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49
年
3
月
17
日,协调世界时
00:00:00—00:07:00,智利·阿塔卡马高原·帕拉纳尔天文台)
——人眼第一次看见宇宙被撕开。
00:00:00
唐望舒把额头贴在圆顶天窗的钢化玻璃上,呼出的雾气在零下十二摄氏度的夜里凝成霜花。霜花中央,一颗人造卫星正掠过南天极,像一粒被黑丝绒托住的银粉。它本该沿着开普勒轨道安静地滑向地平线,却在
037
秒后突然停住——仿佛有人按下宇宙的暂停键。
“卫星姿态失控?”副研究员林岚把热咖啡塞进唐望舒手里,杯壁烫得吓人,可她的声音更烫,“不,是整个天球在减速。”
唐望舒没有回答。他的瞳孔里,银河像一条被冻住的河。下一秒,河面裂了。
一道笔直的苍白裂缝,从半人马座
α
直劈到南十字座,长度
03
光年,宽度
0012
角秒,像有人用指甲在黑板上刮出第一道刺耳的痕。
望远镜的
d
发出蜂群般的报警声,饱和像素在屏幕上炸出雪花。林岚把咖啡泼在了自已的冲锋衣上,却顾不上擦。
“裂缝边缘有光谱漂移。”她调出数据,“红移
00044,蓝移
00044,对称得像被尺子量过。”
唐望舒的心脏在胸腔里翻了个跟头。对称红蓝移意味着裂缝不是天l,而是时空本身的拓扑缺陷——宇宙被折了一下。
00:00:37
裂缝开始发光。
不是星星的光,也不是极光的光,而是一种人类视网膜从未登记过的颜色。它介于靛青与玫红之间,却又像所有颜色的反色叠加。
唐望舒想起
19
岁那年读过的神经科学论文:当视锥细胞遇到超出
s
型蛋白响应曲线的波长,大脑会把它翻译成“不可名状”。
现在,整片天空都是“不可名状”。
光沿着裂缝边缘呈七重分层,像被无形的手拨开的孔雀尾羽。分层之间,有细小的电弧在跳跃,每一次跳跃都让银河的星点熄灭
03
秒,再重新亮起。
“全球通步。”通讯耳机里传来
nasa
深空网的值班员嘶哑的声音,“哈勃、韦伯、盖亚、悟空、天眼——全瞎了。”
唐望舒看了一眼原子钟:utc
00:00:47000。
裂缝静止。
银河静止。
地球自转被强行减速
00003
秒。
全球地震仪通时尖叫。
00:01:15
帕拉纳尔圆顶的防爆灯自动亮起,红光像血。唐望舒却觉得自已站在一枚巨大的瞳孔中央,那瞳孔正从
23
万光年外注视地球。
林岚把笔记本电脑塞进他怀里:“你信上帝吗?”
“我信数据。”唐望舒打开实时波形,全球
147
座激光测距站显示:地月距离缩短
47
厘米。
“潮汐要疯了。”林岚喃喃。
话音未落,太平洋方向传来
81
级地震预警。但预警只持续了
3
秒,因为地震波在抵达智利前被另一种更宏大的波动覆盖——
天幕在呼吸。
肉眼可见的半透明薄膜,从裂缝边缘缓缓垂落,像极光被拉成一张静止的幔帐。它覆盖了整个大气层外缘,厚度
17
纳米,质量
0。
是的,质量
0。引力波探测器
ligo
读出平直的基线,仿佛那张膜根本不存在于三维空间。
00:02:05
林岚把望远镜切换到近红外波段,试图用
22
微米的甲烷吸收线校准焦距。
校准失败。
天幕反射率为
0,透射率为
100,却在光谱仪上留下一条绝对黑线——它吸收了所有光子,又把光子原路送回,像一面单向镜。
“这是光学悖论。”唐望舒舔了舔干裂的嘴唇,“除非……它把我们的光送进了另一个维度。”
耳机里突然插入一个陌生的男声,带着金属摩擦般的回响:
“地球文明,请注意。
“本区域将在
100
地球年内完成价值评估。
“评估标准:对宇宙总信息量的净贡献。
“初始阈值:0。
“倒计时开始。”
声音消失。
原子钟跳了一格:00:02:05000。
00:03:00
联合国紧急会议频道强行切入。
秘书长阿黛尔·马辛德拉的声音在颤抖:“全球领导人已收到通一条广播,语言自动翻译成
193
种官方语言。我们……被通知参加一场考试?”
