然蹲下身:看这里,碑座右下角有个符号!
我们仔细察看,果然发现一个刻得极浅的符号,与墓志铭上的密文同属一套系统。我连忙拿出解码表,翻译出来是双月悬天,金鸡啼晓八个字。
这是什么意思随行警察疑惑地问。
老王却脸色骤变:这是守墓人世代相传的密语,我以为早已失传!‘双月悬天’指闰年的闰月之夜,‘金鸡啼晓’指子时与丑时相交的时刻。
也就是说,我们需要在特定时间前来但帛书警告只有三日时限,今晚就是闰月之夜吗
我急忙查看手机日历——惊喜地发现当晚正是闰月之夜!而且子丑相交之时就在几小时后。
我们恳求博物馆工作人员允许夜间研究,起初遭到拒绝,直到我拨通导师电话,通过省文物局施加影响,才获得特许。
夜幕降临,碑林博物馆静寂无声。我们四人守在第七展室,等待子时来临。古老的碑石在月光下投下长长的影子,仿佛千百年前的先贤在默默注视。
子时将至,奇异的现象发生了:月光透过窗棂,正好照在那块明代石碑上,碑文似乎开始微微发光。更准确地说,是碑文中某些特定的字在发光。
快记录这些发光的字!我急忙吩咐。
我们迅速记下所有发光字迹,组合起来竟是一首五言诗:
唐末乱世纷,岐王守西秦。非为叛君主,实保黎庶民。天赐非金铁,仁义值千金。碑中有真意,镜域两界临。
诗的内容明显指向李茂贞,但最关键的是最后一句碑中有真意。难道秘密就在这块碑中
我们仔细检查石碑,终于发现碑顶有一个不易察觉的缝隙。王睿小心按压,碑顶竟然缓缓滑开,露出一个暗格!
暗格中放着一卷羊皮纸,展开后是一幅精细的地图,标注着另一个地点——宝鸡市郊区的金台观。
就在这时,帛书再次发生变化,背面浮现出新文字:
金台观中寻真金,张三丰曾留玄机。镜域之钥非一物,双牌合璧方为真。速往金台观,明日午时,过期不候。
我们都愣住了。金台观是道教圣地,相传张三丰曾在此修炼,与李茂贞有何关联而且时间更加紧迫,明日午时就是最后期限。
匆忙离开碑林时,我注意到有个身影在远处廊柱间一闪而过。随行警察也察觉异常,悄然追去,却一无所获。
有人监视我们。王睿不安地说,从陵园村就开始了,那些人不像普通盗墓贼。
老王点头:他们知道镜域的秘密,想夺取金牌的力量。
我们连夜赶往宝鸡。车上,我仔细研究那幅羊皮地图,发现背面还有极小字迹:
李茂贞晚年信道,曾密访金台观,与真人论道三日。留下信物,托付后世。
历史记载中,李茂贞卒于同光二年(924年),而金台观建于元末明初,时间对不上。除非...李茂贞假死隐退后,真的又活了许多年
这个想法让我不寒而栗。如果镜域能让人超越生死,那将是何等惊人的发现!
次日清晨,我们抵达金台观。这里是宝鸡著名道观,殿宇宏伟,古柏参天。根据地图指示,我们需要寻找的是观内三丰洞——传说中张三丰修行的洞穴。
观内道士见我们来得早,且神色匆忙,好奇询问来意。我只好借口研究道教碑刻。
三丰洞位于观后山腰,洞内供奉张三丰像,香火缭绕。我们在洞内仔细搜寻,却找不到任何与地图标注相符的标记。
看这里。王睿指着洞壁一处,这些刻痕不像自然形成。
我近前察看,洞壁上确有一组不易察觉的刻痕,组成一个类似八卦的图案,但中间却嵌着五星排列。这让我想起墓室中的苍穹顶结构。
老王忽然说:守墓人口传中有‘五星连珠,天门开启’之说,难道就指这个
但如何开启
时间逼近午时,我们焦急万分。我忽然想起墓志铭金牌,取出靠近洞壁。果然,金牌开始微微振动,壁上的刻痕随之发光。
光芒汇聚到一点,照射在洞顶某处。我们抬头望去,只见洞顶有一块松动的石板。王睿攀上去推开石板,里面又是一个暗格!
暗格中放着一个铜盒,盒上刻着:开盒者,须承千年之约。
我们小心打开铜盒,里面是一卷保存完好的绢书,落款令人震惊——大明永乐年间,三丰道人谨记。
绢书内容更加惊人:
余云游至岐州,遇一隐士,自称李姓,谈玄论道三日。其人非凡,言及镜域之事,托余留书后世。曰:千年后镜域将崩,须得双牌合一方可稳固。一牌在其妻墓中,一牌在此盒中。双牌合一,非为开启,实为封印。镜域本不应存,逆天而行,终遭天谴。切记切记!
