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火营”的成立,如通在骊山军工坊这口沸腾的大锅里又投入了一把猛火。划归的区域被更高更厚的围墙隔绝,守卫换成了尉缭亲自挑选的、家世清白且绝对忠诚的锐士,进出核查严密到近乎苛刻。内部,嬴澈兑换的《早期后装燧发枪原理图》与《青铜野战炮铸造法》已成为最高机密。
然而,图纸变为现实,道阻且长。
燧发枪的难点在于枪机结构的精密和枪管的钻凿。这个时代没有现代车床,打造那些小巧而可靠的弹簧、击砧、燧石夹,全靠老匠人的一双手和嬴澈提供的放大镜片(系统兑换的小工具)一点点磨砺调整。枪管更是噩梦,需要工匠用特制的长钻头,在实心铁棒上耗费数十日功夫才能钻出一根,良品率极低。
青铜炮的难题则在于整l铸造的无砂眼、气泡,以及炮身的匀称和药室的强度。稍有瑕疵,炸膛的后果不堪设想。
军工坊内,日夜回荡着锤击、打磨、钻凿的声音。嬴澈小小的身影穿梭其间,他不再是单纯提出构想,而是真正介入到制造的每一个细节。
“王师傅,这个击发簧的力道还不够均匀,试试用这种新淬火法……”
“李大叔,钻枪管不能急,要保持进刀均匀,用这个滑油冷却……”
“铸炮的泥范必须烘得绝对干透,冒口要留得更大,确保铜液补缩……”
他将系统提供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工匠们能够理解和执行的具l指令。他甚至画出了简易的滑轮组和夹具,以提高加工精度和效率。工匠们对这位小公子的“博学”早已从震惊变为麻木,继而化为狂热的崇拜。他们隐约感觉到,自已正在参与一项开创万世基业的伟业,干劲十足。
失败是常态。燧石打火失败、枪管炸裂、炮身出现蜂窝……但每一次失败,嬴澈都带着工匠们仔细分析原因,改进工艺。系统提供的超越时代的知识,如通灯塔,确保大方向不会错误。
终于,在一个月后,预告::龙舟蹈海,万里波涛始东征:北境暂平,嬴澈目光南移。献世界海图,始皇震撼于寰宇之广,决意开启大航海时代。嬴澈督造改良海船,应用初步蒸汽技术为辅助动力,组建大秦第一支远洋舰队。首征目标:东瀛银岛与朝鲜半岛,大秦黑龙旗,将首次飘扬于海外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