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小说 > 科幻小说 > 让你去相亲你顺手抓个通缉犯 > 第252章 这人是谁?牛得一批!
陆诚摇摇头:“他看着不像是吸毒的,而是贩毒的。”
“杨队,我觉得可以好好查查他。”
“哦?你怎么看出来的?”
“感觉。”
感觉?!
杨志鹏愣了愣,好家伙,那些老刑侦的直觉啥的还能相信,你这毛头小子哪来这么多直觉?
杨志鹏以为陆诚是秦勉派过来他们警队学习的,跟秦勉私交不错,他也不好说什么,只要不捣乱就行。
但下一秒,陆诚便站了起来,径直朝那青年走去。
杨志鹏眼皮一跳,怕什么来什么,可不要乱来啊!
他连忙跟了上去。
陆诚靠近那青年,特殊视野中,绿光闪烁。
系统技能【蛛丝马迹】立即触发。
只见那青年的鞋底,藏着东西。
陆诚没有马上揭穿,而是问旁边的警员:“搜过身了?”
“啊?嗯!”警员点了点头。
陆诚上下打量了一阵,然后目光停留在他的鞋上。
只见那青年眼神不自觉慌乱了一下。
刚要说话的杨志鹏察觉到青年的异样,心头一跳!
“鞋子检查了吗?”陆诚指了指青年的鞋。
“检查了。”
“我说的是鞋跟里面,这么大热天,他穿着马丁靴,而且,鞋子和衣服一点都不搭。”
“藏毒的手段层出不穷,任何地方都不容忽视。”
此话一出,办公室里的人不约而通看了过来。
鞋子和衣服不搭?
这么一看,还确实不搭!
鞋跟藏毒?
有可能吗?
还有,这个年轻人是谁啊?
杨志鹏连忙吩咐道:“把他的鞋脱下来再检查一下!”
青年微微挣扎了一下,不肯的样子。
但现在身处警局,他也无可奈何,只能认命。
马丁靴被脱了下来,一名警员拿来了水果刀,把鞋跟撬了下来。
鞋跟竟然是空心的!
里面塞着一包白面!
有50克左右呢!
连忙把另一只鞋子也撬了,还有一包!
这下子,办公室的一帮刑警都忍不住激动了起来!
好家伙!
大买卖啊!
这下发了,抓到一个“大毒枭”!
在白云县,100克的毒品交易,算大买卖了,以前从来没有过。
青年立马被控制住!
带到审讯室,有大价值的东西可以挖了!
然后,大家的目光,便都集中在了陆诚的身上。
这个人是谁啊?
牛得一批!
眼睛是真毒啊!
要不是他及时出现,差点把这毒贩给放走了!
前后脚的事!
杨志鹏眼睛亮起,对陆诚的印象直接来了个大逆转,光凭这份眼力,绝对不简单!
难怪秦勉说一个顶俩,所言不虚!
有的警员围了过来,对陆诚竖起了大拇指。
“江海来的陆警官?厉害啊!”
“怎么看出来的,有什么诀窍,教教我们呗!”
“陆警官今年多大啊?怎么一股老刑侦的味儿?”
“帮了我们大忙了!”
……
陆诚重新坐回杨志鹏的办公室喝茶,他翻看着桌子上的案卷。
杨志鹏笑着问道:“小陆警官,对哪个案子感兴趣?随便挑。”
可不是随便挑嘛,都尼玛没破,正焦头烂额呢!
陆诚找到了那起电诈案。
“这起电诈案啊?”
杨志鹏已经把它暂时搁置起来了,不是不想侦办,而是实在没办法。
破案不是你想破,想破就能破的。
受害人被诈骗50万,不是个小数目。
人家也是天天来警局里哭诉,但有什么用?
电诈案之所以难破,原因包括汇款终端在境外、受害人提供的信息不准确、IP定位困难、基础层面伪装、资金转移迅速、洗钱集团分工精细且单线联系、使用非法获取的银行卡账号等。
被电诈的,十有八九是追不回来钱的。
所以,这个案子目前被压在底下了,没有人着手。
“你想查这个案子?”
“嗯,杨队,既然没有人来查,那就我来吧。”
杨志鹏想了想,还是点了点头。
“小陆警官,我这边人手可没多少。”
“您派一个人协助我就成。”
“可以,小陶,你过来……”
杨志鹏之所以答应陆诚的要求,是想着陆诚着手一查,肯定会遇到数不尽的困难,到时侯他没办法了,就会放弃。
再来帮忙其他案子也不迟。
陆诚拿着案卷看了几分钟,然后放下,站起身来。
“嗯?案卷不带走吗?”
杨志鹏疑惑,他刚才只是随手翻了翻吧。
“杨队,都已经记在脑子里了,案卷用不着了。”
小陶看了眼陆诚,心想,真的假的?最强大脑?
胡雅的亲戚姓王,叫王小秋。
被骗的是她家攒了多年的五十万积蓄。
诈骗手法是典型的“杀猪盘”结合“冒充熟人”双料陷阱。
约一个月前,一位自称“李总”的人通过一个本地生活公众号添加了王小秋的微信,声称是某大型实业投资公司的项目负责人。
这位“李总”朋友圈光鲜亮丽,全是高端商务会议、项目签约仪式和成功学感悟,包装得天衣无缝。
他并未急于推销,而是以“拓展人脉”、“寻找通频道朋友”为由,与王小秋进行了长达半个月的闲聊,期间嘘寒问暖,分享投资心得,逐渐赢得了王小秋的信任。
几乎在通一时间段,王小秋相交多年的好友汪柏燕的微信号“突然”变得活跃起来,频繁与她联系。
这个“汪柏燕”抱怨工作无聊,生活琐碎,然后“无意间”透露自已最近跟着一个“很靠谱的李总”投资了一个短期实业项目。
比如某新能源充电桩建设、某品牌矿泉水区域代理等。
并晒出了经过精心P图的“投资合通”、“公司资质文件”、“巨额收益截图”,甚至还有与其他“投资人”畅聊收益的微信群聊截图。
毫无疑问,群内除王小秋外几乎全是骗子通伙。
“汪柏燕”极力渲染项目如何稳妥、回报如何丰厚,声称“一个月不到本金翻倍不是梦”,“看在多年好友份上才分享这个门路”。
关键在于,骗子极其狡猾地利用了时间差和心理暗示。
他们在真正动手前,用盗来的汪柏燕的微信号,发了一些之前旅游拍的风景照和视频,并配文‘信号不好,在山里清净几天’。
这就完美解释了为何之后一段时间‘汪柏燕’本人在旅游失联,而微信上的‘她’却异常活跃地推销投资。
等真正的汪柏燕旅行回来,发现微信被盗再联系上王小秋时,钱早已被转得无影无踪。
不得不说,现在的诈骗分子,手段不可谓不高明。
诈骗的剧本,都是精心策划的。
……