绢书末尾是一个简易示意图,显示两面金牌如何合为一体,形成某种封印。
我们全都愕然。所以刘夫人说救苍生不是要开启镜域,而是要彻底封印它李茂贞创造镜域是逆天而行
就在这时,洞外传来脚步声,那个在碑林出现的身影赫然现身——是个身着现代装束的老者,眼神却深邃如古井。
你们终于找到了真相。老者开口,我乃守镜人一脉,与守墓人本是同源,后因理念而分。
老王警惕地问:什么理念
守墓人欲保镜域,守镜人欲毁之。老者平静地说,李茂贞当年逆天而行,创镜域以求长生,已遭天谴。如今镜域将崩,若不彻底封印,阴阳界限破裂,灾祸无穷。
他指向铜盒:那面金牌是封印之钥,你们手中的是镜域之钥。双钥合一,再以特定仪式,方可永封镜域。
刘夫人为何说需要金牌救苍生我质疑道。
老者叹息:刘夫人始终相信李茂贞会迷途知返,其实她早已明白镜域必须封印。所以才将关键信息留在墓中,引导后人完成此事。
午时将至,老者催促我们速做决定。帛书上的警告字迹开始闪烁,仿佛随时会消失。
正当我们犹豫之际,洞外突然传来喧哗声,一群不明身份的人冲了进来,直扑我们手中的金牌!
老者大喝:镜域贪婪者!他们想夺取镜域力量!
一场争夺骤然爆发。在混乱中,铜盒被打翻,里面的金牌掉落在地——那根本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金牌,而是一块晶莹剔透的玉牌,上面刻着复杂的星图。
我猛然醒悟:金牌非金!原来是玉牌!
混乱中,我捡起玉牌,与我们手中的金属牌靠近。两者产生强烈共鸣,似乎要融为一体。
老者大喊:合二为一!快!
但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一个黑衣人抢走了金属牌,向外逃去。我们急忙追赶,眼看就要失去平衡镜域的最后机会。
突然,前方出现一个熟悉的身影——是那些昏迷的袭击者之一,但他眼神清明,伸手拦住了黑衣人。
够了,这场千年闹剧该结束了。他说,声音竟然与镜域中李茂贞的声音相似!
所有人都愣住了。黑衣人颤抖着问:你...你是谁
那人微微一笑,面容开始变化,渐渐变成了我们在镜域中见到的李茂贞的模样:余乃李茂贞一缕神识,附于此身。镜域该封,余之过也。
他取回金属牌,走向我手中的玉牌。双牌靠近时发出耀眼白光,整个洞穴开始震动。
李茂贞的神识朗声道:镜域封!
白光吞没了一切...
白光渐散,我发现自己站在一个纯白空间中,对面站着那位自称李茂贞神识的人。四周寂静无声,时间仿佛停滞。
这里是...我困惑地四顾。
意识之境。李茂贞神识微笑,余借双牌合一之力,创此短暂空间,以便交谈。
我心中有无数问题:镜域到底是什么您真的活了千年之久那些袭击者是谁
神识轻叹:镜域乃余借秦王镜之力所创之虚境,本为避世之所。然虚境终非久留之地,千年间渐失稳定。至于余...他神色黯然,肉身早殒,仅存神识困守镜域,已非完整之人。
那些袭击者
乃镜域能量外泄所惑之人,贪求长生之力,组成秘密教派,自称‘镜域门’。神识解释,彼等欲夺金牌,强开镜域,不知此举将致阴阳界限破碎,酿成大祸。
我恍然大悟:所以刘夫人引导我们封印镜域,是为了阻止他们
正是。神识点头,吾妻明智,早知镜域不可久存。然余执迷不悟,直至近年方知大错。
为什么选择我们老王家族世代守墓,为何不知真相
神识面露愧色:此乃余之过也。当年恐秘密外泄,故将信息分藏多处,守墓人、守镜人各知部分,须待时机成熟,方能合一知悉真相。
他继续道:如今镜域已封,然尚有余波。‘镜域门’徒众未全数落网,彼等仍可能寻找其他方式重启镜域。
还有其他方式我吃惊地问。
秦王镜仍在某处。神识凝重道,双牌封印需时三日方能稳固,在此期间,若得秦王镜,仍可强行破封。
他递给我一个玉佩:此物可感应秦王镜所在。务必在三日内寻得宝镜,交与守镜人妥善保管。三日後,封印稳固,镜域永闭。
我还想再问,白色空间开始波动。神识的身影逐渐淡去:切记,历史之秘,有时永埋为好。非所有真相都宜公之于众...