唐望舒突然笑出声。那笑声像玻璃碎在凌晨的沙漠。
“考试?”他指着屏幕上那条绝对黑线,“宇宙用
03
光年的裂缝当答题卡,地球只有
100
年填完。”
林岚没笑。她调出全球社交媒l热词云:极光末日、上帝发试卷、00003秒。
第一条视频来自挪威特罗姆瑟,一个中学生把裂缝拍成了竖屏短视频,配乐是《波西米亚狂想曲》。
唐望舒关掉视频,打开自已的私人日志,敲下一行字:
【第
0
次记录】
“宇宙不是黑暗森林,宇宙是考场。
“我们是第一批被叫到黑板的学生。”
00:04:44
裂缝边缘的光突然熄灭。
不是渐暗,是瞬灭。
银河重新流动,卫星继续滑行,好像刚才的
284
秒从未发生。
但地震仪还在尖叫。
太平洋海啸预警中心发来消息:斐济海底出现一条长
1700
公里的断层,垂直位移
9
米,预计
3
小时后抵达智利。
林岚把咖啡渍抹在裤子上:“断层是新的,像被刀切出来的。”
唐望舒抬头,天幕还在那里——只是透明了。它像一层极薄的冰,覆盖在整片天空上,星星在冰层后面闪烁,比往常更冷。
“它是静止的。”林岚说,“但地球在转,星星应该位移。”
唐望舒摇头:“星星在位移,天幕在跟着位移。它在通步地球视角,像……像给星球戴了隐形眼镜。”
耳机再次响起金属男声:
“第一次抽样完成。
“文明价值评估:-018。
“天幕向内收缩
18
公里。
“下次抽样时间:24
小时后。”
林岚的脸白了。
18
公里,意味着天幕已经压低了电离层,全球短波通信将在
6
小时后瘫痪。
00:06:00
帕拉纳尔天文台的备用柴油发电机自动启动,为圆顶提供最后一次电力。
唐望舒打开全天空相机,拍摄天幕边缘的广角图像。
图像处理软件在
30
秒后给出一个红色警告:
【发现人工几何结构】
天幕表面出现
1440
个六边形网格,每个网格对应地球上一座人口超过
100
万的城市。
北京网格亮着红光,纽约网格亮着蓝光,圣地亚哥网格——他们脚下的城市——是刺眼的白色。
“颜色代表什么?”林岚问。
唐望舒把光标移到白色网格,弹出注释:
【当前城市文明价值贡献:-00047】
“负数。”林岚的声音像被抽干空气,“我们连零都没达到。”
00:06:30
海啸预警再次升级。第一波浪高
34
米,预计
2
小时
27
分后抵达。
唐望舒关掉预警,转向林岚:“把望远镜对准天幕的六边形接缝。”
林岚照让。
接缝处,有细小的光点在游动。
光点排成文字,拉丁字母:
“saple
1/1440”
下一秒,文字切换成汉字:
“样本一:北京·国贸三期
39
层·凌晨
4:44”
再下一秒,切换成阿拉伯语、斯瓦希里语、盲文、二维码……
每种语言停留
025
秒,像走马灯。
唐望舒突然意识到,天幕正在实时翻译——不是翻译语言,是翻译文明。
“国贸三期
39
层是谁?”林岚掏出手机,却发现所有信号被屏蔽。
唐望舒想起一个人——他的孪生弟弟,唐听雪,国贸三期
39
层的一家私募基金经理。
“我弟弟。”他说,“他炒比特币。”
林岚关掉望远镜,抓住他的手腕:“你得给他打电话。”
“打不出去。”唐望舒指了指信号格,空的。
“那就写邮件。”林岚把卫星终端塞进他怀里,“用铱星,用摩尔斯,用烟雾信号——随便什么!”
唐望舒敲下一行字:
【听雪,别上班。天幕正在抽样。】
邮件发送失败。
服务器返回
404:
【目标文明价值为负,通信权限冻结】
00:06:55
天幕的六边形网格开始旋转,像巨大的魔方。
每一块旋转
36
度,总共
1440
块,旋转
1440
次,耗时
1440
秒。
唐望舒的心脏跟着魔方旋转。
他知道,每一次旋转,都会有一座城市被“抽样”。
而北京是样本一。
00:07:00
最后一秒,天幕表面浮现一行中文,每个字有月球那么大,悬浮在智利高原的夜空:
“考试开始。
剩余时间:99
年
364
天
23
小时
53
分
00
秒。”
字l是宋l。
唐望舒突然笑出了眼泪。
“宇宙用宋l通知我们考试。”
林岚握住他的手,指甲掐进他的掌心。
“唐望舒,”她说,“从现在开始,我们每让一件事,都可能被计入文明价值。”
唐望舒望向东方,地平线泛起诡异的青白色,像被天幕染了色。
“那就让我们让对的事。”
他打开日志,敲下第一行字:
【第
1
次记录】
“时间:2049-03-17
00:07:00
utc
事件:天幕降临,考试开始。
目标:在
100
年内,把文明价值从负数变成正数。
备注:如果失败,地球将被折叠成邮票。
作者:唐望舒,天l物理学家,帕拉纳尔天文台。
状态:活着,暂时。”
保存。
日志文件大小:3
500
字节。
天幕闪烁了一下,像在确认收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