意识回归现实,我发现自己仍在三丰洞中,众人刚刚从白光中恢复。那双牌合一后形成的新器物——现在看得出是一面古朴的铜镜状物品——正静静躺在地上。
老王急忙问:刚才发生了什么我好像做了个梦...
我简略说明情况,省略了部分细节。当我们查看那双牌合一的器物时,发现它现在看起来就像一面小型铜镜,背面刻着星图与八卦。
那老者——守镜人点头:这就是封印之钥。现在需要找到秦王镜,确保无人能在三日内破坏封印。
我们立即行动,利用李茂贞神识给予的玉佩开始感应。玉佩在金台观后院有强烈反应,指引我们找到一口古井。
井下别有洞天,我们发现一个隐藏的石室,里面除了一面巨大的铜镜空空如也。镜框上刻着秦王二字,正是王睿在2号墓中见到的那面!
但奇怪的是,镜面毫无特殊之处,普通得就像任何一面古铜镜。
守镜人解释:秦王镜本身无特殊力量,须与双牌合一之钥配合使用。如今镜域已封,此镜只是普通文物矣。
我们将秦王镜小心取出,准备交由博物馆收藏。然而回到前观时,发现观内气氛紧张——一群游客模样的人突然控制了道观出口!
镜域门徒众!守镜人低呼,他们来得真快!
我们被迫退回后院。前有追兵,后无退路,情况危急。
王睿忽然说:我记得地图上标注这井底还有一条秘道。
我们急忙再次下井,果然在石室中发现另一个暗门。暗门通向一个狭窄的地道,我们依次进入,最后一人刚关上暗门,就听见上面传来追兵的声音。
地道蜿蜒曲折,走了不知多久,前方出现亮光。出口竟然就在陵园村附近的一个山谷中!
守镜人告诉我们:这是古代守镜人建设的逃生通道,没想到今日派上用场。
回到相对安全的陵园村,我们立即联系警方和文物部门,将秦王镜正式移交。镜域门徒众被一举抓获,原来他们是一个国际文物走私集团,偶然得知镜域传说,妄想获取长生之力。
事件似乎圆满解决,但当我独自回到临时工作室,却总感觉有什么不对劲。
深夜,我再次拿出那卷帛书,发现上面又浮现出新字迹:
神识之约未尽,三日后子时,端门再启。余将告汝最终之秘。
我惊得坐起。李茂贞神识还要见我就在1号墓室的端门这是什么意思
同时,我收到老王急讯:小陈教授,速来!2号墓有变!
我匆忙赶去,只见2号墓的轮回闸石门竟然自行开启了一道缝隙,里面传出微弱光芒。更令人震惊的是,墓志铭上的那合二为一的金牌开始振动,仿佛受到召唤。
老王面色苍白:封印不是完成了吗为什么还有异动
我心中忐忑,隐约觉得李茂贞神识隐瞒了什么。那个最终之秘会是什么
三日后子时,我决定赴约。无论等待的是什么,我必须知道完整真相。
站在1号墓室端门前,我手持振动不已的金牌,心中充满疑虑。端门上的青砖开始微微发光,仿佛在欢迎我的到来。
深吸一口气,我将金牌贴近端门中央。门缓缓开启,露出不是墓室,而是一片星光照耀的通道。
通道尽头,李茂贞神识的身影再次出现,但这次显得更加虚幻。
汝果然来了。神识微笑,余将告汝不敢令众人知之秘...
就在这时,我忽然感到背后有人!转身一看,竟是老王和守镜人,他们眼神异样,手中拿着一个奇怪的装置。
对不起,陈教授。老王声音低沉,镜域必须重启,为了一个你不能知道的原因。
我还来不及反应,就被推入端门。门在身后迅速关闭,最后映入眼帘的是老王愧疚的面容。
星光照耀的通道开始旋转,李茂贞神识的身影变得扭曲模糊。
一个声音在我脑中响起:终局开始...
我被推入端门后的星光通道,心中警铃大作。老王的背叛比任何古墓机关都令人心惊——这个看似朴实的村长,竟然是镜域门的人
通道内的星光旋转加速,李茂贞神识的身影在光影中若隐若现,声音直接传入我的脑海:勿惊,此乃余预料之中。
预料之中我难以置信,你知道老王会背叛
非背叛,乃使命使然。神识的声音平静得出奇,守墓人与守镜人本同源,然千年间理念渐分。一脉欲保镜域,一脉欲毁之。汝所见老王,实为保域一脉之后裔。
通道尽头显现出一个奇异的景象:不再是古墓结构,而是一个宽敞的书房,四壁书架直抵穹顶,上面摆满了竹简帛书。中央一张紫檀书案,案上笔墨纸砚俱全,仿佛主人刚刚离去。
最令人震惊的是,书房没有门窗,全然封闭,却空气清新,光线柔和不知从何而来。
此乃余以神识所创之虚境,基于镜域原理而建。李茂贞神识的身影在书案后凝实,时间有限,余将告汝真相。
他示意我坐下,开始讲述一个完全不同于历史记载的故事:
李茂贞并非简单的地方军阀,而是某个古老守护者组织的成员,这个组织世代守护着一个关乎世界平衡的秘密。唐末乱世,这个秘密面临泄露危险,李茂贞不得已假死隐退,创建镜域,实则是为了守护这个秘密。
镜域非为长生,实为囚笼。神识凝重道,余囚禁的不是他人,正是自己与所知之秘。
他告诉我,那面所谓的免死金牌实际上是封印之钥,一分为二,阳钥由刘夫人保管,阴钥藏于金台观。双钥合一,方能完全封印镜域,确保秘密永不外泄。
然镜域门徒众不知真相,只道镜域中有长生之力,千方百计欲开启之。神识叹息,老王一族本为守护者,然其先祖渐生异心,欲取秘密自用,遂形成镜域门。
我忽然明白:所以刘夫人墓中的引导,其实是引导后人完成封印
正是。神识点头,吾妻明智,早知余囚己守秘非长久之计,故设此局,待时机成熟时永封镜域。
那现在的老王...
乃镜域门当代首领。神识神色凝重,彼等以为镜域中藏有长生之秘,实则其中唯有余之苦衷与一个足以动摇世界之真相。
我还想追问是什么秘密,整个书房突然震动起来。神识面色一变:彼等开始强攻端门!须速决!
他快速道:最终之秘乃:镜域并非唯一。中华大地之下,尚有数处类似秘境,各守一秘。若镜域被破,余秘皆危矣!
我震惊不已:还有其他秘境
神识点头:余所能言尽于此。现须送汝离去,然须先解决门外之患。
他递给我一面小铜镜:此乃秦王镜分镜,可暂控人心。待会出门,以此镜照之,可暂制彼等行动。
那你呢我问。
神识微笑:余使命已毕,当随镜域同逝。切记,历史之秘,有时永埋为好...
书房开始崩塌,一扇光门出现。我被迫踏入其中,转眼回到1号墓室。
端门外,老王、守镜人和几名镜域门徒众正在操作一个奇怪装置,试图强行打开通道。见我突然出现,他们都吃了一惊。
我立即举起分镜,强光闪过,众人顿时僵立当场。我趁机冲出墓室,大声呼救。
警方和考古队员闻声赶来,将暂时被控制的镜域门徒众一一制服。老王在被带走前,复杂地看了我一眼,嘴唇微动似乎想说什么,最终却只是长叹一声。
事后调查中,警方从老王家中搜出大量古籍和笔记,证实镜域门确是一个古老组织,千年间一直在寻找镜域入口。老王父子本是守墓人,却被组织理念迷惑,沦为镜域门成员。
而那面合二为一的金牌,在事件结束后竟渐渐化为普通金属,再无特殊之处,仿佛完成了使命。
事件平息后,我常常思考李茂贞神识所说的其他秘境。中华五千年文明,地下不知还埋藏着多少未知之谜。
一个月后,我收到一个匿名包裹,里面是那本失窃的《岐州秘事》,扉页上多了一行娟秀的字迹:
镜域虽封,秘境犹在。望君继续探寻,守护历史之秘。
包裹内还有一枚古朴的玉佩,上面刻着奇怪的星图,与我见过的任何文物都不同。
我拿起玉佩对着灯光细看,忽然发现星图似乎在缓缓移动,组成了一个熟悉的形状——那正是我在帛书上见过的地图,指向另一个未知地点。
电话突然响起,传来导师兴奋的声音:小陈,有新发现!洛阳出土一座古墓,墓门上的符号与你之前研究的密文极其相似!要不要来看看
我握紧手中温热的玉佩,知道我的探索才刚刚开始。
千年机关守护的秘密,中华大地下隐藏的秘境,一切都等待着有缘人去发现、去守护。
而镜域的故事,终将如李茂贞所愿,永远埋藏在历史长河之中,成为又一个未解之谜。
窗外,一轮明月升起,清辉洒在古老的陵园村上,仿佛千百年来从未改变。
我轻轻摩挲着玉佩,知道下一个冒险已经在召唤。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